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會山尚未定奪之際,北京搶先一步落子。 這步棋落在何處,又將如何影響全域,值得我們拭目以待。無人機心臟停跳? 近日,外媒爆料中國供應商正大幅減少甚至掐斷對歐美國家無人機核心部件(如電機、電池、飛控)的供應。
有人解讀,這是繼收緊對美兩用物項出口後,中國在無人機領域打出的又一記「組合拳」, 也可能是為2025年進一步擴大無人機出口管制提前「演練」。 這不禁讓人想起歷史上各國對戰略物資的禁運,如今在高科技戰場上,小小的無人機部件也成了新的「戰略物資」。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歐屢次指責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等軍民兩用產品,如同二戰時期指責中立國向交戰方輸送戰略物資。美方官員甚至暗示,中國對俄羅斯破壞烏克蘭民用設施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扮演了類似一戰時期某些中立國面對交戰國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默許的角色。 這使得中國如同走鋼絲一般,在復雜的國際關系中保持平衡。
![](https://img.jasve.com/2024-12/3a4740881bbf935c92ca426b7dad802d.webp)
中國已多次表明在烏克蘭問題上秉持中立立場,致力於和平解決。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一些西方國家不僅阻礙俄烏和談,反而持續「輸送彈藥」,如同火上澆油,加劇沖突,延長戰事。
中國在軍貿領域秉持謹慎態度,避免向沖突地區輸送致命武器,例如無人機這類軍民兩用裝備,均受到嚴格的出口管制,符合國際法和中國相關法規。 這就好比一個嚴守規矩的軍火庫管理員,鑰匙保管得妥妥當當,不會輕易開啟武器庫的大門。
西方屢屢就中國無人機出口問題施壓,即便中方解釋,也如同「對牛彈琴」。既然如此,直接限制相關零件出口,豈不是讓美歐「求錘得錘」,正中其下懷,變相承認了他們的指控? 這就好比二戰時有些國家指責瑞士向德國出口鐘表零件,瑞士幹脆停售,反而顯得自己「做賊心虛」。
美歐對此反應強烈。 據悉,從五角大廈到歐盟總部,相關部門正忙於評估此次事件對本國企業的影響,並積極尋找無人機關鍵部件的替代供應商,頗有「螺絲釘掉了都要地毯式搜尋」的架勢。
![](https://img.jasve.com/2024-12/2cfb02ed127f98b9108b28388238fb5b.webp)
有意思的是,眼下美國國會眾議院正緊鑼密鼓地炮製新一年的軍費開支大單。這份厚達1800頁的法案,扛著「國家安全」的大旗,瞄準了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公司,準備進行一番審查。如果這法案真成了,大疆和道通這兩家中國無人機巨頭,以後想在美國賣新貨,門兒都沒有了。 這頗有冷戰思維的味道,讓人聯想起當年美蘇爭霸時期對特定國家科技產品的封鎖。 這不禁讓人思考:安全與競爭的邊界在哪裏?
誕生於深圳的科技新銳大疆,從2006年起,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已問鼎全球無人機霸主地位。尤其在美國市場,大疆更是上演了一出「單騎闖關」的好戲,占據了商用無人機半壁江山以上。從田間地頭的農作物監測,到橋梁隧道的基礎設施巡檢,再到警務執法的公共安全保障,大疆的「空中衛士」幾乎無所不在,深刻地融入著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二戰時期吉普車在全球的普及,如今,大疆無人機似乎正在復制這一傳奇。
大疆被美國「盯上」了! 面對可能被列入「黑名單」、丟掉美國市場的風險,大疆很懵:自家無人機飛得規規矩矩,安全審計、私密保護一樣不少,怎麽就「躺槍」了? 美國故作神秘,遲遲不亮調查結果,頗有「莫須有」之感。 至於另一家中國無人機企業道通,目前還在「靜觀其變」中。 這場中美無人機領域的暗戰,充滿了現代軍事科技賽局的色彩,讓人不禁想起冷戰時期圍繞軍備展開的種種角力。 究竟是真有安全隱患,還是新時代的「貿易保護主義」作祟? 咱們拭目以待。
![](https://img.jasve.com/2024-12/e2131a283020bc3a955b5b0ac5d4445b.webp)
早在2019年,美國就曾試圖透過貿易制裁「敲打」大疆,將其列入黑名單,變相加征15%關稅。不料大疆反手一個「太極推手」,直接提價13%,結果引發搶購潮,銷量不降反升,上演了一出「制裁不成反被奶」的商業奇聞。這場沒有硝煙的「貿易戰」,如同軍事史上的「壁壘戰術」失效,反而促成了對手的壯大,令人玩味。大疆這波操作,堪比武器裝備領域的「反裝甲戰術」,巧妙地化解了來自外部的壓力。
在美方相關法案出台前,中國率先限制了無人機關鍵部件出口,這展現了中國在賽局中並非無牌可打。依托完備的工業體系,中國無人機技術已走在世界前列。一些關鍵零部件高度依賴中國供應,若失去這一來源,美歐國家的無人機產業發展或將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美媒觀察到,中國或將無人機出口管制範圍擴大至包含中國產部件的外國企業,類似於對軍民兩用技術的管控模式。 這標誌著出口管制的「長臂管轄」不再是歐美專利,中國也開始在國際無人機市場展現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