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餓死癌細胞,往往先餓死的是自己,北大才子因做了這件事害了自己

2022-01-03知識

「朋友,你可曾想過?假如你的生命突然倏忽而去,你該給摯愛的人留下什麽?」

這是華為前高管魏延政的最後一條微博。這位北大才子,號稱「中國電腦界的天才」的人物,生命最終停留在了41歲。

這位年輕人患的是一種比較罕見的惡性腫瘤—透明細胞肉瘤,先後進行了多次化療、手術,甚至進行了截肢手術。然而病情並沒有因此而停下發展的腳步,魏延政身上的癌細胞還在持續地擴散。

一次偶然的機會,魏延政在網上翻閱到一篇文章稱低碳水的生酮飲食模式,可讓體內產生大量酮體,讓身體被動進入饑餓模式,依靠分解脂肪來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當體內脂肪消耗完畢後,癌細胞再無能量可攝入,自然而然也就被餓死了。從此,魏延政開始實施生酮飲食,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企圖「餓」死癌細胞。然而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癌細胞不僅沒有餓死,反而他的身體由於長期未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而出現嚴重營養不良。

「餓死癌細胞」,這個理論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陳舊而錯誤的理論。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確實有病人或家屬與我探討這個問題,說不能吃得太好,吃太好會把癌細胞餵飽了,轉移得更快。20年過去了,持有這種觀點的病人和家屬已經非常少了,沒想到身為頂級學校畢業的高級知識分子,還會相信這種餓死癌細胞的生酮理論。

營養好會"餵養腫瘤"嗎?

不會。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營養會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反而減少或停止營養支持,會使腫瘤細胞大肆掠奪正常組織細胞營養,進一步加快身體營養不良、組織器官受損、免疫功能下降,從而能癌細胞趁虛而入,不僅降低腫瘤患者生活品質,甚至加快患者死亡。

所以,合理的營養支持對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增強患者體質、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品質及延長生存時間等都有積極作用。目前國際各權威指南均明確指出,不能因擔心營養物質會餵養腫瘤而減少或停止合理的營養支持。腫瘤患者在整個抗腫瘤治療階段均應該加強營養,維持正常體重指數,營養要均衡,食物要多樣化,對於營養評估後有營養風險的患者,更應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不吃飯能餓死腫瘤細胞嗎?

不能。有患者天真地認為,不吃飯腫瘤細胞就沒有營養供給,就可以餓死腫瘤。事實上,先餓死的不是腫瘤細胞,而是你自己,最終死亡原因也不是因為腫瘤本身,而是因為嚴重營養不良而導致的器官衰竭。正常組織細胞和腫瘤細胞都需要營養,饑餓時,正常細胞沒有營養來源,腫瘤細胞會優先消耗機體儲備的營養,導致出現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甚至惡液質。腫瘤患者容易出現營養問題,據報道有40-80%的腫瘤患者有營養不良,有20%的患者直接死於營養不良。

被稱作為饑餓療法的"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合適的配方飲食。說白了,生酮飲食就是少吃甚至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吃少量的蛋白質以及大量脂肪。

由於腫瘤細胞的增殖主要依靠葡萄糖解作用來快速提供能量,即 Warburg 效應。理論上,生酮飲食透過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來限制腫瘤細胞的能量來源,依靠在粒線體中的脂肪酸氧化為健康細胞提供能量。這種療法在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方面效果顯著,但目前尚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可以套用在腫瘤患者中。而且該療法屬於高脂飲食,對血脂水平升高有一定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晚期癌癥患者,最需要的是蛋白質,而不是脂肪,過多脂肪攝入只會增加消化不良和肝膽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