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烏地購買東風飛彈時,在中沙談判桌上,中方代表小心翼翼地伸出一根手指,沙烏地代表見狀馬上應允:行,一億美元一顆,成交,先買35顆。
交易一完成,中沙雙方馬上撤離會場,雙方都擔心對方會反悔。
原來,當時中方太貧困了,擔心報價過高會嚇跑沙烏地這個富有的國家,所以伸出一根手指表示的是1000萬美元。
沙烏地極為富有,富得就像油在流淌一樣。來談判之前,沙烏地準備了100億美元現金,結果沒想到這些錢竟然花不完。
沙烏地代表將訊息傳回國內後,沙烏地國王喜出望外,馬上就想要提價120億,要求中方給飛彈都配上「蘑菇頭」,但被中國拒絕了。
沙烏地35億購買東風飛彈並不虧,盡管120億的天價大單沒談成,但憑借這批飛彈,沙烏地在局勢動蕩的中東過上了太平日子。
中沙之間進行談判。
1986年,中沙代表開始進行秘密接觸,且為此次合作起草了一份代號為「隼」的計畫綱領。
在各項工作都談得差不多之後,1987年,沙烏地的蘇爾坦親王來到了中國,進行這次交易的最後談判。
中國的東風-3彈道飛彈被沙烏地所看中。
中國第一代中程地地戰略飛彈為東風3,其最大射程達2800公裏,還能夠攜帶百萬噸核彈頭。
這款飛彈要是買回去的話,完全可以覆蓋整個中東地區,足以起到震懾的作用。
沙烏地派出親王前來,這彰顯出很大的誠意,中方同樣坦誠相待,直接安排沙烏地官員實地參觀東風飛彈從出庫一直到發射的整個流程。
沙烏地這下更加滿意了,於是當即敲定了這一訂單。
1987年下半年,中國與沙烏地正式簽訂合約,東風飛彈共35顆,價值35億美元,並且中國還贈送多項售後服務,比如指導發射場建設、培訓相關人員等。
沙烏地國王對「加量不加價」的情況十分欣喜,甚至還提出想要加價120億為這批飛彈配備核彈頭的請求,不過中國並未應允。
沙烏地真的是非常財大氣粗,35億美元對他們而言是個小數目,卻給中國幫了大忙。要知道,在1986年的時候,中國的總外匯儲備才僅有20.72億美元。
中國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軍火交易就是這次交易。
但沙烏地卻覺得買得很值,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
沙烏地購買中國飛彈是出於什麽原因呢?
東風飛彈被運往沙烏地之後,於中東地區引發了軒然大波。
為確保在中東的影響力,美國率先向沙烏地發難,提出查驗沙烏地飛彈是否攜帶核彈頭的要求,這一要求當場遭到沙烏地拒絕。
沙烏地擁有東風飛彈之後,腰桿就硬起來了,擱在以前,它可不敢如此跟美國說話。
美沙走到如今這一地步,說起來也是被美國逼得太緊了。
二戰結束後,全球性的戰爭暫時停歇,然而中東地區卻是個例外。
自1947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起,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沖突便從未間斷。由於有美國在背後撐腰,以色列不斷對中東各國進行挑釁,持續向外擴張領土。
領土爭端致使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先後五次爆發戰爭,廣大中東百姓身處戰火之中,飽受苦難。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美國把國內一切可調動的空中運輸力量都調動起來去支援以色列,完全站到了所有阿拉伯國家的對立面。
沙烏地為表達對美國偏袒以色列的不滿,率先宣布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
隨後,其他阿拉伯國家也紛紛積極響應,而這一事件直接引發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
沙烏地在美國眼中如此「刺頭」,於是美國開始改變策略,想要把沙烏地收歸己用。
美國向沙烏地丟擲橄欖枝,沙烏地也積極回應。然而,在中東與美國結盟的可不止沙烏地,美國真正偏愛的是以色列。
跟以色列相比,沙烏地在美國眼中就只有石油以及可被利用的價值,即便沙烏地小心翼翼地討好美國,也得不到美國的看重。
但為了與美國結盟,沙烏地背叛了所有阿拉伯國家,因此也遭到伊拉克、伊朗等中東老牌國家的敵視。
1980年,兩伊戰爭激戰正酣,沙烏地擔心自己被卷入其中,為求安穩,沙烏地決定花重金購置一批武器來保平安。
事實上,沙烏地最初是打算向美國購買武器的。
1985年沙烏地請求美國出售射程僅為120公裏的「長矛」飛彈,不料遭到美國的直接拒絕。
在美國眼中,沙烏地越弱小就越聽話,要武器有什麽用呢?這難道不是在質疑美國的保護能力嗎?
沙烏地聽聞之後瞬間就清醒過來了。美國給以色列多少武器都毫不心疼,怎麽輪到自己的時候武器就不管用了呢?沙烏地深信不管什麽時候,武器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踏實,於是心一狠,轉身就來到了中國。
中沙之間的交易是秘密開展的,等美國知曉的時候,東風飛彈已經交付了。美國雖然心裏不滿,可事情已成定局。然而美國並未就此罷手,既然無法查驗,就開始到處散布中國飛彈精確度很差之類的謠言。
東風飛彈有著怎樣的震懾作用呢?東風飛彈是中國重要的戰略威懾力量。其先進的技術效能、強大的作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構成了強大的震懾力。在軍事戰略層面,東風飛彈的存在使得潛在對手在妄圖對中國發動軍事挑釁或侵略行為時不得不有所顧忌。它的高精準度、遠距離打擊能力以及多種型別的彈頭配置,意味著一旦面臨威脅,中國有能力以強大的反擊力量應對。這對維護中國國家安全、主權完整以及地區和平穩定有著不可替代的震懾作用。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東風飛彈也代表著中國的軍事強國地位,它向世界表明中國擁有堅實的國防力量,不容他國輕易侵犯,從而對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起到警示和威懾的效果。
從中東的局勢狀況而言,沙烏地購買中國東風飛彈是極具遠見卓識的。
一方面要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中東從來就不是安寧之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長期為爭奪地盤與資源相互鬥爭,沙烏地身為中東的一員,很難獨善其身。
果不其然,買下這批飛彈後沒過多久,其巨大價值就得以體現。
1990年的科威特戰爭期間,伊拉克的薩達姆在占領科威特之後,還企圖再對幾個國家下手,於是將目標對準了沙烏地。沙烏地在面臨大軍壓境的危急情況時,果斷啟用了東風3飛彈。
接著,沙烏地借助各大電視媒體將飛彈進入發射基地的畫面進行無限迴圈播放,這給薩達姆帶來了極大的威懾。
東風3飛彈運用多彈頭分導式打擊方式,其本身就極難被攔截,這對於反飛彈技術較為落後的中東地區而言,更是難上加難。
美國一直宣稱中國的飛彈威力有限,不過,事實究竟怎樣,薩達姆心裏是有數的。
薩達姆因懼怕東風飛彈的威懾,不敢再輕易行事。
沙烏地嘗到東風飛彈的甜頭後,深感自己獲益巨大,於是愈發親近中國。1990年,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沙關系也逐步走向正軌。
沙烏地的需求與東風飛彈十分契合,近三十年來,沙烏地在東風飛彈的庇佑下一直太平無事,還成為了中東最為富庶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