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現場,一架架戰機呼嘯而過,掀起陣陣熱浪。殲-35A如同黑色的閃電劃破長空,這是空軍帶來的第二款五代機,緊隨其後的是海軍首款四代半艦載機殲-15T,它標誌著中國艦載機技術的顯著提升。同樣引人註目的還有海軍第一款、同時也是中國第二款電子戰機殲-15D,它低調而神秘,預示著未來戰場電磁空間的爭奪將更加激烈。曾經備受矚目的殲-20此次以四機編隊亮相,雖然依舊威風凜凜,卻在眾多新銳戰機的映襯下,略顯「牛夫人」般的落寞。
一架殲-20劃破長空,其流暢的機身線條並非只是為了美觀,更體現了空氣動力學的極致追求。相比早期型號,如今的殲-20在細節之處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改進。翼尖掛架的全新設計、發動機噴口隱身處理的升級,以及機身塗層的低可探測性改進,無一不昭示著其隱身效能的提升。這些變化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系統性的升級,最終將殲-20的綜合戰力推向了新的高度,使其在五代機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演習場上,一架殲-20呼嘯而過,翼下赫然掛載著六枚PL-15空空飛彈,這標誌著它的作戰能力實作了又一次飛躍。
一架殲-20劃破長空,其巨大的身形預示著它不容小覷的戰力。 開啟腹部彈倉,如同開啟了猛獸的獠牙。這處武器庫長約4.5公尺,寬達2.4公尺,深度也有0.8公尺,足以容納更多、更具威力的空戰武器。在所有第五代戰鬥機中,殲-20的彈倉尺寸傲視群雄,這無疑賦予了它在制空作戰中更大的優勢和靈活性。
一架F-22A猛禽戰鬥機靜靜地停在機庫中,地勤人員正忙碌地為它裝載彈藥。巨大的主彈倉艙門緩緩開啟,如同巨獸張開了血盆大口。深邃的彈倉內部空間大約4.4公尺長,2公尺寬,0.5公尺深,足以容納多種型別的空對空和空對地飛彈。
戰機呼嘯,殲-20 淩厲的身影劃破長空。它強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本應傲視群雄,卻受限於主彈倉的容量。與F-22A相比,殲-20的主彈倉只能攜帶4枚PL-15中距空空飛彈,這意味著一次出擊最多只能釘選4個空中目標。盡管還有用於近距離格鬥的PL-10飛彈,但對於殲-20來說,盡可能避免近身纏鬥才是最佳策略。因此,有限的PL-15載彈量無疑制約了殲-20的作戰潛力。
一架殲-20呼嘯著劃破長空,機腹下幹凈利落,沒有一絲外掛物的痕跡。要掛載更多PL-15或其他中遠端飛彈,就得開啟「野獸模式」,像殲-16那樣外掛彈藥。但如此一來,殲-20苦心孤詣打造的隱身優勢將蕩然無存,戰鬥力反而會大打折扣,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殲-20的彈倉盡管空間更大,攜帶的霹靂-15空空飛彈數量卻比F-22A攜帶的AIM-120D要少。霹靂-15作為遠端空空飛彈,射程遠超AIM-120D這種中程飛彈,因此彈體尺寸,尤其是長度,也更大,占據了更多的彈倉空間。
F-22A戰機寬大的彈倉內,並非緊湊地塞滿飛彈。雖然AIM-120D中距彈長度達到3.65公尺,但F-22A彈倉足有4.4公尺長, 這使得技術人員巧妙地利用空間,透過前後交錯布局,在有限的彈倉內掛載了多達6枚AIM-120D,極大提升了戰機的單次出擊火力。
殲-20的彈倉裏,躺著PL-15飛彈,近4公尺的彈長幾乎占據了主彈倉的大部份空間。這意味著,想透過前後交錯擺放來塞進更多飛彈的方案行不通。
珠海航展現場,殲-20的彈倉謎團終於揭曉。透過巧妙的設計,長劍-15飛彈的彈翼得以折疊,如同積木般緊湊地上下排列在彈倉深處,使殲-20單次可攜帶多達六枚,極大提升了戰機的火力持續性。
珠海航展上,PL-15E的折疊翼版本亮相了。這一訊息的背後,意味著自用版折疊翼PL-15已列裝空軍,殲-20的彈倉也終於能容納6枚PL-15,盡顯獠牙。
珠海航展現場,一架雙座版殲-20S的亮相,吸引了無數目光。這標誌著中國空軍在制空和對地打擊領域,探索著新的作戰模式。
珠海航展現場,三年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雙座版殲-20,這次終於以模型形式正式亮相。更引人註目的是,官方公布了它的正式型號:J-20S。 獲此殊榮,意味著J-20S已然定型,即將進入小批次生產階段。
一架殲-20S呼嘯著劃破長空,後座的武器操作員正緊盯螢幕,各種數據如瀑布般飛速重新整理。雙座版殲-20S並非簡單的「多帶一個人」,它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後座操作員的加入,極大拓展了殲-20S的能力邊界,使其足以應對未來更加復雜的空戰環境。由此,殲-20S將不僅是空中優勢的捍衛者,更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空中作戰平台。
空軍某部正加緊培養殲-20飛行員。雖然教練-10高級教練機能夠模擬五代機的飛行體驗,有效縮短了訓練周期,但它畢竟不是真正的殲-20。新飛行員從教練-10畢業後,要駕駛殲-20單飛,並最終能夠勝任實戰任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人好奇,既然有殲-20模擬器,為何還要強調真實飛行體驗的重要性?其實,模擬器如同遊戲,能讓飛行員熟悉座艙布局和基本操作,卻難以復制高空環境的復雜變化和真實飛行帶來的感官沖擊,更無法模擬實戰對抗的緊張氛圍。這兩者間的差距,如同紙上談兵和沙場點兵。
新式戰機殲-20的生產線如火如荼,源源不斷地有新機交付部隊。然而,飛行員的培養速度卻遠遠跟不上戰機列裝的速度,以至於不得不抽調駕駛老式殲-7的飛行員進行改裝培訓。這種「趕鴨子上架」式的培訓模式,無疑延緩了殲-20機群形成有效戰鬥力的行程。
新型殲-20S雙座戰機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新飛行員培養的難題。 veteran飛行員坐鎮後艙,如同經驗豐富的武師指導新入門的弟子,對前艙的新飛行員進行手把手教學。從基礎操作到復雜戰術, veteran飛行員都能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幫助新飛行員迅速掌握殲-20的效能和作戰技巧。這種「傳幫帶」的方式極大縮短了新飛行員的單飛時間,快速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殲-20飛行員,增強了空軍的戰鬥力。
雙座版的殲-20S,除了執行制空任務,還能指揮無人機群協同作戰,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帶領著鋼鐵雄鷹組成的戰隊,在復雜空域中穿梭。此外,它還能像殲-16那樣,對地面或海上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這些額外的作戰能力,都得益於後座多出的那位飛行員——他是前座飛行員的左膀右臂,也是這架戰機戰鬥力的倍增器。
珠海航展上,殲-20S的新定位引人註目——官方透露,它將具備電子幹擾和戰術指揮控制能力。如果「電子幹擾」真如人們猜測的那樣,那麽殲-20S將開創先河,成為世界第一款五代電子戰機。
美軍曾設想過以F-35為基礎,打造一款名為EF-35的雙座電子戰飛機,填補未來電子戰領域的空白。海軍陸戰隊一度對此寄予厚望,然而最終該計劃卻胎死腹中,EA-18G依舊是他們目前倚重的電子戰主力。
一架EF-35呼嘯著劃破長空,它流暢的機身線條並非僅僅為了追求速度與美感,更是為了隱蔽自身,悄無聲息地接近目標。與那些外掛電子吊艙、雷達波反射面積巨大的電子戰飛機不同,EF-35的電子戰裝置完全內建,機身側面緊貼著幾片不起眼的貼片天線。這種設計既保證了它優異的隱身效能,又避免了額外裝置對飛行效能的影響,戰場生存能力遠超EA-18G之類非隱身電子戰飛機。這便是五代機改裝電子戰飛機的巨大優勢之一。
一架EF-35戰機悄無聲息地逼近目標,雷達螢幕上空空如也,仿佛它根本不存在。這源於它出色的隱身效能,如同幽靈般穿梭於防線之間。待敵方察覺異樣時,早已為時晚矣。EF-35的電子戰系統驟然啟動,強大的電磁波瞬間覆蓋了敵方的通訊網路,雷達陷入癱瘓,指揮系統陷入混亂。在敵方茫然無措之際,攻擊如期而至,幹凈利落,一擊制勝。
改裝五代機為電子戰機,誘惑力十足,卻困難重重。這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對載機的要求也比非隱身電子戰機苛刻得多。所有電子戰裝置和反放射線飛彈都必須內建,故而內部空間更大的重型五代機才是上佳之選。美軍EF-35方案的流產,部份原因也正在於此。
一架線條流暢的殲-20S劃破長空,它獨特的雙座艙設計昭示著它並非普通的五代機。作為全球首款雙座五代機,它肩負著電子戰的重任,標誌著中國航空技術又一次站在了世界前沿,進一步拉開了與其他軍事強國的距離。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象征著中國在制空權爭奪中握有了一張新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