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拆房部隊為大家介紹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 設計的 維特拉展廳 。
俗話說得好: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雖然媽媽們會對你時尚炫酷的渲染效果圖不明覺厲,但這並不妨礙她們依然把你同樣時尚炫酷的破洞牛仔褲給縫個結實。
但是,你以為母上大人只是嫌棄你穿的像個乞丐才給你縫褲子嗎?
錯!
母上們明明是嫌棄你天天熬夜、月月吃土,活的像個乞丐才出手給你縫褲子傳授你一招設計秘笈的!
看來你還是一頭霧水,為了避免你繼續被嫌棄,拆房部隊就來給你演示一下這招老媽們的壓箱底武功:
穿針引線設計法
比如,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 的 維特拉展廳。
我發現這對好基友真是貴圈的寶藏男孩了。不但數學賊六,出手就是1+1=5,竟然還會做一手細致的針線活。
這個建築的造型簡直令人費解到發指的地步了。
為什麽會這樣?
主要就是因為運用了
穿針引線設計法 。
劃重點:
這個設計方法最主要的特點就和媽媽們縫衣服一樣,每一針都有明確的落點,最後針腳長什麽樣無所謂,把破洞補好就行了。
而維特拉展廳要縫補的就是四周的景色。
因為它位於一個神奇的地方---維特拉廠區。
維特拉廠區是由起源於瑞士的高端家具公司----維特拉家具(vitra furniture)建立的,這家公司不僅家具品味很高,還非常熱衷於收藏建築。自家廠區的建築幾乎全部由當代最有名的建築大師設計。包括紮哈·哈迪德早期的代表作維特拉消防站,法蘭克·蓋裏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SANAA的維特拉工廠,安藤忠雄的維特拉會議館等等, 可以說整個廠區就是一個小型的當代建築展。
在維特拉展廳設計之前,多個大師的建築作品已經落成——真·五花八門:玩空間的玩空間,玩造型的玩造型,玩概念的玩概念——
所以,作為一個後來者,還有什麽好玩的呢?
高智商好基友再次出奇制勝。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決定——
玩視野!
既然你們都那麽美麗那麽牛逼,就讓我成為你們的最佳觀賞點吧~
但是通常一棟建築只有四個立面,最多只能看到四個方向的風景。
當然如果建築是不規則體,看到的方向可能會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兒去—— 要知道,在這個建築中,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可是設計了整整23個不同的視野方向。
穿針引線設計法具體操作:
起針
人流從廠區內道路進入接待大廳,然後透過商鋪的樓梯抵達二層。這條流線將貫穿所有體塊。這就是起步的第一針。
首層的五個功能塊在排放上並沒有什麽內在邏輯,各自都是為了朝向不同的景觀:展廳朝向廠區內部,最大的商業大廳面向萊因河,商鋪,接待和咖啡廳這些相對休閑的功能則面向廠區外的山林。
第二針
人流從商鋪抵達二層,透過Z字形流線穿過整層展廳。
二層的展廳是兩個體塊,依然各自為了最好的景觀存在:一個指向法蘭克·蓋裏設計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另一個指向安藤忠雄設計的維特拉會議館;同時另一側的視線都指向萊因河。
就像縫衣服的「回針」一樣,建築師在中間斜插了一個體塊,將首層的兩個體塊與二層串聯起來。「回針」可以使針腳更牢固,與首層聯系更強,同時也避免流線的單一冗長。
在「回針」的地方建築師設計了一個大台階,作為公共交流與休息的節點。
第三針/第四針
抵達三層,人流的視線首先被引向廠區內的一處景色,然後回頭會看到遠處的山林,經過體塊交錯處後又被引向了SANAA的維特拉工廠,順著旋轉樓梯抵達四層,就可以看到遠方的萊因河。連續的流線透過不斷的折返,使賓客的視角不斷變換,極大的豐富了參觀的體驗。
鎖針
到達頂層賓客可以遠眺整個廠區以及周邊風景。設計師也最後「鎖針」,將針腳繞回到起始的位置,鎖住所有的體塊。賓客透過一部貫通五層的電梯,直達首層出發的接待廳。
當然整個過程也可以反過來,賓客可以坐電梯直達5樓,從那裏開始回轉向下一路參觀。
整個建築共由12個體塊組成,每個體塊方位均不相同,這些方位都是根據周邊景色的視野方向確定的。12個體塊共形成24個框景,因為其中斜插的體塊只有一面有窗戶,因此參觀者在這個建築中一共可以看到23個不同視角的風景。
彩蛋1:為什麽做成小房子形狀?
可以看到所有的體塊均為小房子形狀,這是由於該建築是為了展示維特拉品牌的家居產品,設計師透過傳統房屋的符號性輪廓強化家居的尺度與氛圍。
而從建築本身的角度講,小房子形狀是設計師針對計畫特點的個人選擇,如果我們把它換成長方形、三角形或者別的什麽形,都不影響設計的根本。
彩蛋2:體塊交錯的地方怎麽處理?
體塊交錯部位不同的處理形成了建築內部豐富的空間。
1、去除相交部份,使上下空間連為一體
2、去除下體塊屋頂,上下空間視線相通
3、去除上體塊樓板,利用下方坡屋頂做大台階
所以,你學會了嗎?
以上內容節選於我們工作室的文章:【媽,你縫衣服的樣子真像一個建築師】
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在公眾號:非標準建築工作室中了解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