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航證券軍工」第八章 軍工主賽道 3、船舶:大國巨艦,走向深藍——軍工行業2025年投資策略

2024-12-15軍情

來源:市場資訊

3、船舶——大國巨艦,走向深藍

伴隨2024年步入年末,在當下時點,「十四五」已接近尾聲,隨著2022年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下水,中國進入三航母時代指日可待,同時伴隨著多艘055型驅逐艦,075二號艦、三號艦接連入列中國海軍,此前對於「十四五」期間中國海軍力量建設會減速甚至停步的悲觀預期已經不攻自破。對於「十四五」的未來一年,我們認為,會是中國海軍繼續「走向深藍」的重要一年,如同【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所說中國海軍會「加快推進近海防禦型向遠海防衛型轉變」,在此行程中海軍對於艦船、艦艇的需求有望會持續之前的穩步上升勢頭。我們認為,後續航空母艦協同作戰下的屬艦協同、配套發展將會是中國軍用船舶發展的主要機會之一。

對於軍船產業,其本質上、也是唯一的驅動因素就是國家對海軍力量的建設。對中國而言,海洋安全是中國實作和平發展的重要條件,當前中國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海上。因此,海軍力量建設是中國國防力量、中國軍備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點,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被定義為「在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200年前馬漢就在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中詳細論述了海權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的興衰的影響,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實作偉大復興戰略全域」的當下,海軍裝備建設對海權、對中國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回顧近年來中國海軍力量的建設發展,不難看出在「十三五」期間中國的軍用艦艇實作了數量與品質的雙重突破。在多年軍用艦艇下水噸位居於世界前列的前提下,「十三五」期間中國海軍首艘國產航母、075型兩棲攻擊艦、055型萬噸大驅接連下水,為國家努力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走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十四五以來」,在「福建」艦下水、系泊試驗後,中國即將成為除美國外擁有最多航空母艦的國家,對於多個航空母艦打擊群的協同使用可能會是中國海軍下一階段的重點研究方向。航空母艦的裝備特點決定了其單艦執行戰鬥任務時並不能完全發揮自身全部作戰能力。具體來看,雖然根據艦型的不同航空母艦也具有一定的自我防禦、雷達偵察能力,但通常而言航空母艦的主要攻擊手段是依靠其搭載的艦載機完成進攻;防禦方面需要依靠編隊中的驅逐艦、護衛艦等屬艦彌補防空、反潛上的不足;偵察預警也需要依托艦載偵察機、直升機甚至陸基預警機等來實作。因此,對於現代海軍而言,當籌劃建造航母時,也意味著將開始規劃發展航母編隊的屬艦。

從軍船產業鏈來看,一艘航空母艦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需要不同數量的屬艦進行護衛、支援,同時對屬艦在防空、反潛等領域的要求較高。高「質」、「量」的航空母艦與高「質」、「量」的屬艦在完成作戰任務上是相輔相成的。從「質」的層面來看,排水量更高、航速更快、技術水平更高的航母意味著更加昂貴的造價,一旦在作戰任務中被擊沈會帶來更高的經濟損失。同時,航空母艦因其艦體較大、需要裝載艦載機無法安裝過多防禦性裝備與噸位較大導致無法航速過快的特點,其本身相對比較「脆弱」,容易成為集火目標。因此,航空母艦較為依賴屬艦為其提供防空、反潛乃至巡邏預警上的援護。同時,航空母艦編隊作戰的特點意味著對編隊艦艇的通訊、電子戰、艦炮、雷達、水聲與作戰系統等多項分系統的「質」有著較高要求。

從「量」的層面來看,一艘航空母艦需要數倍於自身的屬艦護衛、輔助。以美國海軍為例,僅美國當前9個常設航空母艦打擊群就需要36艘飛彈驅逐艦、9艘攻擊型核潛艇、9-18艘飛彈巡洋艦與9艘支援艦,甚至根據作戰需求可能需要在基礎要求上進行擴編。美國龐大的現役艦船數量是背後支撐美國航母戰鬥群較高屬船需求的最主要支點,根據美國海軍官方宣傳網站的統計,截至2021年9月末,美國僅阿利伯蘭克級驅逐艦一型號便有69艘在現役艦艇(DDG-51到DDG-119)。

表86 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作戰編成兵力配置

資源來源:系統工程公眾號(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中航證券研究所整理

同時,區別於美國、英國等傳統海軍強國在最新一代航空母艦建設時屬船建設在前、航空母艦建設在後的特點,中國航空母艦與屬船協同發展的特點進一步凸顯了航空母艦對軍船產業的促進作用。以美國為例,美國擁有當前世界上最多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但是從構成來看當前美國航母的主要屬船阿利伯蘭克型飛彈驅逐艦、提康德羅加型飛彈巡洋艦等艦型普遍建造時間早於福特級航空母艦。阿利伯蘭克型驅逐艦首艦於1991年服役,當前作為主力改進型號的IIA型首艦於2000年服役,此時福特級航空母艦還未開始建造。因此當美國最新型航空母艦福特級完成建造時,作為屬船的現代化艦艇已經定型且形成規模。雖然此後阿利伯蘭克級驅逐艦仍在持續建造,但整體而言福特級航空母艦對美國屬船建造的推動相對有限。英國的情況與美國較為相似,作為其航空母艦打擊群主要屬船的45型驅逐艦末艦於2013年入役英國皇家海軍,此時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首艦仍在建造中。區別於英、美等傳統海軍強國,中國的情況是航空母艦與編隊屬艦協同發展。以一般作為航空母艦編隊重要屬艦的驅逐艦為例,中國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其開始建造時間晚於遼寧艦交付於中國海軍的時間;中國052D型驅逐艦首艦「昆明」艦入役時間也晚於遼寧艦交付於中國海軍的時間。伴隨著中國航空母艦的高速發展,中國對現代化主戰艦艇的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因為中國航空母艦與編隊屬艦協同發展的特點,現代化屬艦的建造過程中有望根據航空母艦的需求進行改進匹配。

綜合「質」與「量」兩方面從中國的情況來看,在2012年「遼寧」號航空母艦交付中國海軍以來,中國其他型號軍船發展迅速,在2012年以來055型萬噸飛彈驅逐艦、052D型飛彈驅逐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等各類新式武器裝備入列,多年海軍艦船年下水噸位位居世界前列,與航空母艦一起完成了高「質」「量」發展。中國自主研制的首艘電磁彈射航空母艦「福建」號於2022年完成下水與系泊試驗,伴隨後續「福建」號入列海軍與中國航空母艦的持續發展,未來航空母艦的持續屬艦需求值得關註。

中航證券研究所 由五次獲得新財富機械(軍工)第一的明星分析師鄒潤芳領銜,董忠雲博士擔任首席經濟學家,著力打造總量研究引領,以軍工、硬科技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鏈投研體系,並重點覆蓋部份大消費行業。

研究所擁有近二十人的軍工行業研究團隊,還包含宏觀策略、科技電子、 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農林牧漁、非銀金融、社服、醫藥生物共11個研究團隊。主要業務方向包含:投研服務(服務於一、二級市場機構客戶);指數產品創新研發;企業戰略咨詢、協助投行計畫承攬等。

張超(證券執業證書號:S0640519070001),中航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儀系,空軍裝備部門服役八年,2016-2018年新財富第一團隊核心成員,2016-2018年水晶球第一團隊核心成員;2022-2023年wind金牌分析師國防軍工行業第一名。

王宏濤(證券執業證書號:S0640520110001),中航證券航空航天首席,畢業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第二總體設計部,飛行器設計專業博士。曾從事航天裝備總體設計方向研究,熟悉國內外各類航天整機及主要分系統設計原理,對中國航空航天各軍用武器裝置行業有較深入了解。

(轉自:中航軍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