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上,轟-20的「驚鴻一瞥」撩撥了全球軍迷的神經。 外媒炸開了鍋,美國專家甚至分析,中國正逐步揭開這款神秘轟炸機面紗,其效能或可與美軍最先進的轟炸機比肩,最快或於2026年正式亮相。 這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預熱,讓中美空中力量的未來角逐更添。
珠海航展上,轟-20隱形戰略轟炸機概念CG視訊一經亮相,便引發熱議。有分析指出,視訊截圖顯示該機采用飛翼布局,具備強大的突防能力,堪比美軍B-2「幽靈」和新銳B-21「突襲者」。美國軍事專家蘇丘也表達了類似觀點,認為轟-20的隱身效能和潛在打擊範圍使其成為一支不容小覷的戰略力量。
轟-20的8500公裏作戰半徑,使其潛在打擊範圍遠超第一島鏈,甚至觸及關島、夏威夷等關鍵節點,這無疑重新定義了中國空軍的戰略投射能力。
殲-20總師楊偉那句「快了,敬請期待」吊足了軍迷胃口,大家都盼著轟-20今年能震撼亮相。可惜【環球時報】上個月卻潑了盆冷水,暗示這傳說中的「大殺器」大機率不會在今年的航展上露面。看來,圍繞轟-20的神秘面紗還得再持續一段時間。
此前,軍事專家蘇丘預測轟-20或將亮相珠海航展,為這場航空盛會增添一抹神秘色彩。這款中國新一代戰略轟炸機一直備受關註,其最終揭開面紗無疑將成為軍事航空史上的重要時刻。
珠海航展這次「轟-20」爽約了。盡管蘇丘暗示缺席另有隱情,並樂觀估計這傳說中的「大殺器」最快或於2026年,也就是下屆航展亮相,吊足了軍迷胃口。
此次轟-20戰略轟炸機未亮相,或許意味著中國軍工正精益求精,爭取讓這款「大國重器」的隱身效能更上一層樓,在未來戰場上擁有更大的「隱身優勢」,如同幽靈般出沒。 這就好比古代鑄劍,並非越快出爐越好,而是要千錘百煉,才能打造出削鐵如泥的利刃。
神秘的轟-20,猶如披著面紗的劍客,引得外界不斷猜測。雖然具體參數仍是最高機密,但美國軍事專家對其作戰半徑已有推測,認為可能達到8500公裏,足以覆蓋廣袤的太平洋。此航程若成真,無疑將大幅拓展中國的戰略投射能力,這怎能不讓關註亞太地區軍事平衡的各方「捏一把汗」?
關於轟-20的傳聞,美方專家說法與中國官方有所出入。此前,一段疑似轟-20的CG動畫在網路瘋傳,並被誤認為是珠海航展現場視訊。然而,【環球時報】 溯源發現,該視訊實為航空工業集團展廳的常規宣傳片,並非暗示轟-20亮相航展。換句話說,轟-20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保持著其神秘色彩。
這段視訊裏的「轟-20」其實是電腦特效做出來的敵機,被一些網友和國外軍事媒體誤認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新型隱形轟炸機。搞了個「烏龍」嘛,它和真正的轟-20可八竿子打不著。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美國軍事媒體似乎將轟-20與B-2「幽靈」視為同類,但這種看法可能失之偏頗。兩款轟炸機盡管都追求隱身效能,但背後的設計理念、技術路線以及潛在的作戰定位或存在顯著差異,最終呈現出的「隱身」效果也可能大相徑庭。與其說轟-20是「中國版B-2」,不如說它將走出自己的「隱身之路」。
B-21的服役標誌著美軍隱形戰略轟炸機角色的轉變。它不再像B-52、B-2那樣專註於核威懾,構成「三位一體」的核心,而是更傾向於常規戰役打擊,成為一把多用途的「隱形匕首」。
B-21與其說是B-2的繼任者,不如說是更專註的「外科手術刀」。它舍棄了部份體型、載彈量和航程,換取了更強的隱身突防能力,專攻敵方防空體系的軟肋——指揮中心、飛彈發射井等高價值目標。 就像從重型轟炸機前進演化成了隱身狙擊手,務求一擊致命。
B-21不像B-52、B-2那樣追求「地毯式轟炸」,它更像個精巧的「外科手術刀」,專挑敵方防空系統、指揮中心這些「要害」下手,悄無聲息地「癱瘓」對手,而非追求全面摧毀。 這就好比古代兵法裏的「擒賊先擒王」,而非一味追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
轟-20之於解放軍,好比倚天劍之於武林,是「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空中利刃。它並非另辟蹊徑,而是強化空基戰略威懾的重錘,延續著核反擊的使命,旨在鑄就更堅固的國防盾牌。
轟-20比B-21塊頭更大,更強調"多拉快跑",堪稱空中卡車。它能掛載從核巡航飛彈到高超音速飛彈的"全家桶",為戰略反擊添磚加瓦,提供更強火力輸出。
轟-20的戰略定位並非如B-21般深入敵後「斬首」,而是憑借遠端打擊能力,突破第一、二、三島鏈,在相對安全的距離外「點穴」。這意味著它更側重於區域拒止和戰略威懾,而非深入敵國腹地進行高風險的縱深 。
轟-20不必追求B-21那種「隱身至上」的極致,它更像一位全能戰士,要在「活下來」的前提下,扛著重家夥打得遠。
美軍隱形轟炸機並非單純的武器,更是全球戰略威懾的利器。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網路,尤其在歐亞大陸的密集部署,賦予其快速打擊能力,如同懸在對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旨在癱瘓關鍵節點,瓦解防禦體系。
B-21要穿透現代防空網,就像幽靈般來去無蹤,還得能像變色龍一樣靈活打擊,這可不是簡單的活兒。 想想當年B-2面對的防空系統,如今早已鳥槍換炮,B-21肩上的擔子,可不是一般的重。
解放軍的隱形轟炸機,並非追求像美國那樣「放眼全球、核威懾」的戰略,而是更務實地聚焦於區域防衛,劍指外部幹涉,特別是應對美軍介入地區沖突的潛在可能。這就好比打造一把精巧的「區域拒止之劍」,而非追求「全球制霸之錘」。
若美國對華構成直接軍事威脅,轟-20隱形轟炸機或將成為解放軍戰略反擊的關鍵。它潛在的搭載能力,特別是新型高超音速空射飛彈,可對美國本土縱深目標構成威懾,因此轟-20的彈艙設計可能更註重容納此類大型彈藥,以強化其戰略打擊能力。
轟-20的目標並非深入敵方腹地硬撼防空鐵桶陣,而是憑借一定的隱身能力,在區域沖突中撕開防線,用遠端空射飛彈打擊敵方廣闊的戰略目標。它不像B-21那樣專註於穿透嚴密的本土防空網執行戰略轟炸任務,更像一把鋒利的「區域拒止之劍」,威懾對手不敢輕舉妄動。
傳聞中的轟-20並非單純模仿B-2或B-21的飛翼布局。它更可能追求「劍走偏鋒」——在兼顧隱身效能的同時,突出大載彈量、超音速突防能力,並采用大翼展比設計,呈現出比美軍隱形轟炸機更為「狹長」的獨特機體。 這意味著,轟-20或許選擇了更強調突防和打擊效率的技術路線,而非純粹追求隱身效能最大化。
轟-20,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幽靈首秀」,它不僅標誌著中國隱身轟炸機技術零的突破,更實作了空軍期盼已久的戰略級自主打擊能力。
與其說西方一些聲音將轟-20與美國轟炸機設計「捆綁」,不如說是試圖用「抄襲」這類缺乏軍事歷史和武器裝備知識的標簽來簡單化中美戰略轟炸機發展歷程的復雜性。 戰略轟炸機這類武器系統的設計受諸多因素制約,例如地緣戰略、軍事學說、科技水平等,最終都會體現在氣動布局、載荷能力和隱身效能等方面。不同國家基於自身需求,最終呈現出的設計必然會有相似之處,但這遠不足以構成「抄襲」的證據。
中美隱轟,如同兩把量身客製的利刃,鋒芒各異。轟-20之於解放軍,正如B-2之於美軍,地位舉足輕重。兩者設計理念的差異,根植於不同的戰略土壤和軍事學說,也對映出中美兩國在全球棋盤上的不同落子方式。 這並非簡單的效能高低之爭,而是兩種戰略文化的碰撞。
關於轟-20何時亮相,美方猜測2026年航展首秀恐怕不靠譜。解放軍的「國之重器」,尤其像轟-20這種戰略級武器,亮相邏輯歷來不是「秀」而是「用」。試飛、服役、形成戰鬥力後,才會正式公開。 靜等官宣,比猜測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