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雖然不像人類一樣會開口說話,會用肢體動作傳遞訊息,但是植物像人類一樣會結交朋友,相互支持,會照顧鄰居,會把「食物」傳送給自己的孩子和家族中的長輩(老樹)。
01.透過樹根交流
【DK神秘的樹百科】裏就有關於這個內容的科普。
![](https://img.jasve.com/2024-10/32d8712069ff176be6d4a70bf914b315.webp)
同一種類的樹木會相互關照。 橡樹、山毛櫸和雲杉只喜歡與自己的同類分享水和「食物」。但在一些地方,不同種類的樹也會相互關照。
成熟的樹木總是照顧著較年輕和較年老的樹木。 許多幼樹直接在母樹下發芽。因為幼樹在母樹的陰影下不能很好地生長,所以母樹會把自己的樹液和養分傳送給幼樹,讓它們保持活力,直到它們長得足夠高,足夠強壯,能吸收到陽光。
年長的樹木擋住陽光,使其不能直接照射在幼樹上。這樣不僅沒有害處,反而有益處,因為年輕的時候緩慢生長,會使樹木更長壽。
如果一棵樹受到損傷,面臨死亡,那麽它的鄰居會傳送「食物」給它,幫助它生存下去。
![](https://img.jasve.com/2024-10/67b0431865411e9cbda7cf86fc7eb5a5.webp)
沒有樹葉的樹樁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制造食物,但它仍然以某種方式存活著。是因為其他樹木透過樹根網路在源源不斷地給它傳送維持生命所需的養分。
02.透過真菌交流
樹木之間能保持密切聯系,還有個很棒的交流載體——真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蘑菇。
![](https://img.jasve.com/2024-10/228bba69561c224366f523045e0d0982.webp)
真菌有點像植物,但是它們不能自己制作「食物」。相反的是,它們會形成一個稱為菌絲的網路,用來分解「食物」。
菌根真菌能從植物的根部,向土壤長出數千米長的菌絲。這些菌絲非常善於發現和吸收隱藏在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並把這些運輸給它的植物夥伴,以換取糖和脂肪——這很像植物根的延伸。這些真菌還和細菌等其他微化石相連,共享植物的一些能量,以交換土壤中的礦物質。
除了可以與樹根交換養分,菌絲還可以跟樹根交換資訊。作為對真菌網路的回饋,樹木給真菌提供水和「食物」。
03.透過氣味交流
![](https://img.jasve.com/2024-10/805f15cf0eb07707f7e80619a036b826.webp)
長頸鹿是合金歡的天敵。為了防止自己被吃,聰明的合金歡準備一些防禦措施,還會想方設法通知自己的鄰居做好準備。
合金歡可以感知長頸鹿的唾液。當合金歡的葉子被長頸鹿啃食時,它們就開始制造使葉子變得苦澀的化學物質——呸,好難吃!
長頸鹿不喜歡苦澀的樹葉,所以只能轉身離開去尋找新的樹葉。
除了用苦味保護自己,金合歡還會釋放一種特殊的氣味,提醒附近的樹木:附近有饑餓的長頸鹿。
合金歡的鄰居聞到氣味,也開始制造苦澀的化學物質。所以,長頸鹿必須走相當長的一段路才能找到味道不錯的樹葉。
04.透過聲波交流
科學研究表明,植物能產生聲波,並對聲波做出反應。在幹旱的條件下,一些植物會發出超音波。
當樹木口渴時,它們甚至會「喊叫」!如果水不能從根部流到樹葉上,樹幹就開始抖動——這是樹木的抱怨方式。
![](https://img.jasve.com/2024-10/30e19db8bc2d9f57cd4617607026996b.webp)
為了適應某些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植物們也演化出了各種各樣的功能,長出了別具一格的外形。
西黃松有厚達10厘米的保護性樹皮,就像穿了一件天然防火衣;猴麵包樹為了減少為水分蒸發,在旱季把所有水分存在樹幹,圓鼓鼓的樹幹就是它的天然水庫。
![](https://img.jasve.com/2024-10/0184dd7ec5bba27549bec39627097595.webp)
雖然植物不像人類一樣擁有眼睛、耳朵、鼻子、手掌和腳掌,但它們像人類一樣擁有齊全的感覺功能。
觸覺 :樹根非常敏感。樹木可以辨別在地下纏結的樹根中哪些是自己的,還可以辨別鄰居與自己是否同類。它們還能感知冷和熱,根據氣溫的變化來判斷何時發芽、生長。
視覺 :樹木沒有眼睛,卻能感知光,並向著光線的方向生長。樹木上每一片樹葉都可以辨別光線來自哪個方向,畢竟它們需要陽光來制造食物。
味覺 :當動物啃食樹葉時,樹木可以嘗到動物的唾液,並辨別不同動物的唾液味道。
聽覺 :樹根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並且向著流水的方向生長。
交流 :樹木可以與昆蟲交流。花朵的顏色和香味就像廣告,告訴蜜蜂和蝴蝶,這裏有食物。
除此以外,它們像人類一樣會互幫互助,也會像人類一樣相互廝殺。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這篇文章了解:
@知乎親子 @知乎圖書
註:圖片源於實拍。
本文由茶茶說道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內容請點選我的專欄了解:【繪本推薦】;【語數外啟蒙】;【動植物觀察日記】;【家庭教育幹貨】;【手工陪玩】;【孩子成長那些事】;【家庭溫暖小故事】;【茶茶故事會】;【好書讀後感】。
作者簡介:持有語文教師資格證的全職寶媽,愛孩子,愛文字,愛做夢的8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