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意】文中說的健身僅指,到健身房做抗阻力訓練的範疇,對於大眾健身概念裏面的廣場舞,球類,跑步,遊泳之類的不涵蓋。
1. 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從公司或者家裏到健身房,來回通勤至少半個小時吧。
到健身房換衣服裝備,然後做訓練準備,熱身啟用一下目標肌群,20分鐘不多吧。
最後進入正式訓練,最起碼得練夠一個鐘吧。
如果有減脂訴求的話,可能力量訓練完之後,還要再做30-40分鐘有氧。
練完之後拉伸,放松,喝粉和遇到熟人吹會牛逼又過去半個小時。
最後洗澡換衣服離開健身房,又差不多半小時。
整個流程下來,最起碼也得2小時起步。
2. 瞎xx練,對於關節腰椎有受傷的隱患
一些不太懂訓練的人,對於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也沒有自知之明。
看到別人沖大重量,破pr,挺過癮。自己虛榮心也開始作祟,也想去試一試。
結果自己基本功不行,本身動作結構就不怎麽滴,身體的靈活柔韌也欠佳,對動作的容錯率就很低。
加上動作熟練度不行和遠超自己極限的重量。受傷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在健身房久了, 釣魚竿硬拉,膝內扣深蹲,開肘臥推,斷頭台臥推的並不少。
再耐艹的身體,鈦合金的膝關節和腰椎,長年累月的瞎xx用,終究也有報銷的一天。
3. 花錢
到健身房健身,你得先辦張卡吧。
有了卡,得有健身房衣服吧,總不能穿著工裝,牛仔褲,皮鞋到健身房鍛煉。
如果基礎的運動能力太差,自己也懶得從頭摸著石頭學習。那可能還得請個教練,現在3-4線城市,一節私教課的市每場平均價都200多,300左右。一二線城市的話,一對一私教課,4-5百一節的並不少。
段位再高一點之後,裝備又需要更新了。護腕,助力帶,套膝,套肘,壓縮衣,深蹲鞋,硬拉鞋,基礎訓練鞋,腰帶……一套下來,也需要不少錢。
好的訓練之後,飲食肯定也不能落下。基礎飲食要吃夠,補劑大家都在吃,我也不能落後。飲食和補劑方面的開銷又是一筆錢。
如果有幸成為大神。要參加比賽的話,那來回機票,高鐵票,打車,報名費,住宿,餐飲。一趟比賽,拋開請假不少,至少也得多花銷2k ➕ 。
4. 很難側臥睡覺
因為三角肌中束變的發達,肩部比之前寬了,導致頭離床越來越遠,一般的針頭,根本不夠高!
5. 公共交通的座椅都會很擠
體重漲了,肌肉量提升了,肩也變寬了,塊頭也隨之變大。
不管是公交車,還是飛機高鐵,對於普通人,綽綽有余的座位,你只能側著坐。
並且還只能正襟危坐,不敢亂動。因為稍微一移動,很容易碰到周圍的人。
6.撓不到自己的背
這個不是開玩笑,也和肩關節活動度或者手臂長度沒啥關系。
尤其是中背部,真的是鞭長莫及呢。
7. 想要持續進步,就需要更多的學習成本
想要不斷的進步,更大的肌肉量,更大的力量。不管天賦如何,都需要持續的學習。
營養,解剖不能拉下吧,生理生化也得深入了解。
計劃的制定,周期性的安排,疲勞的管理,飲食的規範……一環扣這一環,都得學。
要麽沈下心看書,看資料,看文獻,翻墻看一手資訊。
要麽每年花錢進修和大佬學習。
9. 一定程度上影響社交
想要持續變大,內心肯定會不斷給自己施壓,要自律要管住自己。
燒烤擼串,不能去。飯局聚餐,不敢吃。
火鍋喝酒,容易胖。炸雞速食,不健康。
你以為的自律,不懂健身的人看來,都是瞎折騰。給自己漸進。
各種飯局,叫你幾次之後,都被你拒絕之後。自然在聚餐,也就自動把你遮蔽了。關系可能也就一步步疏遠。
當然對於社交牛逼癥和社交恐怖分子來說,這種情況,可能並不存在。去哪都能認識一大波人。
10.會變得自戀,凡是鏡子都想照一照
這一條不分男女,也不管顏值高低。只要練的久,有點訓練痕跡的話。
不管是商場的大鏡子,還是路邊的車窗。
凡是能映出人影的平面,都得駐足,凹一下造型。
相簿裏除了食物的照片之外,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健身自拍。
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利必然有弊。兩全其美的事情,只存在於童話。
現在社會壓力這麽大,人人都焦慮浮躁的時代。
去健身鍛煉,真的是一個排解壓力的好途徑。
耳機一帶,誰也不愛。
耳機裏面的音樂和健身房的鐵,對很多人來說,真的是最低成本又最真摯的快樂。
在健身房認真訓練的一小時時間,也是很多人一天中最快樂純粹,放松愜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