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發射洲際彈道飛彈,日本第一個站出來表態,俄羅斯助力中國

2024-10-19軍情

前言

9月25日8時44分,中國向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飛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引發西方媒體的熱議。

訊息公布之後,美國還沒有發聲,日本就搶先表態「全力開展警戒監視」,俄羅斯卻與之相反。

那俄羅斯和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射洲際飛彈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洲際飛彈作為國之重器,通常只有在重要場合才會亮相,試射更是很罕見。

作為奉行和平主義的國家,中國上次試射洲際彈道飛彈還是在1980年5月時發射的「東風五號」飛彈。

當時中國面臨的局勢還比較特殊,飛彈試射後引起越南以及華約國家的「精神緊張」。

現在四十多年過去之後,中國的洲際飛彈早已經得到「前進演化」,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也躋身到了世界一流,這是公認的。

根據新華社的報道,中國這次發射的飛彈為訓練模擬彈頭,沒有安裝實彈,飛彈於25日8時44分準確落入了目標海域。

中國也聲明此次試射為「例行安排」,旨在檢驗中國武器的效能和訓練水平,且提前已經向相關國家進行通報。

飛彈試射之前對「可能受影響」的國家通報是慣例,之前俄羅斯、美國試射洲際飛彈時,都通知了沿途的國家,以最小程度降低誤判。

至於必須要通知哪些國家,還沒有相關的規定。

9月26日中國日報網公布了飛彈試射時的畫面,可以看出一枚黑色的飛彈從地下發射井中騰空升起。

這次的聲明也明確表示了,中國此次的飛彈發射是火箭軍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不過並沒有明確說明飛彈型號及飛行路徑,也沒有說明預定海域在哪裏。

而這次試射完成後,除了西方媒體的報道,有一個國家的態度卻不尋常。

9月25日,日本內閣房長官林芳正釋出了一份簡短的聲明,表示他們對中國發射飛彈的行為「非常擔憂」,這表明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躍度正在日益提高。

林芳正甚至強調「將繼續努力收集並分析必要的情報,全力開展警戒監視」,除此之外,日本還不滿中國試射飛彈「未提前向日方通報」。

在美國對此保持噤聲的情況下,日本卻提出所謂的「擔憂」明顯是碰瓷的行動,所以很多人都覺得當前的中日關系遇冷都是日本手挑起來的。

日本當前正在選舉新首相,目前有希望的人選是石破茂、小泉進次郎和高市早苗。

今年8月,石破茂剛帶隊竄訪中國台灣並會見民進黨官員,小泉進次郎也在中國台灣問題上多次發表挑釁性言論,高市早苗同樣是對華強硬派。

可見不管是誰上台,插手中國內政都是很大機率的事件,現在倒打一耙稱中國發射飛彈「令人擔憂」,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日本媒體稱,日方「不得不擔憂」的原因就是中國向東部海域試射遠距離武器,必須要經過日本專屬經濟區,日方有理由對中國進行抗議以及外交行動。

日本近年來正在逐步擺脫枷鎖,發展常規的軍事力量代替之前的「自衛隊」模式。

9月中旬日本兩艘「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已經正式改造完畢,變成輕型航空母艦,揚言要和美國一道維持亞洲的秩序。

現在看到一發飛彈就「大驚失色」,確實是令人沒想到。

與之相對應的是俄羅斯的態度,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9月25日就向記者表示:

中國如何實驗武器都是自己的主權,俄羅斯對中國的行為表示尊重。

之後佩斯科夫補充道,「當然,在我們兩國已經取得的接觸框架下,包括國防部門在內,正在進行必要的資訊交流。」

從普亭秘書的言論中有人覺得可以看到三個關鍵點。

其一是中俄可能已經提前就此事有「照面」,其二是俄羅斯尊重支持中國發射洲際飛彈,其三是俄方認為發射飛彈這種「主權事宜」和其他國家無關。

俄羅斯和日本的態度大相徑庭,也反映了中國在雙方外交關系中的地位。

作為全球獨有的三個可以發射洲際熱核武器的國家,俄羅斯力挺中國,對中國的「核話語權」有大的幫助。

畢竟其他國家的態度只是參考作用,他們不掌握相關的發射技術也沒有參與洲際飛彈的行程計劃,自然不具備話語權。

美國對此事沒有提出質疑,美國的「跟班」們的聲音可以忽略不計。

而在中國的這枚飛彈發射前不久,俄羅斯也試射了一枚射程長達1.8萬公裏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

但根據美國衛星跟蹤數據顯示試射已經失敗,飛彈很可能在發射井內發生爆炸。

雖然如此俄羅斯的核戰略力量和核彈頭數量仍然不可小視,在中國南海、台海地區遭遇某些國家日益挑釁的當下,核力量是保證和平的最後一道屏障。

且同樣擁有強大的遠端打擊的俄羅斯對中國的力挺,也能讓某些國家更加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