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請問,呂蒙選擇奪取荊州,而非徐州,參考呂蒙的謀劃,是否合理?

2021-03-02知識

戰略與戰術上完全合理。

北伐一個西進,看似是平等層面上的抉擇問題,實則是長遠戰略上的先後次序問題。西進是先,北伐是後,只有先達成了擁固荊州這一要素,才有所謂北伐一說。

關於這一點,最深刻的例子莫過於頂級謀略家崔浩對北魏軍事戰略的分析。十六國末期的北魏朝廷面臨著兩難考驗:一者出兵攻打北方的敵人,如西涼、胡夏、柔然;一者出兵南下謀圖東晉。當大部份官員支持南伐的時候,崔浩清楚地指出,必先北征而後南下,因為這不在乎收益大小,而是個先後問題——只有把北方的威脅掃蕩消除,使北魏沒了後顧之憂,才有可能窺伺長江以南的東晉。

對於公元219年的孫吳而言,道理是一樣的道理——只有先解決南面的問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永固江東」,才有可能展望中原與北方。所以,孫權在襄樊之戰的時間點,毅然選擇聯曹孤劉、奪取荊州的決定,對東吳大局來看,是萬分正確的。

下面的話針對部份「憤怒的蜀粉「,建議不對號入座,可以跳過。

蜀粉非得從戰略眼光的角度說話,那我們就聊聊戰略眼光。

蜀粉說,因為有【隆中對】,對於劉備來說必須要「跨有荊益」才能奪天下,所以荊州必須要拿回!由此解釋夷陵之戰不是戰略失誤,而是為了拿荊州必須走出的一步。

但他們看不到從東吳的視角出發,荊州對於奪天下一樣重要。

【三國誌·魯肅傳】: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 剿除黃祖,進伐劉表 ,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不僅如此,從東吳視角出發,荊州對於保江東也很重要。

【讀史方輿紀要】:欲固東南者,必爭江漢。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遊者,國必危。

這樣一塊九省通衢的核心之地,不想盡一切辦法納入東吳的手裏,而「放心」交給關羽?關羽對於東吳是什麽人?主觀來看,關羽一項瞧不起江東;客觀來看,魯肅單刀赴會前關羽已經破壞了諸葛亮和魯肅想見到的聯合抗曹的局面。

【三國誌·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 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必非乆屈為人用者。

蜀粉又要說了,荊州對東吳重要又怎麽樣?襄樊之戰是東吳北上的大好時機,錯過了這個時機從此曹魏一方獨大!我不管,孫權呂蒙陸遜就是沒有戰略眼光!

成,那劉皇叔是最沒戰略眼光的人了。

赤壁之戰後,誰面對曹操拿下漢中這樣的危機都不顧,跟孫權在東面耍無賴?誰首先制造了聯盟的裂痕?——劉玄德。這叫戰略短視。憑什麽孫權就要做那個老好人無限縱容劉備的得寸進尺?

中國沒有單方面維護中美關系的義務。東吳沒有單方面維護孫劉聯盟的義務。

對此鍵盤歷史學家是怎麽說的? ——我不管東吳就是鼠輩。劉備關羽就是被坑了。丟荊州跟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

對此劉備集團的謀士是怎麽反思的?

【三國誌·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昔先主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更士,無益而還。

對此古代學術界是怎麽看待的?

蘇洵: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無取天下之才。

蘇轍【三國論】: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

對此現代學術界是怎麽看待的?

張大可【三國史研究】:劉備遺失荊州的原因:1)諸葛亮制定隆中路線有失著,過分強調「跨有荊益「而未把奪取益州後更要重視經營的漢中及早納入隆中戰略。2)劉備執行隆中路線的失誤。3)關羽守土對遺失荊州負有直接責任。

張大可【三國史研究】:孫權既敢於借江陵給劉備,不怕養虎在身,而又不失時機地討還荊州,步步進取,靈活主動。孫權先是索還江南三郡,而後襲殺關羽,全據荊州,改善了吳國的地理形勢,增強了吳國的力量。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孫權不惜向曹魏稱臣,保證了夷陵大捷。孫權不愧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