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不僅讓國際輿論嘩然,普通人也想不明白:為什麽這樣一個處於全球目光下的大國,執意挑起戰爭,到底是因為經濟問題?地緣政治?還是歷史宿命?其實,這裏面不僅有歷史上的命運沈澱,更有地理上的「硬傷」和政治局勢的踟躕與報告不對等之間的尷尬。俄羅斯的決策似乎並不是因為單個原因,而是一連串因素纏繞、互相推波助瀾。因此,今天我們一起來剖析這層層遞進的邏輯,看清楚俄羅斯的思路。
讓我們先回到歷史中去尋找俄羅斯的「宿命」。俄國一直是一個以擴張著稱的國家,它的版圖從一個公園大小的莫斯科大公國,擴張到了今天跨越歐亞大陸的龐然大物。你可以說這是出於利益,但更重要的,是它擔心「一旦停下擴張的步伐,國家就可能走向衰弱甚至分裂」。
看看洛馬諾夫王朝的滅亡吧!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敗北,士氣消沈,國內革命接連發生,最終導致沙皇被推翻,整個王朝化為歷史塵埃。可以發現,在俄羅斯的歷史上,擴張往往意味著活下去,而失敗可能就是滅亡。這個「宿命」深深刻在每一代俄羅斯領導人的腦海裏。對於普亭來說,這份擴張的壓力和責任感等同於他對國家穩定的承諾,不容一絲松懈。
擴張不僅是歷史的傳承,也是對眼下現實政治和經濟困境的應激反應。
烏克蘭可是塊肥肉。為什麽這麽說?因為這片黑土地讓它成為了「歐洲的糧倉」。這可不是誇張,烏克蘭的黑土地占全球可耕地面積的約8%,糧食出口位居世界前列。誰擁有烏克蘭,誰就有了歐洲地區糧食主導權。這對於俄羅斯這樣一個氣候寒冷,農業基礎薄弱的國家而言,簡直像個送到嘴邊的大饅頭。尤其在現如今,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愈發緊迫,烏克蘭的農業價值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地區的經濟命脈。
不僅如此,烏克蘭還是一個重要的工業產地。如果俄羅斯擁有烏克蘭的工業能力,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經濟體量,還可以向西歐國家展示它在工業生產端的影響力。這一點,從過去俄羅斯對烏克蘭工業的企圖心就能窺見。
再來說烏克蘭的港口問題。別看俄羅斯地圖上有長長的海岸線,但真正的出海口卻少得可憐,尤其是能冬季不凍的深水港。這對於依賴出口的國家來說,真是「家裏有糧,也沒法賣出去」。而烏克蘭的港口,尤其是黑海沿岸港口,不僅位置好,還氣候條件理想,成為俄羅斯非常渴望的戰略必爭地,試圖解決俄羅斯出口難題。
2014年,當俄羅斯「閃電」攻占了凱瑞米亞,好像仿佛在全國上下發出一條資訊:烏克蘭其實不難打!沒有想象中那麽復雜,兵鋒直取,幾乎沒有遇到頑強的抵抗。這給俄羅斯帶來了很大的錯覺,讓其認為這次再度對烏發動軍事行動,同樣可以迅速得到想要的結果。關鍵在於,無論是從地理上還是歷史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深度纏結與「照面道修遠」。普亭可能覺得,對於祖國的這塊土地,身穿俄羅斯軍服的士兵隨時可以以解放者的姿態進入。
然而,這次的烏克蘭早已不同於2014年,各類自衛力量的成長,國際社會的強烈支援加持,烏克蘭對國家主權完整的信念都深深超出了俄羅斯預設的強度,導致戰爭久拖不決。
關上窗戶望去,俄羅斯的戰略防禦空間急劇縮小。作為國家鞏固獨立和安全的機制,圍繞其邊境的北約擴充套件,早已令人「眼裏黃泉路,耳邊戰鼓聲」。冷戰結束後,北約沒有解散,而是繼續擴張。尤其近些年,北約不斷吸納中歐、東歐的國家,直接「碰瓷」俄羅斯的家門口。
烏克蘭若成為北約成員,俄羅斯將失去最後的防禦緩沖。而對於普亭來說,讓北約這麽接近自己家的門檻,是斷斷不能接受的,這意味著俄羅斯將直接面對幾乎無法防禦的北約軍事勢力。這是俄羅斯的戰略核心,這也成了普亭打不打烏克蘭的決策關鍵之一。歷史已經雄辯地證明,俄羅斯在邊界不設防的情況下,帝國式的安穩就像黃粱一夢,只要當時敵人一動,俄羅斯就要馬上跟著跑。
這讓普亭不得不擔心,烏克蘭倘若投入西方陣營,俄羅斯將失去東歐區域的牽制力,直接陷入孤立的局面。
如今,普亭已經並非年輕力壯的領袖,他要的,不僅是延長政權的繼續存續,還更要為俄羅斯留下一份較為安定和強大的未來。不成功,也許意味著他的政治生涯將充滿尷尬。大國領袖的歷史遺產,是決策者脫不開的強烈情感驅動力。
假使普亭無法確保俄羅斯在他卸任後的穩固,那些上世紀的離心離德的情況極有可能在不遠處醞釀。這種個人因素也讓普亭做出了加速軍事行動的決定。
雖然地理上俄羅斯跨歐亞分布,但歐洲部份是其國家的經濟命脈。然而,俄羅斯卻沒有一個堅固的自然地理屏障。如果有人入侵,它只能在廣闊的平原上疲於應付,這在歷史上幾次被敵人從西線打到莫斯科。二戰時期,德國的閃電戰還歷歷在目,俄國人的心裏並沒有徹底放下。
面對這張紙片般脆弱的西線邊境,俄羅斯一直以來的策略就是控制周邊國家,設立一個穩固的邊界「緩沖區」。失去烏克蘭,也可能意味著俄羅斯整個歐洲防線的瓦解。
很多人不知道,俄羅斯曾經多次向西方表示投靠的意願,對冷戰之後成為共同體抱有希望,結果呢?西方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模樣。最典型的就是普亭初期希望與西方建立積極聯系,但卻在北約擴張和俄羅斯戰略利益問題上遇到了冷遇。這股失落感無形中推動了其更加獨斷和強硬的外交行為。
普亭曾表示要給俄羅斯20年時間,打造一個穩固、繁榮的國家。然而,在這20年之後,俄羅斯並沒有出現經濟的大幅提升,反而在國際制裁處境下,內需待振,外需難道。換句話說,普亭正在面臨越來越強的經濟捉襟見肘的局面。就像有人騎虎難下一樣,普亭可能試圖透過對外擴張來轉移國內註意力,減少內部壓力。只是,如今這步棋有些過於倉促,甚至將俄羅斯推向了戰爭的泥潭。
未來會發生什麽?也許答案在戰爭中慢慢自現,而曾經的決斷會成為歷史的細枝末節,落在後人的書頁裏,用來反思當今的時刻。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