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金門告急」?台軍驚慌失措,島內3部門內訌,賴清德被美軍打臉

2024-12-15軍情

最近在台海周邊,上演了一場讓許多人揪心的對峙:大陸展開常規性的大規模軍事演習,而對岸的台軍卻如臨大敵,重兵部署,尤其在金門地區「裝備拉滿」,整個前線一片緊張。

這種反應,真的只是防衛需要那麽簡單嗎?要知道,軍事演習一年中並不罕見,但民進黨當局卻已是「手忙腳亂,大炮轟蚊子」,到底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動機?又或者,這背後折射出的是台當局「自己嚇自己」的真相?

說白了,台軍是真的沒能冷靜下來。金門這個被稱為「兩岸對抗最前沿」的小島,再一次成了焦點,但問題是,焦點是金門本身,還是台獨勢力對局勢的推波助瀾?這場台當局的高調動作,究竟是應對形式,還是在演給某些人看?今天我們不妨站在歷史與現實的維度,來拆解這一片混亂背後的邏輯。

金門的軍事地位說起來有點「悲情感」。從地理上看,它離廈門只有一小時船程,卻是兩岸分治後前線軍事力量的象征。然而,這個在上世紀頻繁轟鳴的戰場,如今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戰略意義。以大陸的軍事實力來看,無論是無人機還是遠端飛彈,金門那點布防已經越來越成為擺設。

可民進黨當局顯然不這麽看。在這次大陸軍演前後,不僅是金門,整個台軍全面進入戒備狀態,大批坦克、裝甲車重返金門。

這陣勢,讓人不免聯想起2018年的「漢光演習」,那一次,台軍同樣把戰車排滿了金門的沙灘,演練如何抵禦「登陸之敵」。而結果呢?除了島內一片惶恐,民眾吐槽「勞民傷財」,毫無實際意義。看起來,這幾年,台當局的政策並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是「炒冷飯又加點辣椒油」,用誇張的軍事表現刺激民眾情緒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金門的居民早已對這種姿態感到麻木甚至反感。他們更需要的是和平的島嶼生活,而非這些大量消耗社會成本、還能帶來心理負擔的「大秀場」。

一位當地商人直言,這樣的活動讓他們「心驚肉跳」,生意都做不下去。說到底,把金門一次次推向風口浪尖,只是台當局用來月台獨勢力的工具,對島內民生根本沒有實質改善。

說到這些事件,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賴清德。這位曾高調自詡「台獨工作者」的民進黨派系大佬,在這些年裏幾乎將「兩岸對立」作為自己的政治履歷。從2019年的台獨言論,到本次事件中的一系列動作,賴清德再一次將兩岸的緊張感直接推向頂點。

不過,說起來一個諷刺的地方,賴清德在台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孤獨感似乎也越來越明顯。近日,他公開試圖向美國協調加速軍售,尤其是飛彈防禦系統與F-16戰機,但結果一拖再拖,美國對台的「支持」顯得有些言行不一。這不僅讓賴清德在與大陸對峙中底氣不足,還讓他更像是一個被「空投」的角色,拼命打嘴炮,卻吸引不到更有效的國際背書。「領導人還是選舉機器?」有人開始質疑他到底為了誰。

更有分析師是這樣評價的:「賴清德看似為台島爭取國際資源,而實際上,正是他這樣的煽風點火行為,讓島內處於更加危險的地步。」準確來說,將「台獨」作為公共議題反復炒作,既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好處,還拉低了內部的治理效率。這一次面對大陸軍演,賴清德的無力表現,也暴露了他在政策謀劃上的短視與被動。

台當局最鐘情的一張牌,顯然是「國際支持」。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都試圖將外界安插在台海的利益,與自身的「台獨」政策掛鉤。但這次事件中,美日的態度卻有點意思,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模棱兩可,不願攙和」。

還記得2022年佩洛西訪台時,那場轟動全球的竄訪嗎?當時大陸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環台軍事行動,直接形成封鎖模式,有力地回擊了外部幹預。而從那之後,美國顯然對類似挑釁動作失去了興趣。在本次軍演中,美國給予台當局的「支持」只有一句外交辭令:呼籲和平。而即便有些軍售承諾,卻遲遲沒交付。這些潛台詞再明顯不過,那就是台島別想再借美國的勢。

至於日本,過去在涉台問題上的曖昧,這次更是降到了零度。日方甚至連聲明都保持寡淡,直接以「與台無直接軍事聯系」撇清關系。要知道,這樣的表態對賴清德和蔡英文陣營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打臉。夾雜在巨國賽局下的台當局,青黃不接,正尷尬得很。

台當局的外部困境也導致其內部裂痕愈加明顯。民進黨這幾年來執政,看似穩固,其實派系之爭始終沒有停過。賴清德與蔡英文的路線問題早有分歧,而這次大陸軍演事件進一步讓他們在人們眼前撕開了遮羞布。無論是民進黨的高層,還是中低層,面對輿論壓力時能做的就是「互相甩鍋」,絲毫看不出沖勁與焦點。

這或許是民進黨的執政問題所在——兩岸政策缺乏清晰目標,軍事和民生優先級搖擺不定,導致整個系統看上去「表面統一,暗中分崩」。面對這次演習,台軍疲於應付,台當局領導層互相掣肘,這一混亂局面無疑成了最大的觀感。

金門的沖突是明面上的導火索,真正的棋局依然是兩岸關系的大環境。在這個局面裏,無論台當局如何「大動幹戈」,實質上他們只是棋盤中的一粒小棋子,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卻越來越無力。相比之下,大陸表現出的克制和自信,才是雙變異數距的最大寫照。

「沒用的威懾只會制造恐慌,該來的選擇才是真正的智慧。」眼下的局勢,更需要冷靜與對話,而非虛張聲勢的表演。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