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島,瓜島,光是這名字就透著一股潮濕悶熱的氣息,讓人想起密不透風的叢林,還有那無處不在的死亡陰影。
這飛馬高地群之戰,更是這煉獄圖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https://img.jasve.com/2024-12/8e21a0b28a64d71fb2e59d4041f29105.webp)
1943年1月,正值隆冬,可遠在南太平洋的瓜島,卻依舊是酷暑難耐。
想想也是,這仗打得,與其說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不如說是人與環境的抗爭。
清晨的炮火,震耳欲聾,美軍幾乎把所有能用的家夥都搬了出來,105公釐、155公釐、75公釐,各種口徑的炮彈雨點般落下,簡直要把這飛馬高地犁一遍。
我曾經在紀錄片裏看過類似的場景,那爆炸的沖擊波,即使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更別說身處其中了。
這TOT戰術,美軍也是第一次用,效果出奇的好,57高地上的日軍被打得暈頭轉向。
![](https://img.jasve.com/2024-12/b881c8e0623c2dd41f302288f612c601.webp)
緊接著,俯沖轟炸機尖嘯而來,炸彈帶著死亡的氣息呼嘯而下。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日軍的彈藥庫被炸了,那沖天的火光,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火山爆發呢。
美軍的轟炸機飛行員都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嚇了一跳,差點把炸彈扔自己人頭上。
這戰爭啊,真是充滿了各種意外和荒謬。
美軍的戰術很明確,先用炮火覆蓋,再用飛機轟炸,最後步兵沖鋒。
![](https://img.jasve.com/2024-12/28e6baeeecd607215f465b705bfdc843.webp)
27團1營打57高地,進展神速,幾乎沒遇到什麽抵抗。
可3營打52高地,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52高地,地勢險峻,簡直就是個天然堡壘。
日軍一個叫橫井的少尉,帶著不到十個人,硬是把美軍擋住了。
這橫井,絕對是個狠角色。
![](https://img.jasve.com/2024-12/82d5da1bc2cb1ad196f3875d12b7d535.webp)
兵力不足,他就利用地形,構築工事,設定火力點,把有限的兵力發揮到了極致。
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都被他打退了。
這讓我想到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裏面一個老兵說過,在戰場上,地形比武器更重要。
現在看來,這話一點不假。
52高地的爭奪,異常慘烈。
![](https://img.jasve.com/2024-12/7dc66fc70a7a23f74bc5f99edecebd21.webp)
雙方都殺紅了眼,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鮮血。
美軍一次次沖鋒,一次次倒下,那場景,光是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我爺爺曾經跟我講過他打仗的經歷,他說在戰場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絕望。
那種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結束的煎熬,才是最折磨人的。
這瓜島的叢林,潮濕悶熱,蚊蟲肆虐,疾病橫行。
![](https://img.jasve.com/2024-12/bce27116219b26e0d2dbe58fd8b7862a.webp)
很多士兵,還沒來得及和敵人交火,就倒在了疾病和惡劣的環境下。
這環境,有時候比敵人更可怕。
53高地的戰鬥,同樣慘烈。
日軍依托有利地形,頑強抵抗。
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最終攻占了53高地。
![](https://img.jasve.com/2024-12/e330144c7d013301c88937c75e9ab157.webp)
這飛馬高地群之戰,美日雙方都損失慘重。
這場戰鬥,究竟誰是贏家?
或許,只有那片被鮮血浸染的土地才能給出答案。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
它吞噬生命,摧毀家園,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悲傷。
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珍惜和平,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本文倡導積極健康的網路環境,杜絕低俗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