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逆天改命,機械飛升:漸凍癥科學家拒絕等死,將自己改造成了「半機械人」

2022-01-04知識
作為人類的 Scott-Morgan 已經死去,未來的 Scott-Morgan 將以賽博格電子人的身份繼續活下去。

選自inputmag,作者:LaVonne Roberts,機器之心編譯,編輯:張倩、蛋醬。

著名的英裔美國機器人科學家 Peter Scott-Morgan 博士幾乎完全癱瘓了——除了他那雙銳利的藍灰色眼睛。那雙眼睛一直在動,以控制螢幕上的滑鼠打出文字,進而合成語音。

不過,現年 63 歲的 Scott-Morgan 仍然毫不畏懼。「癱瘓是一個工程問題,」他堅持說。

對此,他有一個解決辦法:成為一個「半機械人(cyborg)」。

Scott-Morgan 和丈夫 Francis 居住在英格蘭西南部的海濱小鎮 Torquay。2017 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折磨霍金的也是這種疾病。

Scott-Morgan 和 Francis 的婚禮。

自 2020 年英國黃金時段 Channel 4 紀錄片「Peter: The Human Cyborg」及其後續回憶錄「Peter 2.0」上映以來,Scott-Morgan 一直在英國享有盛譽。

ALS 影響大腦和脊髓中告訴肌肉該做什麽的運動神經元。隨著病情的發展,大腦中運動神經元的退化會幹擾傳遞給身體肌肉的資訊,隨後造成肌肉萎縮,使患者失去移動手臂、腿和身體的能力。最終,他們還會失去說話、行走、呼吸或吞咽的能力。多數患者會在癥狀首次出現後的三到五年內死於呼吸衰竭。

2017 年,醫生告訴 Scott-Morgan,他還有兩年的生命。然而四年過去了,Scott-Morgan 依然堅強地活著,而且他也不想很快死去。英國 MND 協會的研究主任 Brian Dickie 博士熟悉 Scott-Morgan 的案例,他說,這位機器人專家擁有絕癥界人士所說的「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

2021 年底,Scott-Morgan 接受了媒體專訪,並且平靜地等來了 2022 年的第一縷陽光。

Scott-Morgan 不信上帝,他相信科技會拯救他。「我所有的早期科學教育都來自【神秘博士】和【星際迷航】,」他說,「他們教會我,如果你足夠聰明、勇敢,並且能夠接觸到技術,一切皆有可能。」

此時,Scott-Morgan 幾乎已經完全被「釘選」了:除了眼睛和幾塊面部肌肉之外,身體的其他部位都無法動彈。他的嗅覺和味覺甚至都消失了,也不能自己呼吸,但他聰明的大腦依然完好。

他現在依靠合成的客製聲音與外界溝通,並透過面部掃描生成了一個 3D 動畫形象。在公開演講時,他會把這個動畫形象展示在胸前的螢幕上。為了延長生命,他還接受了喉部全切除等一系列手術,並利用 OpenAI 的文本深度學習模型 GPT-2 等技術,突破了「人類」的局限。

Scott-Morgan 和一個由技術專家、設計師、醫生組成的全球團隊一起完成了這些工作。他管他們叫「反叛者(The Rebels)」。此外,他的 Scott-Morgan 基金會還在與英特爾、CereProc、DXC 和聯想等公司合作。這些公司可以提供人才、硬體、軟體、人工智慧等方面的支持。

「反叛者」正在努力提高客製聲音的表現力,開發自動駕駛輪椅,並在 Scott-Morgan 的家中嵌入智慧技術。

「在我丈夫 Francis 和無數善良而傑出的合作者的支持下,我發現曾經黑暗的未來現在無比光明,」Scott-Morgan 說。 他的最終目標是透過一個使用者介面控制他的合成語音、動畫形象、單詞預測器、自動駕駛輪椅和外骨骼。為此,他計劃加大對 AI 的依賴。

「半機械人(Cyborg)只是用來形容半人半機器狀態的一個華麗辭藻,」他說,「與被困皮囊的痛苦、恐怖故事不同,大腦會繼續前行。這聽起來有點悲傷。如果你給它一個機會,大多數時候,它會忘記。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再也想不起來我能走路、能移動,甚至能說話。」

Scott-Morgan 說,他最近參加了關於他的那部紀錄片的活動,以對抗我們文化中圍繞絕癥的失敗主義。他說, 「從統計數據來看,社會只是希望像我這樣的人蜷縮起來,在預定的時間死去。但我打算做一只人類小白鼠,看看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把科幻變成現實。」

被「鎖住」的身體

我第一次收到 Scott-Morgan 的訊息是在 7 月份,他給我發了一封 111 頁的電子信件來介紹他的基金會,他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有時候,我一天只能設計兩張投影片,」他寫道。

在其中一張投影片中,Scott-Morgan 描述了一個因為腳抽筋而無法交流的痛苦夜晚。不久之後,我發現自己的腳也抽筋了。起初,我以為我是受 Scott-Morgan 的心理影響在做噩夢,但幾秒鐘之後,我的腳還在持續抽筋。這讓我想到 Scott-Morgan:如果我(這樣活動自如的人)都控制不了腳抽筋的疼痛,他能怎麽辦呢

第二天早上,我給 Scott-Morgan 發了一封電子信件講述我的經歷,並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擔憂。他回應說,「客觀地說,暫時失去使用高科技通訊系統的能力可能很痛苦,但更痛苦的是完全沒有這個系統,那樣的話你只能被鎖在自己的活屍裏,陷入無能為力的沈默和噩夢。」

「幸運的是,我們有一個完善的高科技協定,」他補充道。他建議我和聯想的技術長 Thorsten Stremlau 談談。

聯想正在提供實作 Scott-Morgan 願景所需的智慧硬體——智慧網路攝影機、眼球追蹤頭戴裝置和高效能計算基礎設施。Thorsten Stremlau 說:「在一些罕見的時刻,你會看到技術真正的力量和潛力。在這些時刻,可能性似乎是無窮無盡且至關重要的。與 Scott-Morgan 博士會面就是這樣的時刻之一。」

Stremlau 是聯想最早的計畫團隊成員之一,曾幫助霍金進行輪椅和膝上型電腦的 IT 設定。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Stremlau 計劃使用網路攝影機和可穿戴裝置來檢測 Scott-Morgan 的痛苦或生命體征異常。如果他因為沒戴裝置而無法交流,技術人員會提醒他的護理人員。

Stremlau 說:「我們為 Scott-Morgan 解決的這些問題有助於推進我們的助殘相關工作。」

三重造口術

16 歲那年,在英格蘭溫布頓長大的少年 Scott-Morgan 寫了一篇關於未來如何將人腦與電子大腦聯系起來的文章,並預判「我們融合在一起會比我們各部份簡單相加更聰明」。

1984 年,他出版了【The robotics revolution: The complete guide for managers and engineers】,這是一本關於未來機器人的書。在拿到電腦科學學士和人工智慧碩士學位之後,他又在帝國理工學院獲得機器人學博士學位,這是英國授予的第一個此類學位。

2017 年,Scott-Morgan 被診斷出患有 ALS。在被「凍住」之前,他意識到自己需要迅速采取行動來改造身體。他設想了三種手術:胃造口術、結腸造口術和膀胱造口術,分別將管子插入他的胃、結腸和膀胱。這項手術將使 Scott-Morgan 能夠攝入更多營養,也免去了全職護工幫他上洗手間的需求。Scott-Morgan 將其稱之為「三重造口術(triple-ostomy)」。

挑戰在於,沒有任何患有 ALS 的人進行過這三項手術。下定決心之後,Scott-Morgan 和家屬見了倫敦一家醫院 ALS 方面的負責人,描述了他的計劃。然而,正如 Scott-Morgan 在他的書中所記述的那樣,在他解釋完自己的推斷之前,醫生打斷了他:「我拒絕參與其中的任何事情!」

因此,Scott-Morgan 只得換了一名醫生。新醫生名叫 Tracy Thomas,她也無法理解 Scott-Morgan 的想法。「當我說到我將在我的疾病上投入大量尖端技術時,醫生告訴我這將是一個新的冰凍地獄,這個地球上的任何外科醫生都不會損傷完全健康的器官。」

這一計劃是相當激進的。更麻煩的是,大多數醫生都不願對 ALS 患者進行手術,因為全身麻醉會阻礙呼吸。此外,一些醫生還擔心,手術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疾病發展得更快。

最終,Tracy Thomas 被 Scott-Morgan 延長壽命的熱情所吸引,並組織了與麻醉師 Maree Wright 博士的會面。「在第一次聽說時,我好奇 Peter 為什麽要進行這種高風險的手術,」Maree Wright 說,「世界上只有一個 Peter,他是一個拓荒者。坦率地說,我們需要那些能打破常規的人來讓我們思考和反思我們為什麽以某種方式做事。」

Scott-Morgan 對生活的渴望以及所表現出的熱情和坦率讓 Maree Wright 措手不及。這動搖了她對醫學界如何治療該疾病的看法。如果她能幫助他,這對其他 ALS 患者的影響可能是驚人的。

但首先,她必須制定一個麻醉計劃,且之前幾乎沒有任何關於如何麻醉 ALS 患者的研究數據。她最擔心的是 Scott-Morgan 手術後可能無法脫離呼吸機。直到最後一刻,醫院都在試圖說服 Scott-Morgan 不要接受手術,但他堅定地決定繼續前進。

最終,Scott-Morgan 的醫生團隊和當地的 NHS 醫院做出了大膽的決定:支持他的願望,並推進對他延長生命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手術。

2018 年 7 月 10 日,三台手術由多名外科醫生進行,歷時 3 小時 40 分鐘。

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驚訝地看到 Scott-Morgan 在 ICU 僅住了一天就轉移到了普通外科病房,然後在術後 15 天被送回家。Scott-Morgan 自豪地說到,一篇關於該手術的醫學論文被選為 2019 年度牛津醫學病例報告。

Scott-Morgan 2.0

在三重造口術後,Scott-Morgan 立即開始計劃他的下一次手術,即全喉切除術,以防止被自己的唾液嗆到或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這是另一個激進的想法,會讓 Scott-Morgan 失去發聲能力,但能無限期地延長他的生命。

Scott-Morgan 的麻醉師 Wright 幫助他找到了做這件事的外科醫生:Philip Reece 博士,他也是德文郡當地的一名頂級耳鼻喉外科醫生。Reece 同意 Wright 的觀點,Scott-Morgan 應該能夠過上盡可能充實的生活。

在手術開始之前,Scott-Morgan 著手解決另一個問題——如何創造一種聽起來像他的合成聲音。他聯系了語音技術研發領域的權威——Matthew Aylett 博士。他是 CereProc 的首席科學官,這家公司建立了文本轉語音解決方案。CereProc 總部位於蘇格蘭愛丁堡,電影評論家 Roger Ebert 接受喉癌手術後曾在這家公司重建了自己的聲音。

使用神經文本到語音系統 CereWave AI,Aylett 博士建立了一種數位語音,聽起來非常接近 Scott-Morgan 的自然語音。CereProc 透過要求演講者以不同的方式閱讀指令碼,比如平靜或緊張的語氣,從而再現情感。

隨著 Scott-Morgan 的病況發展,他已經無法形成面部表情,因此他想要一個 3D 動畫化身,可以表達情緒並能夠說話。Aylett 的團隊與 Scott-Morgan 合作錄制了超過 15 小時的音訊和 1000 多個單獨的短語並建立了頭像。

2019 年 10 月 9 日,Scott-Morgan 在推特上釋出了「Peter 1.0」的最後一條內容。

第二天,Scott-Morgan 被推入手術室,這是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對 ALS 患者進行選擇性喉切除術。自此以後,Scott-Morgan 2.0 版本誕生了。

「能夠用自己的音色發聲完全消除了我放棄生物聲音的痛苦,」Scott-Morgan 說。他的數位化身甚至可以唱歌。

Scott-Morgan 的第一代化身是不會笑的。他的新 AI 化身由 Pinewood Studios 建立,這家公司為最新的星際大戰電影用數位方式復制了 Carrie Fisher 的臉。新的 AI 化身能夠展示他的情緒,比如大笑、微笑、眨眼,並完成他的標誌性動作:擡起右眉毛。目前的挑戰是即時同步,讓聲音、嘴唇和表情都一起工作來描繪相同的情感,這些動作對於人類來說是理所當然的。

AI 系統

如今,Scott-Morgan 只能透過人工眼動追蹤系統逐字母、逐字地進行交流。DXC 正在與 Scott-Morgan 基金會及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一種新的上下文感知 AI 系統,該系統將從根本上改善 Peter 2.0 的語言自然度。

該軟體的下一次叠代將包括一個系統,該系統將從 Peter 之前的互動中學習,並為他提供適合他情況的響應。(在凍住之前,Scott-Morgan 做了雷射眼科手術,讓他在 70 厘米左右的距離內擁有完美的視力,也就是眼睛到電腦螢幕的距離。)

Scott-Morgan 基金會設計和創新總監 Esther Duran 與英特爾人類與人工智慧系統研究實驗室主任 Lama Nachman 合作,幫助 Scott-Morgan 進行溝通。此前,Nachman 和她的團隊開發了英特爾的輔助上下文感知工具包,這是一個軟體平台,可幫助霍金透過鍵盤模擬、單詞預測和語音合成進行交流。他們將其開源,以便開發人員可以在其基礎上構建不同的功能。

在霍金失去雙手後,他開始使用臉頰肌肉進行交流。為他設計的電腦依賴於執行的單詞列表,每當光標到達他想使用的單詞或短語時,霍金就會抽動他的臉頰肌肉來選擇它。這個過程極其緩慢,速度大約是每分鐘一個字。

Nachman 解釋說,對於霍金來說,極高的準確性很重要,所以他不願意放棄控制權。「但你如果看看 Peter,他希望與人進行自然的互動,」她說。「並不是想要看起來完全像確診前的 Peter 1.0。他試圖與 AI 系統融合,讓 Peter 2.0 成為他的個性和 AI 的最佳組合。」

「雖然圍繞 AI 和人類的大部份對話都將兩者之間的關系定位為對抗性,」她繼續說到,「我更喜歡透過人與 AI 合作而不是人與 AI 競爭的視角來看待未來。」

未來

The Rebels 正在應對的下一個挑戰是運動,他們正在重造人類心理和移動體驗的每一個元素。DXC 正在幫助整合 Scott-Morgan 的 AI 來控制他的專用機器人輪椅,這是一種復雜的裝置,正如摩根在一條推文中所說的那樣:可以「大膽地去往沒有輪椅去過的地方」。

「與汽車相比,自動駕駛輪椅的發展具有一些明顯的先發優勢,」DXC 歐洲、中東和非洲技術長 Sukhi Gill 說。「它們主要在已知和受控的環境中營運,想想家裏、花園、公園和當地商店。它們的移動速度要慢得多,而且必須應對的可能危險要少得多。透過套用汽車行業的一些知識和技術,自動駕駛輪椅代表了這個計畫一個現實的中期目標。」

作為樂觀主義者,Scott-Morgan 說他的設想是「能夠快速透過障礙賽道,或安全地透過瓷器花瓶陳列室」。

與此同時,Scott-Morgan 基金會副主席兼人工智慧主管 Jerry Overton 表示,一個正在進行的計畫旨在為 Scott-Morgan 提供最智慧的家居。「我們正在將 Peter 的家設計成一個家庭自動化裝置和個人應用程式的網路。」

該網路包括智慧恒溫器、智慧燈泡、運動傳感器、相機、他的頭像和訊息傳遞應用程式。「最後,我們正在使用一個綽號為 CHARLIE 的中央人工智慧來排程網路,」Overton 舉了一個例子:如果 Scott-Morgan 的生物傳感器顯示他的體溫過高會發生什麽。「CHARLIE 可以主動降低室溫,並提醒他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可能出現的問題。」

除了逆天改命的樂觀主義之外,Scott-Morgan 最不尋常的地方在於,他將自己的診斷視為一種祝福,而不是一種詛咒。「現在,我們或許能夠覆寫更多身患殘疾者的未來。」

他的推特簡介是「科學家 - 作者 - 反叛者」,並加上了一句「用一生去覆寫未來」。

「我本是通往死亡快車道的候選人,但我放棄了這個提議,」他補充道。「坦率地說,我還要忙著享樂呢。」

原文連結:https://www. inputmag.com/culture/dr -peter-scott-morgan-als-ai-cy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