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為什麽這麽多國家都不買蘇35,演習敗給殲10C,中國為什麽要買?

2024-07-17軍情

2015年,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采購24架蘇35戰鬥機的軍事合約,每架成本超過8000萬美元。

許多評論者指出,這筆交易價效比不高,尤其是在最近的一場軍事演習中,蘇-35竟在與殲10C的對抗中處於下風,使得人們對此表示失望。與殲20的比較更加懸殊,蘇35完全處於劣勢。那麽,為何當初我們還要花費巨資購買呢?

蘇-35是基於蘇-27的改進型號,屬於四代半戰鬥機,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開發,1988年首次試飛,2014年開始交付俄羅斯空天軍使用。

這種戰機具備側向鴨翼和獨特的三翼面設計,擁有卓越的機動性、先進的射控系統和一定的隱身能力。裝備了兩台渦輪扇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145000磅,且具備推力向量控制功能,能夠執行空對空、空對地、空對海的多功能作戰任務,還可以進行電子戰和偵察。

當時對蘇-35感興趣的國家不少,但由於美國的制裁,俄羅斯經濟疲軟,缺乏足夠的軍事研發資金。俄羅斯最初希望將蘇-35賣給印度,因為印度的軍費充足。

印度由於工業基礎薄弱,幾乎任何零件都需從俄羅斯進口,使得俄羅斯能從中獲利。然而,印度最終選擇了購買法國的飆風戰鬥機,俄羅斯因此失去了一筆大訂單。

印度購買飆風戰機主要是因為蘇-35的航電系統不夠先進,而且飆風戰機更適合在印度的維克蘭特號航母上起降,更加符合印度的需求。

雖然印度最終購買的飆風戰機是較低規格的,但這在國際武器市場上並不罕見,畢竟印度在這一市場中常常支付高價。

之後俄羅斯轉向中國銷售蘇-35,盡管價格與殲20相當,但如果考慮貨幣貶值,其價效比並不高。

雖然我們當時已經有了殲11,其航電系統不亞於蘇35,但我們購買蘇-35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飛機本身,更重要的是獲得發動機生產技術。

自2015年以來,中國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渦扇10系列的效能不斷提升,迫使渦扇15進行重大改進,這些成就中有蘇-35的一份功勞。如今,中國自主研發的渦扇15在小涵道軍用發動機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超越了俄羅斯。

目前蘇-35的地位確實有些尷尬,在空軍的模擬訓練中表現不佳,常被殲10C壓制,甚至比殲16還要遜色。

俄羅斯本身對蘇-35的評價也不高,從1988年首飛到2014年才部署使用,2015年便開始對外銷售,這反映出其不被重視。

對於這24架蘇-35,最佳的使用方案可能是將它們改裝為電子戰飛機。利用與殲16同源的優勢,蘇35的雷達系統可以升級為國產新型數位陣列雷達,使其效能與殲16相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