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知識 本文為本人寫在與小夥伴們同開的公眾號的一篇推播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現貼文如下(想轉載直接復制貼上就好) 今天我來推薦一部電視劇,或者說,一段寫滿了人性的脆弱與掙紮的歷史。 它描寫的似乎是一場戰爭,卻又不像戰爭,它超越了民族民怨,轉而去討論人性,在那個紛雜無序的世界裏,它用最原始的寫實方法,告訴了我們,整個時代的歷史。 它書寫了戰爭的無情,卻用了最令人動情的方式。它道盡了底層軍民的屈辱,卻滿是看似荒誕的囈語。 它讓我看到了最真實的中國抗戰。 它是中國版【太平洋戰爭】,中國最好的戰爭劇,沒有之一。 嗯,它就是 【我的團長我的團】 (本文將試圖從多個方面介紹這部作品,如討厭劇透或對兵器知識無感,可直接跳到最後) 一、 最真實的道具: 輕機槍(具體名稱之後會解釋)知道要換彈和點射,用得久了要換槍管,毛瑟知道用槍托,馬克沁知道要水冷,步槍要維護和清理,能從著彈聲音判斷炮的口徑,步槍機槍衝鋒槍子彈聲音知道是不同的,手榴彈爆炸沒有出現一大團火焰而是煙幕彌漫,彈片橫飛…..僅從道具使用上,這部劇註定要甩開槽點無數的抗日神劇10條街的距離。 另外,劇中「炮灰團」所用的武器的紛雜,品質的參差不齊,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國軍的後勤管理之混亂,民國時期國防工業的薄弱。 關於本劇中槍械道具的使用小編想提2個細節: (本來想總結一下劇中出現的所有武器,但本弱渣能力實為有限,況且網上已經出現了很全面的總結,直接上網址http:// tieba.baidu.com/p/26132 08366?pid=39376482347&see_lz=1 ) 1. 劇中第9集日軍在毒氣的掩護下向「炮灰」們守衛的西岸陣地發起了第十四次沖鋒,這次戰鬥中,一個叫「立花奇雄」的日軍中佐在近身搏鬥中用槍頂住了「冒牌團長」龍文章的頭,經過幾秒的驚恐後這名中佐開了槍,然而,這發子彈卻「如願以償」地卡了殼。最終這名日軍佐官被龍文章(段奕宏 飾)所殺。 而中佐手裏的槍不是別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被二戰時期美軍戲稱「可靠性連自殺都無法保證」的「南部十四式手槍」【1】,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王八盒子」。 「南部十四式手槍」,為日軍大佐南部麟次郎設計,該槍外形酷似德軍「儒格手槍」,而不同於儒格手槍具有諸多優異效能,該槍需嚴格保養才可正常使用,可靠性極差,極易發生卡殼事件而不可連續擊發,從而成為「手動手槍」。 從這一點來看,那名日本中佐的槍在關鍵時刻的卡殼可以說如實地還原了歷史。 (圖示為龍文章被日軍官手中的「王八盒子」頂頭的劇照。圖片來自youku視訊截圖。) (圖示為「南部十四式手槍」,圖片來自網路。) 2. 劇中曾多次提到迷龍(張國強 飾)手裏的那把酷似「捷克式」輕機槍的加拿大產機槍。而這挺機槍便是在二戰期間風靡整個大英國協的ZB33型「布倫式」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是英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產ZB26型輕機槍(俗稱捷克式)的基礎上進行仿制並改進而成的一款優秀的輕機槍,其與「捷克式」的最主要差別體現在彈匣上。(另有槍管,導氣孔,握把等多處改進)【2】 「捷克式」輕機槍所用彈匣為20發直彈匣,而「布倫式」輕機槍所用彈匣為30發彎彈匣。 而迷龍手中的這把輕機槍顯然是「布倫式」輕機槍,而加拿大確實也生產過這型機槍,可以說是尊重了歷史。 說到這小編不由地想起之前曾看到過某個國產抗戰劇將日軍的「歪把子」近乎反人類的6個5發彈夾壓彈至30發彈鬥供彈方式改成了彈鏈供彈,著實讓人大跌眼鏡,對待道具的如此隨意的態度,又怎能拍出一部有內涵的戰爭劇? (第一幅圖為ZB26型捷克式輕機槍,第二幅圖為ZB33型布倫式輕機槍,第三幅圖為【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迷龍使用輕機槍射擊的劇照,圖片均來自網路) 這些獨特而真實的道具,體現的是劇組事實求是的嚴謹之態度,因為它們寫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一段中華民族的屈辱史,這種態度,在抗日神劇愈發秀下限的惡俗中,彌足珍貴。 二、 最出色的演技與劇情: 這部劇,沒有配角。每個都用或多或少的出演,證明了什麽是真正的演技。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小太爺孟煩了在收到家書後的激動,圖片來自網路) (龍文章在緬甸收攏隊伍時向炮灰們喊著「走啊,我帶你們回家」圖片來自網路 ps:老段在喊完之後的那個迷人的微笑簡直是我見過的最撩人的笑) (圖片均來自網路) 這支炮灰團,由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構成,名曰川軍團,卻沒有一個四川人。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獨特的穿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出身,說著不同的方言。卻同樣的衣衫襤褸,滿身骯臟(單憑這一點估計也把那種每個人穿的油光鋥亮的抗戰劇再甩出10條街吧) 他們有血有肉,有過為爭取勝利而不顧一切的熱血,也有過在安逸的麻痹下被磨平了的意誌。有時他們麻木,20多個中國兵寧肯躲在英國人的倉柯瑞等死也不出去解決了看守他們的四個日本兵;有時他們懦弱小太爺孟煩了(張譯 飾)曾當過3 次逃兵,為了活命裝死;有時他們無恥,為了能在禪達安下家,迷龍對地主破口大罵只求一套本就不屬於自己的豪華院落;有時他們愚昧,蛇屁股(劇中人物綽號)在作為證人出席審判龍文章時不由自主地下跪,這一幕不由讓人想起,大清亡國也不過區區30載。他們虛榮,他們自私,他們沒有渾渾噩噩只求能安逸的茍活。 龍文章呢?他是一個靠裝坑蒙拐騙當上團長的「偽團座」,在審判時為了活命裝瘋賣傻,用克扣口糧換來的錢去買香皂絲襪,來賄賂軍需官的老婆,「以換取本該下發的裝備」。他油嘴滑舌,他阿諛奉承,他又冷酷無情,他不知理想為何物,卻努力的把當下的事一件件地做好。 而這樣的團長,這樣的團,沒有了主角光環,卻因為無比地真實,讓人倍感親切。他們也終於擺脫了人們對軍隊的刻板認識,讓人管中窺豹,看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最底層軍隊的基本生存狀態。 而虞嘯卿(邢佳棟 飾)呢?他有著抗戰時期國軍高級將領普遍具有的愛國熱情,他個性,他熱血,他無畏;他思想前衛,學習美軍太平洋戰爭的跳島戰術,他愛兵如子,為了解士兵體能跟士兵吃一樣的飯,他嚴格待人,把他的親兄弟一個一個按軍法處置。他有著「炮灰團」無比羨慕的先進武器,他鍛煉出了一支跟他一樣不怕死的精銳「虞家軍」。 然而,仿佛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把「炮灰」們從緬甸帶回禪達的是偽團座龍文章,讓西岸贏得固防寶貴時間的是彼時連編制都沒有「炮灰團」,最終帶領弟兄們在樹堡裏堅守38天的還是龍文章。 前後強大的反差,讓人乍看不解,以致我們自然地想從劇中尋找答案,於是,便引出了整部劇最大的亮點。 三、 最深刻的思考: 我一直認為,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一定可以帶給人不同層次與角度的思考。 從這一點看,我認為把團長說成中國版【太平洋戰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是美國的10集迷你劇,另外推薦姊妹篇【兄弟連】)絕不為過,它甚至在思想的深度上超過了後者。 編劇蘭小龍,似乎借這樣一部作品,摸到了抗戰屢戰屢敗的實質。 1. 在歪風中墮落的將官 虞嘯卿說: 中國很大 我族軍人 數千年沒有過如此的潰敗 我們都該死 你 我 他們 都該死!【3】 於是他用一腔熱血打造出了虞家軍,只是為了讓他們在將來的某一天,光榮的戰死。於是他讓炮灰們堅守在東岸,不予撤回。他甚至因為龍文章沒有死在南天門而勃然大怒。他就像一個狂熱的東方凱撒,英勇而無畏。 不過正像後來龍文章的調侃: 你說咱仗打不了 國治不好 至少還有逼國人玉碎的本事吧 這麽容易到手的正義 不要白不要 【3】 正義啊 伸手就能拿到 他終究沒有「戰死」的機會,他憑著父親的關系和唐基(劇中人物 虞師副師長)的輔佐步步高升,最終讓自己的銳氣慢慢磨平。 他仿佛就像少年的汪精衛、蔣介石,十年熱血,涼於仕途。 2. 毫無意義的犧牲: 麥克魯漢(劇中人物 美軍援華聯絡官)說: 你和你的弟兄喜歡做別人桌上的籌碼?剛死就被人忘掉,好像沒活過。中了槍,喘著氣,最後一口,很後悔,不知道為了什麽——你發誓? 他用這種直白的方式告訴了我們,士兵的生死,對政客來說,只是談判桌上的籌碼。 就好像淞滬抗戰的四行壯士,為了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去打一場毫無勝算可能的堅守戰。 但他們至少還知道自己犧牲的意義,而有些人,不明不白地戰死,連名分都沒有,死得無依無靠,更令人悲哀。而最悲哀的是,這樣的人,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並不少。他們以混飯吃的名義參軍,以連政治棋子都算不上的炮灰身份死去,他們的成就被人所占,死前無人聽聞,死後沒人知曉。在這種情況下,於亂世中活下去,似乎成了「價效比」最高的選擇。 從這一角度,也勿怪國軍的戰力低下,不能讓士兵安安心心地戰死,他們也只好選擇屈辱的茍活。 但換句話說,假如真的有人甘願用生命的代價換取純粹的信仰,默默向死,更值得欽佩與敬仰。突然就想到了莫斯科紅場無名烈士紀念碑的碑文: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 (原俄文為:Имя твоё неизвестно. Подвиг твой бессмертен) 3. 缺失的信仰: 堅守南天門時,原本2天的時限已過了很久,虞師援兵遲遲不來。 張立憲(劇中人物 為虞嘯卿親信 李晨 飾)選擇了自殺。孟煩了解釋說: 張立憲死了 是自殺 我多希望這個曾經很俊朗的情敵 是因為破相而自殺的 可我知道不是 是他的神坍塌了 他的神,就是虞嘯卿,他以虞嘯卿為信仰,當他看到虞師承諾的本該4小時就到達的增援推遲了38天,他發現他一直信任的,敬佩的,神一般的人設由此坍塌。信仰的幻滅,讓他失去了戰鬥的意誌。 而他卻是幸運的,因為他至少有過信仰,盡管,這個信仰是他的指揮官,是那麽的易碎,那麽的不堪一擊。 但千千萬萬其他的底層士兵呢?他們到底為誰而戰?將來為誰犧牲?不會有太多人思考。 我想,這可能就是龍文章和「炮灰」們的區別,因為他說過:「我只是想讓事情變成本來他應有的那個樣子」 這可能也是國共兩軍的區別,因為,除了信仰,你很難找到一個別的什麽東西能讓同樣一支部隊在短短2、3年的時間裏由戰五渣蛻變成高達(國軍60軍在1948年起義,後被整編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第50軍入朝作戰,在漢江阻擊戰中憑借極其簡陋的武器及稀缺的彈藥成功阻擊美精銳第1軍)。 4. 復雜的人性: 本劇的人物形象,復雜而難以捉摸。 你很難找到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好人」或「壞人」,人性的復雜,展露無疑。 龍文章本身就是難以捉摸的人,他能在上一秒對著炮灰團和逃兵慷慨陳詞,下一秒對著虞嘯卿滿臉堆笑;他能在與日軍作戰時全然不顧生死,被麥克魯漢稱為「瘋子」,卻在即將被槍斃時跪地求饒,尊嚴盡失。 孟煩了惜命,他不止一次的阻止龍文章的冒險計劃,他曾對龍文章大吼:「龍文章,你從來沒說過軍令如山。可是為什麽,我們一而再、再而三,聽你的,我們信你的?因為我們覺得你能把我們帶到一條活道上,因為我們覺得,大夥兒能一塊兒抱著團活下去。我們不是要你,千方百計地給我們設計一怎麽死法!我跟我們團叫炮灰團,我們那是開玩笑呢。您怎麽著,你真拿我們當炮灰啊你!」【3】這話喊出了卻令人錯愕,因為,幾年前,他還是一個熱血青年,在北平參加愛國遊行,棄筆從軍,在戰場上沖鋒陷陣。 連那個玩弄權術於股掌之中的唐基都曾對著郝獸醫(劇中人物 為炮灰團軍醫 羅京民 飾)的墓碑嚎啕大哭,無比動情。 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個悖論,時而值得尊敬,時而又令人唾棄。 或許這才是一個正常人,應有的模樣。 沒有被神化的主角們,更加可愛。 …… 這些思考,並不僅限如此,我能保證,他們的每一段對話,都值得認認真真的咀嚼和品位,也一定會,帶給人,不一樣的思考。 知乎某團迷總結過團長裏的經典對白,感覺很好啊~上網址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5143 3227/answer/147710593 四、 一點小感想: (不想看劇透的人看這啊~) 這幾天為寫這篇文章,把這部劇刷了第四遍。 同名小說也跳著看了一點,看到了炮灰們近乎不忍直視的結局(想知道結果的人直接翻小說吧,不劇透了) 就突然想寫點什麽。 那就作為我的毫無邏輯一點小感想吧。 我一直,以著一種復雜而矛盾的心理看待著國軍抗戰史。 一方面,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至1945年日軍投降,國軍對日軍共進行正面戰役15場,其中日軍死亡人數為198.4萬人,而中方軍民傷亡人數達3500萬之巨【4】。 這樣的人數對比,也基本反映了各大戰役的中日傷亡比例。 無論是前期南京保衛戰的大潰退,山東戰場韓復榘的不戰而逃,中期的中條山戰役的慘敗,花園口的百萬災民,都是國民政府永遠無法洗去的黑點。 而1944年豫湘桂戰役的慘敗,更像是一支已處在強弩之末的軍隊對中國掠城襲地式的屠殺,國軍的慘敗徹底揭開了它最後一塊的「遮羞布」。 而以中國遠征軍發動的,幾乎是虞嘯卿和龍文章兵棋推演翻版的松山戰役為例,日軍憑借強大的地下工事和反斜面炮火的打擊,令中國總攻部隊久攻不克。最終戰役結束時雙方傷亡比超過1比6。 這樣的戰役,比比皆是,這當然有各個方面的原因。但終究未能掩蓋國軍戰力不足的事實。 而另一方面,國軍這樣大規模的陣亡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大部份的國軍士兵卻及指揮官確能恪盡職守,浴血奮戰,不畏犧牲。 而73名國軍師級以上將領的壯烈殉國【5】,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的忍辱負重、為國捐軀,以及無數將軍的絕筆遺言,甚至蔣介石在抗戰中的慷慨講話,都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氣節的完美體現,更是國軍堅決抗戰的鐵證。 然而,日軍從東北打到了西南,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中國從來不缺鐵血報國的硬漢,國軍有,共軍也有,但仗,終究還是打成了這樣。 為什麽? 答案當然很復雜。 但我相信,你能從這部劇中找到某些答案。 無論如何,向所有在民族解放事業中獻出寶貴生命的人致敬, 或許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但你們的功績永世長存。 參考資料 【1】 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5/0 701/12/4974309_481898935.shtml 【2】 https:// zh.m.wikipedia.org/zh/ 布倫輕機槍 【3】【我的團長我的團】蘭曉龍 【4】「抗戰14年,戰役知多少」 文史月刊 [1671-0746] yr:2010 iss:10 pg:38 -38 【5】https:// zh.m.wikipedia.org/wiki / 中國抗日戰爭 %F5vSHv
本文為本人寫在與小夥伴們同開的公眾號的一篇推播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現貼文如下(想轉載直接復制貼上就好) 今天我來推薦一部電視劇,或者說,一段寫滿了人性的脆弱與掙紮的歷史。 它描寫的似乎是一場戰爭,卻又不像戰爭,它超越了民族民怨,轉而去討論人性,在那個紛雜無序的世界裏,它用最原始的寫實方法,告訴了我們,整個時代的歷史。 它書寫了戰爭的無情,卻用了最令人動情的方式。它道盡了底層軍民的屈辱,卻滿是看似荒誕的囈語。 它讓我看到了最真實的中國抗戰。 它是中國版【太平洋戰爭】,中國最好的戰爭劇,沒有之一。 嗯,它就是 【我的團長我的團】 (本文將試圖從多個方面介紹這部作品,如討厭劇透或對兵器知識無感,可直接跳到最後) 一、 最真實的道具: 輕機槍(具體名稱之後會解釋)知道要換彈和點射,用得久了要換槍管,毛瑟知道用槍托,馬克沁知道要水冷,步槍要維護和清理,能從著彈聲音判斷炮的口徑,步槍機槍衝鋒槍子彈聲音知道是不同的,手榴彈爆炸沒有出現一大團火焰而是煙幕彌漫,彈片橫飛…..僅從道具使用上,這部劇註定要甩開槽點無數的抗日神劇10條街的距離。 另外,劇中「炮灰團」所用的武器的紛雜,品質的參差不齊,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國軍的後勤管理之混亂,民國時期國防工業的薄弱。 關於本劇中槍械道具的使用小編想提2個細節: (本來想總結一下劇中出現的所有武器,但本弱渣能力實為有限,況且網上已經出現了很全面的總結,直接上網址http:// tieba.baidu.com/p/26132 08366?pid=39376482347&see_lz=1 ) 1. 劇中第9集日軍在毒氣的掩護下向「炮灰」們守衛的西岸陣地發起了第十四次沖鋒,這次戰鬥中,一個叫「立花奇雄」的日軍中佐在近身搏鬥中用槍頂住了「冒牌團長」龍文章的頭,經過幾秒的驚恐後這名中佐開了槍,然而,這發子彈卻「如願以償」地卡了殼。最終這名日軍佐官被龍文章(段奕宏 飾)所殺。 而中佐手裏的槍不是別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被二戰時期美軍戲稱「可靠性連自殺都無法保證」的「南部十四式手槍」【1】,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王八盒子」。 「南部十四式手槍」,為日軍大佐南部麟次郎設計,該槍外形酷似德軍「儒格手槍」,而不同於儒格手槍具有諸多優異效能,該槍需嚴格保養才可正常使用,可靠性極差,極易發生卡殼事件而不可連續擊發,從而成為「手動手槍」。 從這一點來看,那名日本中佐的槍在關鍵時刻的卡殼可以說如實地還原了歷史。 (圖示為龍文章被日軍官手中的「王八盒子」頂頭的劇照。圖片來自youku視訊截圖。) (圖示為「南部十四式手槍」,圖片來自網路。) 2. 劇中曾多次提到迷龍(張國強 飾)手裏的那把酷似「捷克式」輕機槍的加拿大產機槍。而這挺機槍便是在二戰期間風靡整個大英國協的ZB33型「布倫式」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是英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產ZB26型輕機槍(俗稱捷克式)的基礎上進行仿制並改進而成的一款優秀的輕機槍,其與「捷克式」的最主要差別體現在彈匣上。(另有槍管,導氣孔,握把等多處改進)【2】 「捷克式」輕機槍所用彈匣為20發直彈匣,而「布倫式」輕機槍所用彈匣為30發彎彈匣。 而迷龍手中的這把輕機槍顯然是「布倫式」輕機槍,而加拿大確實也生產過這型機槍,可以說是尊重了歷史。 說到這小編不由地想起之前曾看到過某個國產抗戰劇將日軍的「歪把子」近乎反人類的6個5發彈夾壓彈至30發彈鬥供彈方式改成了彈鏈供彈,著實讓人大跌眼鏡,對待道具的如此隨意的態度,又怎能拍出一部有內涵的戰爭劇? (第一幅圖為ZB26型捷克式輕機槍,第二幅圖為ZB33型布倫式輕機槍,第三幅圖為【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迷龍使用輕機槍射擊的劇照,圖片均來自網路) 這些獨特而真實的道具,體現的是劇組事實求是的嚴謹之態度,因為它們寫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一段中華民族的屈辱史,這種態度,在抗日神劇愈發秀下限的惡俗中,彌足珍貴。 二、 最出色的演技與劇情: 這部劇,沒有配角。每個都用或多或少的出演,證明了什麽是真正的演技。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小太爺孟煩了在收到家書後的激動,圖片來自網路) (龍文章在緬甸收攏隊伍時向炮灰們喊著「走啊,我帶你們回家」圖片來自網路 ps:老段在喊完之後的那個迷人的微笑簡直是我見過的最撩人的笑) (圖片均來自網路) 這支炮灰團,由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構成,名曰川軍團,卻沒有一個四川人。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獨特的穿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出身,說著不同的方言。卻同樣的衣衫襤褸,滿身骯臟(單憑這一點估計也把那種每個人穿的油光鋥亮的抗戰劇再甩出10條街吧) 他們有血有肉,有過為爭取勝利而不顧一切的熱血,也有過在安逸的麻痹下被磨平了的意誌。有時他們麻木,20多個中國兵寧肯躲在英國人的倉柯瑞等死也不出去解決了看守他們的四個日本兵;有時他們懦弱小太爺孟煩了(張譯 飾)曾當過3 次逃兵,為了活命裝死;有時他們無恥,為了能在禪達安下家,迷龍對地主破口大罵只求一套本就不屬於自己的豪華院落;有時他們愚昧,蛇屁股(劇中人物綽號)在作為證人出席審判龍文章時不由自主地下跪,這一幕不由讓人想起,大清亡國也不過區區30載。他們虛榮,他們自私,他們沒有渾渾噩噩只求能安逸的茍活。 龍文章呢?他是一個靠裝坑蒙拐騙當上團長的「偽團座」,在審判時為了活命裝瘋賣傻,用克扣口糧換來的錢去買香皂絲襪,來賄賂軍需官的老婆,「以換取本該下發的裝備」。他油嘴滑舌,他阿諛奉承,他又冷酷無情,他不知理想為何物,卻努力的把當下的事一件件地做好。 而這樣的團長,這樣的團,沒有了主角光環,卻因為無比地真實,讓人倍感親切。他們也終於擺脫了人們對軍隊的刻板認識,讓人管中窺豹,看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最底層軍隊的基本生存狀態。 而虞嘯卿(邢佳棟 飾)呢?他有著抗戰時期國軍高級將領普遍具有的愛國熱情,他個性,他熱血,他無畏;他思想前衛,學習美軍太平洋戰爭的跳島戰術,他愛兵如子,為了解士兵體能跟士兵吃一樣的飯,他嚴格待人,把他的親兄弟一個一個按軍法處置。他有著「炮灰團」無比羨慕的先進武器,他鍛煉出了一支跟他一樣不怕死的精銳「虞家軍」。 然而,仿佛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把「炮灰」們從緬甸帶回禪達的是偽團座龍文章,讓西岸贏得固防寶貴時間的是彼時連編制都沒有「炮灰團」,最終帶領弟兄們在樹堡裏堅守38天的還是龍文章。 前後強大的反差,讓人乍看不解,以致我們自然地想從劇中尋找答案,於是,便引出了整部劇最大的亮點。 三、 最深刻的思考: 我一直認為,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一定可以帶給人不同層次與角度的思考。 從這一點看,我認為把團長說成中國版【太平洋戰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是美國的10集迷你劇,另外推薦姊妹篇【兄弟連】)絕不為過,它甚至在思想的深度上超過了後者。 編劇蘭小龍,似乎借這樣一部作品,摸到了抗戰屢戰屢敗的實質。 1. 在歪風中墮落的將官 虞嘯卿說: 中國很大 我族軍人 數千年沒有過如此的潰敗 我們都該死 你 我 他們 都該死!【3】 於是他用一腔熱血打造出了虞家軍,只是為了讓他們在將來的某一天,光榮的戰死。於是他讓炮灰們堅守在東岸,不予撤回。他甚至因為龍文章沒有死在南天門而勃然大怒。他就像一個狂熱的東方凱撒,英勇而無畏。 不過正像後來龍文章的調侃: 你說咱仗打不了 國治不好 至少還有逼國人玉碎的本事吧 這麽容易到手的正義 不要白不要 【3】 正義啊 伸手就能拿到 他終究沒有「戰死」的機會,他憑著父親的關系和唐基(劇中人物 虞師副師長)的輔佐步步高升,最終讓自己的銳氣慢慢磨平。 他仿佛就像少年的汪精衛、蔣介石,十年熱血,涼於仕途。 2. 毫無意義的犧牲: 麥克魯漢(劇中人物 美軍援華聯絡官)說: 你和你的弟兄喜歡做別人桌上的籌碼?剛死就被人忘掉,好像沒活過。中了槍,喘著氣,最後一口,很後悔,不知道為了什麽——你發誓? 他用這種直白的方式告訴了我們,士兵的生死,對政客來說,只是談判桌上的籌碼。 就好像淞滬抗戰的四行壯士,為了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去打一場毫無勝算可能的堅守戰。 但他們至少還知道自己犧牲的意義,而有些人,不明不白地戰死,連名分都沒有,死得無依無靠,更令人悲哀。而最悲哀的是,這樣的人,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並不少。他們以混飯吃的名義參軍,以連政治棋子都算不上的炮灰身份死去,他們的成就被人所占,死前無人聽聞,死後沒人知曉。在這種情況下,於亂世中活下去,似乎成了「價效比」最高的選擇。 從這一角度,也勿怪國軍的戰力低下,不能讓士兵安安心心地戰死,他們也只好選擇屈辱的茍活。 但換句話說,假如真的有人甘願用生命的代價換取純粹的信仰,默默向死,更值得欽佩與敬仰。突然就想到了莫斯科紅場無名烈士紀念碑的碑文: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 (原俄文為:Имя твоё неизвестно. Подвиг твой бессмертен) 3. 缺失的信仰: 堅守南天門時,原本2天的時限已過了很久,虞師援兵遲遲不來。 張立憲(劇中人物 為虞嘯卿親信 李晨 飾)選擇了自殺。孟煩了解釋說: 張立憲死了 是自殺 我多希望這個曾經很俊朗的情敵 是因為破相而自殺的 可我知道不是 是他的神坍塌了 他的神,就是虞嘯卿,他以虞嘯卿為信仰,當他看到虞師承諾的本該4小時就到達的增援推遲了38天,他發現他一直信任的,敬佩的,神一般的人設由此坍塌。信仰的幻滅,讓他失去了戰鬥的意誌。 而他卻是幸運的,因為他至少有過信仰,盡管,這個信仰是他的指揮官,是那麽的易碎,那麽的不堪一擊。 但千千萬萬其他的底層士兵呢?他們到底為誰而戰?將來為誰犧牲?不會有太多人思考。 我想,這可能就是龍文章和「炮灰」們的區別,因為他說過:「我只是想讓事情變成本來他應有的那個樣子」 這可能也是國共兩軍的區別,因為,除了信仰,你很難找到一個別的什麽東西能讓同樣一支部隊在短短2、3年的時間裏由戰五渣蛻變成高達(國軍60軍在1948年起義,後被整編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第50軍入朝作戰,在漢江阻擊戰中憑借極其簡陋的武器及稀缺的彈藥成功阻擊美精銳第1軍)。 4. 復雜的人性: 本劇的人物形象,復雜而難以捉摸。 你很難找到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好人」或「壞人」,人性的復雜,展露無疑。 龍文章本身就是難以捉摸的人,他能在上一秒對著炮灰團和逃兵慷慨陳詞,下一秒對著虞嘯卿滿臉堆笑;他能在與日軍作戰時全然不顧生死,被麥克魯漢稱為「瘋子」,卻在即將被槍斃時跪地求饒,尊嚴盡失。 孟煩了惜命,他不止一次的阻止龍文章的冒險計劃,他曾對龍文章大吼:「龍文章,你從來沒說過軍令如山。可是為什麽,我們一而再、再而三,聽你的,我們信你的?因為我們覺得你能把我們帶到一條活道上,因為我們覺得,大夥兒能一塊兒抱著團活下去。我們不是要你,千方百計地給我們設計一怎麽死法!我跟我們團叫炮灰團,我們那是開玩笑呢。您怎麽著,你真拿我們當炮灰啊你!」【3】這話喊出了卻令人錯愕,因為,幾年前,他還是一個熱血青年,在北平參加愛國遊行,棄筆從軍,在戰場上沖鋒陷陣。 連那個玩弄權術於股掌之中的唐基都曾對著郝獸醫(劇中人物 為炮灰團軍醫 羅京民 飾)的墓碑嚎啕大哭,無比動情。 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個悖論,時而值得尊敬,時而又令人唾棄。 或許這才是一個正常人,應有的模樣。 沒有被神化的主角們,更加可愛。 …… 這些思考,並不僅限如此,我能保證,他們的每一段對話,都值得認認真真的咀嚼和品位,也一定會,帶給人,不一樣的思考。 知乎某團迷總結過團長裏的經典對白,感覺很好啊~上網址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5143 3227/answer/147710593 四、 一點小感想: (不想看劇透的人看這啊~) 這幾天為寫這篇文章,把這部劇刷了第四遍。 同名小說也跳著看了一點,看到了炮灰們近乎不忍直視的結局(想知道結果的人直接翻小說吧,不劇透了) 就突然想寫點什麽。 那就作為我的毫無邏輯一點小感想吧。 我一直,以著一種復雜而矛盾的心理看待著國軍抗戰史。 一方面,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至1945年日軍投降,國軍對日軍共進行正面戰役15場,其中日軍死亡人數為198.4萬人,而中方軍民傷亡人數達3500萬之巨【4】。 這樣的人數對比,也基本反映了各大戰役的中日傷亡比例。 無論是前期南京保衛戰的大潰退,山東戰場韓復榘的不戰而逃,中期的中條山戰役的慘敗,花園口的百萬災民,都是國民政府永遠無法洗去的黑點。 而1944年豫湘桂戰役的慘敗,更像是一支已處在強弩之末的軍隊對中國掠城襲地式的屠殺,國軍的慘敗徹底揭開了它最後一塊的「遮羞布」。 而以中國遠征軍發動的,幾乎是虞嘯卿和龍文章兵棋推演翻版的松山戰役為例,日軍憑借強大的地下工事和反斜面炮火的打擊,令中國總攻部隊久攻不克。最終戰役結束時雙方傷亡比超過1比6。 這樣的戰役,比比皆是,這當然有各個方面的原因。但終究未能掩蓋國軍戰力不足的事實。 而另一方面,國軍這樣大規模的陣亡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大部份的國軍士兵卻及指揮官確能恪盡職守,浴血奮戰,不畏犧牲。 而73名國軍師級以上將領的壯烈殉國【5】,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的忍辱負重、為國捐軀,以及無數將軍的絕筆遺言,甚至蔣介石在抗戰中的慷慨講話,都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氣節的完美體現,更是國軍堅決抗戰的鐵證。 然而,日軍從東北打到了西南,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中國從來不缺鐵血報國的硬漢,國軍有,共軍也有,但仗,終究還是打成了這樣。 為什麽? 答案當然很復雜。 但我相信,你能從這部劇中找到某些答案。 無論如何,向所有在民族解放事業中獻出寶貴生命的人致敬, 或許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但你們的功績永世長存。 參考資料 【1】 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5/0 701/12/4974309_481898935.shtml 【2】 https:// zh.m.wikipedia.org/zh/ 布倫輕機槍 【3】【我的團長我的團】蘭曉龍 【4】「抗戰14年,戰役知多少」 文史月刊 [1671-0746] yr:2010 iss:10 pg:38 -38 【5】https:// zh.m.wikipedia.org/wiki / 中國抗日戰爭 %F5vSH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