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理解「侘寂」(wabi sabi)?

2014-02-28知識

為什麽我們不看看日本人自己解釋的Wabi Sabi呢?

侘び·寂び這是兩個詞,分別表達了不同的含義。而這兩重含義結合起來,便成為了日本的獨有美學。

侘び的原意是簡陋,在禪宗中安於簡陋被認為是一種美德。而戰國時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創造了侘び茶,便把這種精神與茶道追求的美學結合了起來,就是所謂: 麁相 。麁相的日文原意是「上をそそうに、下を律儀に(外表粗糙,內在完美)」,與中國的傳統美學「秀外慧中」相對,講究的是「陋外慧中」。這體現在茶道上的精神就是:不刻意追求飲茶的地點、環境、擺設,茶器是否華麗、圓潤、亮麗,是否由名家制作等等,僅僅追求一點,便是品茶時的「清靜之心」。由此可見,侘び追求的是一種無需繁華,不要裝飾,直指本源的精神。

至於英文對侘び的轉譯「Imperfect」,來自於19世紀的日本美學家 岡倉天心 的著書【茶之本 Book of tea】。所指的應是侘び美學中,外表的殘缺。但這種轉譯顯然是被我們再次轉譯時誤解了,Lost in Translation。

寂び這個詞,直接看上去,便理解了「寂靜」的意思,但這詞在日語中還有其他的含義。

寂び的發音是Sabi,除了寫做「寂」,也可寫做「錆」,這兩個詞在古語中是共通的,意思是「舊化,生銹」。字的原義固然是來自於中文,但在著名俳人 松尾芭蕉 (是的,日和裏面的那一位)的影響下,以及能樂(主要描寫死亡·死與生的一種傳統藝術)的推動下,寂び逐漸產生出了一層美感的含義:從老舊的物體(人)的外表下,顯露出的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甚至會加強)的一種震撼的美。這種美感與侘び的相似點在於,都在強調一種「不依托於外在」的美。

既然分別解釋過了侘び和寂び的含義,那麽我試著把它們結合起來,Wabi Sabi的含義是:

一種不刻意突出裝飾和外表,強調事物質樸的內在,並且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的美。

舉幾個例子的話,我頭腦中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日本寺廟中很常見的,爬滿青苔的石燈,以及經歷幾百年風雨的,外表毫無塗漆保護的木柱。

照片只能貼新浪微博了,看不到的朋友們請見諒:

布滿青苔的石燈特寫

http:// ww1.sinaimg.cn/large/6a 2caa5djw1dn8jcq577dj.jpg

坐落著石燈的甬道

http:// ww4.sinaimg.cn/large/6a 2caa5djw1dn8jfzlkmm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