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抵達珠海航展機場,意味著本屆航展將創造歷史新高。在一次航展上,同台展示三款隱身戰機,這是前所未有的。雖然珠海航展不是全球最大的,但是卻是最值得關註的航空盛會。相比於巴黎或範堡羅航展,那裏的隱身飛機難得一見,這裏則可以同時觀察到多架隱身戰機出現。
以往的珠海航展上,中國的殲20曾創下了一個佳績,同期展示了4架隱身戰機,這也是全球航展中的一項紀錄。而在此次珠海航展中,又迎來了新的成就,三款不同型號的隱身戰機齊聚現場,令人期待它們會帶來怎樣的驚喜。這無疑引起了公眾關註。過去,殲20曾多次參加珠海航展,並進行了飛行表演;而其前身FC-31(現稱為殲35)也在該活動中亮相並進行了相關表演。因此,可以預見這次中國的殲20和殲35將在珠海航空博覽會上呈現非常精彩且富有魅力的特技動作。此外,蘇57戰機 的參與同樣成為熱議話題,引發人們對中國兩款不同隱身戰機誰優誰劣的問題展開討論。
雖然蘇57是一款先進的隱身飛機,但與一般的飛機相比,它並不能算是完美之作。相較於中國的殲20,蘇57在雷達反射截面上顯得偏大,尤其是正前方的雷達反射截面積令人詬病。這主要因為其發動機和壓縮機葉片外露,並未采用S型進氣道。而與中國的殲35對比,其隱身效能可能更加遜色。
從外觀上看,殲35與其他飛機的隱身效能有明顯差異。盡管我們無法透過雷達直接測量這些特性,但可以認為俄羅斯戰機在隱身技術上與中國的隱形戰鬥機存在一定差距,而蘇57雖不無優點,其在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方面仍落後於中國的殲20和殲35。例如,蘇57搭載的是基於砷化鎵元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中國則采用了更加先進的氮化鎵材料,使其效能提升了一代多。此外,中國雷達口徑較大,因此探測距離也更遠。雖然蘇57也具備紅外搜尋跟蹤系統,但兩者配置有所不同:它依舊選擇將裝置放置於機頭上方,而我們的設計則將其設定在下方,並進行了針對性的隱身處理。因此,在前向隱身性方面,其設計不夠理想。同時,該機缺乏多功能綜合孔徑系統使得其整體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遜色於中方轟炸機,這點是非常明顯的。此外,該飛機在外觀及細節設計上的一些不足,也使得其雷達反射截面容易增大。
盡管這款飛機並不完美,但它確實有一個顯著的優點,那就是采用了推力向量技術。雖然目前其發動機尚未配備,且在這一方面相比中國稍顯滯後,但它的噴管設計卻運用了推力向量技術,使得發動機能夠偏轉。這項設計使得該飛機具備超機動能力,類似於當年蘇35在珠海航展上的精彩表演,可以實作極低速情況下的復雜飛行動作,一般其他飛機無法完成,這些表現都非常引人註目。在與美國及歐洲國家戰鬥機對比時,它在靈活性上確實擁有一定優勢。然而,就像上次蘇35在珠海航展表演結束後的感慨,我認為這些動作固然好看,卻沒有實際意義。
戰鬥機在低速、極低速甚至靜止狀態下所進行的動作,雖然具有表演性質,但在實際作戰中卻受到很大質疑。因為戰鬥機的機動性主要受能量影響,而能量集中性對於現代戰機取得制空權或近距離格鬥優勢至關重要。在非常小的速度下執行這些動作,即使能夠擊落敵方飛機,也會使自身陷入危險境地。加速恢復到合適空戰速度是一個過程,需要逐步實作加速。
在這種情況下,一架飛行速度較慢的戰鬥機可能會成為其他飛機的靶子。因此,前一段時間,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表示,我們未采用推力向量技術,因為現代空戰主要是以超視距作戰為主。誰具備更好的隱身能力、雷達探測距離更遠、飛彈射程更長,就能在空中交鋒中占據優勢。即便是在近距離格鬥時,即使機動性再好也無法與紅外格鬥彈相抗衡,其最大機動過載可達到60多個G,一旦被釘選就很難逃脫。一般而言,隱形戰機通常是在完成任務後迅速離開,而不會與你進行近距離纏鬥。因此,可以說推力向量技術雖然非常出色,但不一定能夠在未來的空戰中占據重要位置。
另一個案例也能說明這一點。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湧現出了一位本世紀的頂尖飛行員佩列別爾金,他駕駛的是蘇35戰機。蘇35采用了推力向量技術,但在其擊落的12架敵機中,大部份是透過飛彈遠距離擊落的,這些敵機主要為三代戰鬥機。與三代半戰鬥機相比,三代半具備絕對優勢,佩列別爾金沒有使用航炮,全程依賴飛彈作戰,並且並未運用推力向量技術就在遠距離內解決了對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應如何發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盡管蘇57擁有超強的靈活性,這是美國隱形飛機無法比擬的,但由於其在隱身效能上的致命缺陷,使得面對其他隱身飛機時,其處境可能會相當危險。
無論如何,這款飛機確實屬於第四代戰鬥機,其雷達反射截面明顯小於第三代戰機。此外,它還具備其他效能優勢,包括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先進的警報系統,側面和機翼前緣都配備了相控陣雷達。因此,相比於第三代乃至三代半的戰鬥機,它擁有更強大的優勢。這樣的情況下,類似蘇35等低半代的戰鬥機會遭遇其壓倒性的攻擊。然而,在面對真正隱身的戰鬥機時,它是否能夠取得預期效果仍然值得懷疑。
無論如何,三款隱形戰機同時亮相珠海航展確實讓我們感到驚喜,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蘇30、蘇35和蘇57一同出現在珠海的航展上,可以說俄羅斯空天軍將其最先進的裝備悉數展示在這裏。這些飛機能夠來到現場與我們進行交流、展示及競技,表明中俄兩國在軍事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過去,俄羅斯從未將其最先進的戰機帶到國外展出,因此蘇-57的首次海外亮相可謂是前所未有,而此次選擇在中國進行展示,表明了它對這一事件的期待。盡管這種展示確實意味著推銷這款先進戰機,但並非針對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已經擁有更為優秀的隱身戰機。然而,由於珠海航展作為一個國際航空盛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媒體的關註,這使得他們能夠近距離觀察蘇-57表現,自然也是我們所期望的一點。此外,中俄兩國加強軍事交流與合作,對於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如果中俄關系緊張,那麽全球局勢勢必會受到影響。因此,保持良好的雙邊關系對於促進世界特別是東亞地區和平穩定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它既有優點,也有缺陷,其優勢值得我們借鑒。中國戰機的特點同樣是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內容。從第一屆珠海航展到今天,中俄兩國在航空技術方面的交流幾乎沒有間斷。然而,局勢正在改變。在首屆珠海航展上,俄羅斯參展的蘇27和蘇30顯然比我們的戰機更為先進,我們展示的是二代飛機,而它們屬於第三代。這引起了媒體與觀眾廣泛的關註與興趣。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航空工業取得了顯著進步,此次參展中,中國戰機不再處於劣勢,而是與對方齊頭並進,即使同屬於一代產品,各自仍存在差異。那麽,到底誰在綜合效能上更勝一籌呢?透過珠海航展中的飛行表演及地面展示,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希望未來這類交流能不斷推動中俄兩國在航空技術,特別是在軍用航空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