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生產力就是戰鬥力 在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面前什麽戰神都不好使

2024-09-17軍情
生產力就是戰鬥力,這是恩格斯在19世紀就有的說法,他老人家的原話是「……陸軍和海軍更依賴於經濟前提。裝備、編成、編制、戰術和戰略,首先依賴於當時的生產水平胡交通情況」。恩格斯還認為戰爭的勝利不依賴於名將和統帥的靈機一動,而是「更好的武器的發明和士兵成分的變化」。近代歷史上的眾多戰爭也證明了恩格斯的先見之明,很多時候真就是名將和統帥們的努力比拼不過對方生產力的提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戰,自從1896年以後,百萬噸級的海軍就成了海上霸主的標配。在那之前,人類海軍的最高噸位一直徘徊在50萬噸左右,鐵甲艦、新式鋼鐵鑄造的軍艦成了海軍的主流後,鋼鐵生產能力、造船生產能力、火炮鑄造能力等重工業生產能力就成了海軍戰鬥力最重要的來源。只要超級工業國的本土沒有遭到破壞,它的海軍就可以一直提升戰鬥力,一直可以提升到對手「道心崩潰」的地步。

一戰時期最大規模的海戰是日德蘭海戰,那場海戰大英帝國和德意誌帝國一共出動了250多艘軍艦,雙方都擺出了拼命架勢,日本人砸鍋賣鐵才能購買的戰列艦,英國海軍一次就拿出了28艘,威廉二世也擺出了16艘。雙方在海上打得日月無光,結果嗎,卻是德國海軍損失了6.2萬噸的船只,英國海軍賠了11.5萬噸,損失總量是17.8萬噸。雙方海軍當年總噸位分別是英國299萬噸,德國132萬噸,海戰並沒有對雙方的海軍造成淪陷性的打擊,德國海軍依舊只能躲在基地中。

日本偷襲珍珠港,日軍最大的戰果把美國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輔助性船只炸進了ICU,美國損失了近30萬噸的艦艇。由於美國有很強的工業維修能力,美國撈起、修復了六艘戰列艦,還讓撈起的五艘戰列艦重新作戰,日軍的打擊效果就被美國的工業實力消除了大半。日本和美國還進行規模空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那場海戰中日本海軍損失了3艘戰列艦、1艘艦隊航母、3艘輕型航母、6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總噸位達到30萬5452噸。它看起來和珍珠港事件美國的損失差不多,意義卻截然不同,因為這個數位達到了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艦艇損失總噸位的13.22%。

珍珠港事件損失的軍艦數量只占美國二戰海軍總噸位的百分之三,因為美國工業被日本刺激後,開足馬力為本國海軍生產了近千萬噸的軍艦,截止到1945年美國海軍增加了17艘埃塞克斯級航母、94艘護航航母,海軍總噸位達到了1109萬噸。在不到四年時間內,美軍新增的艦船噸位超過日本海軍總噸位的四倍,用一年一個日本海軍的補充能力生生砸死了對手。山本五十六們念念不忘的事就是復制對馬海戰,但就算是東鄉平八郎復生,打出了十個對馬海戰,還是贏不了。

對馬海戰讓沙俄海軍損失了8艘戰列艦中的6艘;9艘巡洋艦中的4艘;9艘驅逐艦被擊沈4艘,加上被中立國扣押的船只和輔助船只損失,沙俄損失的海軍噸位是27萬噸。十個對馬海戰也不過是270萬噸,還是難以磨平日本、美國的海軍差距。一個對馬海戰就已經讓江田島的精英念念不忘,十個對馬海戰,估計山本五十六都不敢想。海戰中的經典戰役最多也不過讓一個工業大國的海軍損失二三十萬噸,要是這個國家可以在四年內補充近千萬噸海軍,那麽名將們的努力也就成了無用功。

今天世界上可是有比當年美國強大N倍的工業國,它的造船補充能力遠超山本五十六們的想象,就是這個國家農業思維的老古董太多,以至於鬧出了很多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