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的道理,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在醫學上的臨床治療患者,實際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理論,我們永遠不能只以理論治療患者。而在當今,腫瘤患者會聽到各種奇奇怪怪的理論,有的聽著還蠻有道理甚至很讓人心動,但是很可惜,不能信。在你信之前,建議請教專業人士,免得誤入歧途。
以惡性腫瘤術後的NGS基因測序為例,很多醫生會一個盡的規勸患者進行NGS基因測序,甚至不分任何腫瘤種類和實際情況,告知患者如果篩選出合適的靶向藥物或免疫治療藥物,就能夠效果更好活得更長,還能免受化療的痛苦。患者一聽當然是非常的心動。因此也有很多患者咨詢我術後能否做NGS測序來篩選靶向或免疫治療,以增加治愈率。
但事實是這樣麽?答案是:上述這些只是理論罷了,並不是醫學事實,也就是只是說說而已,實際目前根本就做不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醫生強烈建議根治術後的患者做昂貴的NGS測序,只是為了自己的錢包罷了。(當然,晚期患者經濟條件好的可以考慮做NGS測序)。
在實際臨床診療中,我們已經證實絕大部份的術後患者即使做了NGS測序也無法延長生存期。第一:術後的患者做NGS測序大部份篩查不出有效的突變靶點。第二是即使篩查出有效的靶點,那也只能證明這種靶向藥物用於晚期腫瘤治療有一定獲益,在術後是否獲益並不一定成立,更不能隨意替代術後的標準輔助治療方案。
以III結腸癌為例,標準的治療方案之一是4-8周期的XELOX(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已經證實有效。愛必妥已經證實在特定的晚期結腸癌患者(左半結腸、kras、Nras和Braf均為野生型)聯合化療可以明確獲益,延長生存期。
那麽問題來了,是否愛必妥用在結腸癌術後也可以獲益?這從理論上是完全可能的。
但答案是:不僅不能,使用愛必妥反而死亡率略升高。我在第一本書【解惑結腸癌治療】已經列舉了權威的臨床試驗和指南論證了這一點,這就是臨床事實,證明至少愛必妥是不行的。(但並不意味著別的靶向就一定不行,需要臨床證實)。
而目前,有太多的醫生在惡性腫瘤術後僅僅依據理論就濫用各種靶向和免疫治療,這是很危險的行為。比如胃癌術後輔助治療用阿帕替尼,結腸癌術後用呋喹替尼或安羅替尼等等,都是明確的過度醫療並且有危險的行為,患者的死亡率真的有可能提高。
而臨床事實中有趣的是,確實有臨床試驗證實部份惡性腫瘤患者使用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用於術後能提高療效。但是註意,都可以不用NGS測序,采用PCR法測定就足夠了,甚至使用免疫有時都不需要基因檢測。
1、 肺腺癌術後能否使用PD-1抑制劑治療?答案:不需要NGS測序,用免疫組化測定PDL1表達就行。
2、 肺腺癌術後能夠使用針對EGFR的靶向治療?答案:用NGS測序檢測EGFR突變是可以的,但不用也行,因為用ARMS-PCR測定EGFR就足夠。
3、 腎細胞癌術後能否采用靶向和PD-1免疫治療?答案:不需要任何檢測,臨床分期符合就可以。
4、 肝癌的術後靶向和PD-1免疫能否有效?答案:不知道,目前還在做臨床試驗。
以上就是臨床事實,這些實際的情況解釋我以後有機會詳細闡述。
總結:
1、惡性腫瘤術後依據NGS測序尋找靶向和免疫治療的理論,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錯誤的。即使找到了靶點也不能用於術後,因為這是用於晚期的藥物。
2、惡性腫瘤術後的標準治療方案不能隨意更改。
3、即使一些惡性腫瘤術後需要采用靶向或者免疫治療,也不需要NGS基因檢測的結果。
所以,除了極其有錢的患者,否則不推薦任何術後的患者做NGS測序,當然,如果NGS測序能夠報銷,我覺得這就值得考慮,多了解腫瘤總歸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