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不快樂,一部份來源於焦慮,一部份來自認知的誤區。
1、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任務和本科有著本質的區別。
2、研究生畢業要求和本科畢業要求也完全不一樣的.
3、研究生畢業後工作與剛進研究生時的期待值存在差距。
不同人生階段的轉變,伴隨著學歷背景的變遷,更多的是不斷跳出舒適圈。
一、研究生不同階段大致任務
1.研究生一年級:
主要是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實驗技能、文獻閱讀和檢索,以及對自己研究領域有初步至中等程度的理解,並具備談搜文獻背後機制的能力和準備開題報告。
在這個階段,潛心解鎖各種知識和技能。行有余力,可以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和競賽。如果可以,結交幾個願意互相交流和學習的朋友,共同進步。
「一個人走的比較快,一群人走的比較遠」 應該正是此理。當然,在這個階段,最想得到老板的青睞和信任,常常會在深夜被窩裏偷偷翻看自己和老板師長的聊天記錄,字斟句酌,並常常反思,今天是老板的小可愛了嗎?
2.研二期間:
經過了初步探索和預實驗,完成了開題報告後,要開始做正式的實驗了。要潛心實驗和端正心態,在努力完善實驗的同時還要學習論文(SCI)的書寫(各種講座和網上資源)。
這個時候一般都是研究生的巔峰時刻,新來的師弟妹們使喚著,脫離了師兄師姐們的管轄,羽翼漸豐,成為老板的心頭肉!
3.研三階段:
9-10月基本完成實驗數據采集,並撰寫了包括實驗方法等論文內容。學習分析及繪圖軟體,撰寫投稿論文及畢業論文。有準備考博的小夥伴也可以開始準備了喲!
下學期基本上是各種升學或者工作招聘考試以及畢業答辯!這個part不用多說,當然是最累最狗的,也是頭皮越來越涼的時候了。
一言以蔽之,沈迷科研無法自拔日漸肥胖,基本告別小可愛小奶狗雲雲!!
二、不同階段的學習模式
誠如「 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大學是你一個人的大學。」從高中—本科—研究生是不同的學習階段,面對不同的生存學習環境,需要做出調整。
高中的學習進度和規劃主要由老師引導的,復習的次數和頻率基本上是由老師和學校主宰。大家的節奏、進度以及中心都相對一致——主要負責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本科階段相對而言,知識是填鴨式的,但精神以及生活方式是相對自由自主的。這個階段中,主要學習內容是各自的專業課程+英語+政治,考核模式也基本為期末考核制,沒有師長負責為你制定學習計劃及期末復習表單。生活上更多是遠離父母,更加著重於宿舍生活,愛情,友情以及自己興趣愛好的發展,很多關系的發展都有賴於自己的選擇。
陰陽兩儀,世界講究的終究還是平衡二字。同一個班級的同學,有的學習成績不耽誤,課余生活豐富,情場得意;也不乏生活頹廢,沈迷遊戲,掛科編級,社交障礙的同學。究其原因,原生家庭,後天成長環境等都可為之貢獻一二,但就個人品質而言,自律性較強的,有規劃,有恒心,善於學習之人,可以完成較好的角色轉換。
碩士研究生是本科的進階,小部份學生透過獲取保研資格,大部份學生透過千軍萬馬再過獨木橋的考研獲取升學資格。(第一次過獨木橋是高考!)無論是考研或者是保研,亦或者最終進入學校及導師是否得償所願,對每個研究生而言都是一次涅槃。因為相比於高考,考研除了規劃學習考核科目,更多的是對家庭經濟,個人品質、心態以及社交能力的考驗。
三、碩士研究生階段應具備的能力
關於研究生的學習,想想和大家分享以下幾點的建議:
1.關於高效學習和對時間把握。
A.時間管理思維模式:
二八定律 —— 二八定律即把80%的資源和時間致力於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 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余80%的發展。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
帕金森定律 ——透過人為設定截止日期,高能量高密度做事情,否則就會開始無限拖延。
崔西定律 ——任何工作的困難度與其執行步驟數目的平方成正比。省去不必要的流程,可以幫助我們節約時間和精力,提高執行力。同樣,執行力的重心在於「做」這個動作。另外,文獻閱讀中也提到,把看過的文獻簡化成幾句簡短的話,可以記憶地更牢,這也是此定律的套用。
B.時間規劃工具:
每日計劃表 ——(可提前寫下每天要做的 8 件事情,可以按時間順序,也可以按重要性,也可以在每件事情後面加一個時間節點。可以準備一個本子,也可以用手機或者電腦上便簽)
一個好用軟體 ——番茄 todo。想必大家都有聽過番茄鐘,這個軟體可以自主設定番茄鐘,包括時間和名稱。
一個長期規劃的計劃表 ——甘特圖。其主要透過條形圖來顯示計畫及進度,可以用於較長的時間規劃。如考博或者考研一般時間永續3 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甘特圖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的建立大局觀。例如我考研的時候,準備的時間差不多 3 個月,涉及的科目主要包括英語(聽力、作文、閱讀)、政治、西綜(生理、生化、病理、內科、外科)。可以用 Excel 做一個甘特圖,橫向為時間,縱向為計畫及計畫內細項。花點時間做個歸納,可以掌握復習進度。
2.邏輯思維及心理建設。
讀到碩士研究生,年齡一般也在22-26歲了,雖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但是還是需要面臨很多除了學業之外的選擇和困難。
個人覺得學業以及專業知識可以提升我們的硬實力之外,軟實力的提升包括人文以及構建良好心理素質以及自己思維邏輯構架也是必不可少的。
軟實力包括與人溝通交流,能夠清楚表達自身看法的能力;包括生活中有自己的邏輯判斷,能過做出各種選擇及規劃能力(是否考某個證、是否考博等);有壓力或是心情不佳時自我排解的能力。
那麽邏輯構架如何提升呢?歸根結底2個詞: 學習和總結 。這裏的學習物件可以是良師益友,也可以是書籍(在此,我推薦【少有人走的路】一書);總結自不用我多說,對於學習到的好的內容的記錄整理,就如我會專門準備一個本子(紙質/電子檔)來記錄我認為對我有啟發或是能使我振奮的文字或案例。在難過或者閑暇時會拿出來看看,給自己增加正能量。此外,遇到心情不佳時,除了看一些既往的文字筆記,還可以運動解壓,自己梳理自己情緒(對目前自己處於恐懼、焦慮的狀態找原因,和舒緩的方式),與家人好友傾訴,或是專業人員請教咨詢。
3.自主學習能力及吃苦精神
學習能力包括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這點對於科研工作者,對醫生來說尤為重要。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時候朗朗上口卻不得甚解的文字,現在想起來總覺得意味深遠,飽含深意!(哈哈,不小心又暴露了年齡)世界、醫學、科研都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不學習就意味著落後,秉著居安思危的態度,堅定不斷學習的信念和謙和的學習態度,相信可以走很遠。
至於如何學習,肯定要講究效率+方法咯!在研究生階段更多的是在於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明白,自己才是要對自己負責的那個人。
獲取途徑包括:專業課程的知識;與不同專業同學、舍友的交流中獲取知識;網路資源和課程。在學習內容方面,我個人不認同特別功利主義,只看自己專業相關或自認為重要的。
因為自認為重要的內容和範圍可能有失偏頗,其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些似有若無的東西可能可以給你帶來新思維和境界。總之,保持求知若渴的態度,多涉獵多學習!
吃苦精神,是指要積極地嘗試和做事,甚至「搶活幹」,其實也是為了學習,很多知識和經驗,都是在幫別人幹活中得到的。這點對於新入門的研究生很重要,老師和前輩交代的一些任務,要既快又好的做完,這樣不僅在老師心目中有個好印象,還可以在實踐中遇到困難時,多思考解決的辦法,解鎖新技能。要知道,知識總是在套用中掌握得特別好。(自己要有辨識的,有些過分的當然要拒絕)。
此外,有的人可能人想說如何得到老師的青睞和器重。我覺得個人良好的品格,對師長的尊重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個人能力的培養,科研實力的沈澱。如果暫時沒有獲得老師的器重也沒關系,潛伏下來,養精蓄銳,你的能力不一定是給這個老板/老師看的,更多的是為將來作準備的。
四、 研究生最忌諱的幾點:
1)被動,要導師「背著走」。 研究生的創新意識不能丟,要隨時考慮著自己的課題應該如何改善、完善和改進,而不是等著導師來催你做什麽你才去做什麽。
2)以為Idea是來自導師。 Idea從什麽地方來?不是靠導師,要廣看文獻。當然,如果導師直接告訴你一個Idea,那也行,但是更多情況是你做的那部份要完成並寫出一篇論文,導師並沒給你Idea。這時候如何自己尋找科學問題?答案是看文獻,可以粗略地看,只看標題、摘要和圖表!一個碩士生在你做研究期間,行業裏的文獻你沒有掌握40篇以上的話,你的研究可能存在很多問題。在看了別人在你這個領域做了什麽,還有什麽沒有做,你想說明什麽問題?找到這個問題就找到了你的Idea。
3)等著導師教你作圖做表,問導師如何寫這個論文。 要把你的研究數據寫成稿件,不是去問導師,而是「問」廣泛的文獻!更得花時間看文獻,這回是詳細的看。如果是第一次寫論文,你可以仿照那些好文章的形式,但不是仿照內容。寫每一部份的時候都先看看人家這部份是怎麽寫的,想想這部份的主要功能是什麽(我已經給部份研究生做過Hou to write a research paper?的報告,在這裏就不詳細寫了)。我想沒有一個導師會教你如何做一個圖或表,也沒有導師會幫你把論文寫好!
4)沒有團隊意識,計較個人得失。 不管是一般工作還是研究工作,團隊精神都是放在首位的。積極幫助同學做實驗或討論課題都要不戀惜自己的知識,也向同學請教自己的不懂之處。
5)不缺基本生活費的情況下,為追求奢侈的生活而去社會上兼職。 花去很多時間做兼職,耽誤了學習和課題進度,得不償失。
你可以問導師的八件事,也是導師會幫你做的八件事是:
第一件,你想出選題跟導師討論 ,導師會給你建議是否有意義、是否可行、是否同意你做,也或許是讓你再看更多的文獻資料來論證這個選題是否有新意或是否有可行性,最終告訴你能不能做這個選題,除非是你導師課題要求做的選題可以直接確定要你做;
第二件,你設計出來的方案跟導師討論 ,導師幫你修改方案,建議你如何去修改完善,最終敲定並告訴你可以實施;
第三件,方案實施過程中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 ,導師會幫你;
第四件,對研究的數據結果可疑 ,自己尋找並分析原因後,需要與導師討論其原因並獲得導師的意見,決定是否補充該部份試驗;
第五件,自己寫出該部份研究的論文,交給導師修改 ,導師會提出哪些地方需要如何完善和論證,哪些地方不夠規範等,返回給自己修改;
第六件,自己查好各個相關期刊的特點、審稿時限長短和影響因子等,跟導師匯報後,導師幫你敲定投哪一個期刊 。然後你按期刊格式非常詳細的規範格式,連同參考文獻格式、符號等都完全規範後,自己上網完成投稿;
第七件,有的期刊需要導師確定才能完成投稿 ,這時候需要提醒導師幫忙同意確定;
第八件,返修回答信寫好後,跟導師討論獲準返回編輯部 ,反復直到稿件接收並給編輯部授權。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導師能做到的了,導師不是幫你寫論文,只是指導你前進。
哪些事情需要自己主動去做?
1)研一開學後,根據導師的研究課題,主動考慮那一塊適合自己,自己對那一個方向的子課題有興趣,初步查閱相關資料後,提出科學問題並找導師討論選題,聽導師的進一步安排。根據課題需要和科學問題來選題。
2)根據選題設計研究方案,詳細到研究方法的每一個步驟擬如何實作,再找導師討論。
3)根據導師的建議完成整個方案的修改,解決好每一個存在的問題。
4)依照方案實施試驗。準備好一切器材、人力安排,並帶領相關人員完成試驗內容。
5)數據處理及分析。完成試驗後,得到的數據要進行處理分析,最常見的比如變方分析、相關性分析、趨勢圖、分布圖等可以表征你研究結果的圖或表。做成圖或做成表需要根據自己要說明的問題目標來選擇最適合的表達方式,同一組數據做成圖就不能再用表重復表達,即同樣的數據用圖或表來表示時只能選擇一種。
6)根據結果涉及到的內容再次針對性的查閱大量文獻,找出自己的數據與別人的數據之間的差異,思考這樣的結果是否回答了我開始設計的科學問題?以及思考自己的結果能說明什麽新問題?就此寫出一篇好論文;或者從文獻中,確定自己的結果與別人的結果之間的gap,寫完一篇小論文。正常情況下,試驗完成後一個月內能寫完論文。在其過程中可以問導師一些諸如「您看我這樣的趨勢和分布,能否得出......這樣的結論?」。成稿後返回給導師修改,再根據導師的建議完善稿件。
7)檢視相關期刊的影響因子、各期刊的特點和審稿周期等,找導師匯報,敲定目標期刊。
8)準備好給編輯的信或期刊要求的letter,導師認可後,自己上網完成投稿。
9)稿件返修過程中,自己再查閱文獻並首先完成修改,需要與導師討論的地方再找導師討論。自己起草好回答信後與導師交流,獲準後方能將修改稿返回編輯部。
實驗室潛規則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懂點潛規則?今天就帶各位見識點實驗室潛規則。歡迎資深人士留言補充!
1 師兄師姐篇
1. 兔子不吃窩邊草,防火防盜防師兄!
2. 帥哥請找師姐請教,美女請找師兄學習,不帥不美的請翻書看視訊。
3. 珍惜師兄師姐找你幹活的機會:一來學技術長見識,二來攢人品。
4. 切記,年齡永遠是單身師姐們的敏感詞。。。
5. 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實驗室裏的某個壞習慣,往往是一個人的一次隨意行為釀成的。
6. 非親師兄姐幫了你,那是情分,一定要感謝;沒幫你,也不要抱怨別人。
7. 出來混早晚要還的:當年坑師兄姐的債,新的師弟妹都會替他們討回來。當然,不幸的人被師兄姐坑完後,繼續被師弟妹坑,默哀。
8. 輩分與年齡無關,與入門先後有關,與品德才能相關。
9. 謹言慎行,尊重每一位兄弟姐妹,不要站隊。
10. 不過於依賴師兄師姐,他們的義務僅限於引你入門。學會主動,自立自強,畢竟你以後也會成為大師兄/師姐。
2 老板大人篇
1. 老板像彈簧,你弱他就強,你強他就弱。強不僅是優秀,也體現在氣質上。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2. 該在實驗室時一定要在,老板的安排一定要提前準備,不要讓老板覺得你有各種偷懶。
3. 別埋怨老板對你的各種「關心」,一旦完全放養,不久你就會懂得人生要多迷茫,就有多迷茫。
4. 老板虐你千百遍,要待老板如初戀,終有一日成老板,虐遍天下......
5. 老板都是大忙人,容易發牢騷。學會理解,切勿任性,更不能和老板搞僵關系。畢竟答辯畢業、找工作,多少都要靠靠老板這棵大樹。
6. 老板的面子一定要保,自己的面子不重要,也別太在意,其實懂的人都懂,明白人反而會認為這孩紙懂事。
7. 你和老板講道理,老板和你耍無賴;你和老板耍無賴,他會和你講道理。
8. 少抱怨多做事,切忌說老板、師兄姐的各種不好,當你明白「禍從口出」時,有些東西已無法挽回。
9. 成年人(老板)只看利弊,小孩子(學生)才分對錯。
3 個人修行篇
1. 整天泡實驗室的人不一定出色,但沒泡過的人,一定不會有長久的出眾。
2. 大實驗室也是個小社會,不要排斥這個環境,主動適應融入,以後進入社會工作也會更強。
3. 適當保持衣著、實驗台的整潔,這也會是周圍人對你的印象評分之一。
4. 看文獻做實驗,心累不可避免,學會傾訴排解憂愁很有必要,嘻嘻更健康!
5. 可能你的實驗很難開展,可能你的進展很不順利,但一定不要放棄,總有解決的辦法,未來你會懂得今天的堅持有多重要。
6. 使用公共器材要愛惜,你待人待物如何,他人心裏總會有一桿衡量的秤。
7. 不要忽略遊走於實驗室的耗材供應商,很多問題都可以順便請教他們,無論是器材的使用維修保養,還是實驗技術的學習等。
8. 做科研和做人雖不同,但保持言行上的真誠友善,再多都不為過。
做實驗漫長而辛苦,年後一個人在外拼搏不容易,沒事多給親朋好友打個電話。
最後,很想分享一下【少有人走的路】的一句話: 「我們由兒童成長為青年人、中年人乃至老年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才繪成了現在這幅關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地圖,似乎各方面都完美無缺。一旦新的資訊與過去的觀念發生沖突,需要對地圖大振幅修正,我們就會感到恐懼,寧可對新的資訊視而不見。」
我們可以做的,是要正視這種變化,理解到困難和變化在人生成長過程中,總是會遇到的,有了這種心理準備,我們才能根據環境的不同,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心靈地圖。
知乎專屬福利; 助大家一臂之力、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份基礎實驗protocol, 細胞侵襲、細胞雕亡、細胞黏著、細胞周期 等,不僅有細胞培養相關實驗,還有包括 不同研究水平實驗技術Protocol,不同實驗方法全流程,WB實驗流程、註意事項、數據處理及寫作、IHC實驗流程、操作技巧、註意事項、影像分析等相關實驗的詳細步驟 ,全都是經過前輩們無數次驗證過的,希望對大家的實驗有幫助。
點選下方連結可掃碼添加酸菜老師助手,知乎私信不回問題:
中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小助手會免費贈大家一門醫學SCI從入門到精通學習營,添加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