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男生覺得男女之間有純粹的友誼嗎?

2015-02-08知識

去年給【財新周刊】寫過一篇相關的專欄,供參考:

===============================================

世上的友誼有千萬種,最復雜的莫過於異性間的友誼。許多人可能都體驗過這種糾結的感覺:你的男/女朋友有個所謂的「紅顏知己」/「藍顏知己」,像一道陰影一般,籠罩在你們的關系之上;你努力說服自己,沒必要懷疑,他們之間確實是純粹的友誼,心底下卻難免會嘀咕:真的沒點兒別的東西嗎?

異性友誼究竟是個什麽東西

回顧人類文明史,異性友誼其實是一個新生事物。在歷史的大部份階段,由於性別角色的固化以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並不存在誕生異性友誼的土壤。只有到了近幾十年,平等的男女友誼才成為一種可能。

有學者依據關系中自己和對方的態度,總結了四種主要的異性友誼模式[1]:

- 相互吸引(mutual romance):自己和對方都有進一步發展的興趣;

- 渴求(desire romance):自己想進一步發展,但對方沒興趣;

- 拒絕(reject romance):自己沒興趣進一步發展,但對方有興趣。

- 嚴格柏拉圖式(strictly platonic):雙方都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意思;

在這四種模式中,相互吸引更像是戀愛關系的前哨站,雙方的交往也會更加頻繁;渴求和拒絕則類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好人卡」(friendzoned),一方落花有意,另一方流水無情,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做朋友看看;大概只有最後一種,才算得上是「純粹」的異性友誼。


好人卡的滋味,他最懂

不過,這種柏拉圖式的關系是否真的存在,依然充滿了爭議。例如,最近有一項研究調查了418名美國大學生,發現無論男女都相信,異性友誼至少在理論上是可能的[2]。但是,如果讓他們估計一下有多少異性友誼隱含著性方面的動機,平均估計的數位是63%——也就是說,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部份的異性友誼裏都摻雜了一些不純粹的東西。此外,如果要求他們想象一下,自己的伴侶新交了一位的異性朋友,大部份人心裏都會有點不舒服。

到底有多純粹,男女有別

那麽,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在現實生活的異性友誼中,「動機不純」的比例到底是多少?一些研究發現這方面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在一段異性友誼中,男性通常是動機加更不純的一方。有研究調查了88對異性朋友,讓他們分別報告一下自己被對方吸引的程度,並估計一下對方被自己吸引的程度(9點評分)[3]。結果顯示,在男性眼中,對方吸重力的平均分是4.94分,接近量表的中點(「中等程度的吸引」);女性的打分則只有3.94分。此外,男性還會高估自己在對方眼中的吸重力(自評為4.54分),而女性則會低估自己在對方眼中的吸重力(4.24分)。更有趣的是,女性的想法受到雙方戀愛狀況的影響:無論是自己有男朋友,還是對方有女朋友,女性對異性朋友的興趣都會顯著地下降。相反,對於男性來說,無論自己是否有女朋友,還是對方已經名花有主,都不會削減他們對於異性朋友的興趣。

這個結果非常符合演化心理學關於擇偶策略的理論。由於生理方面的天然差異,男性和女性在千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擇偶策略。男性的策略是「廣撒網」,盡可能多地與不同異性交配,以提高自身基因被傳播下去的機率。女性的策略則是找到一個靠譜的伴侶,一起養育自己的後代,因此在擇偶方面更加挑剔,也更不願意接受短期的擇偶關系。這種性別差異可以解釋為什麽兩性在異性友誼中會有不同的表現。

維系異性友誼的挑戰

不管人們因為何種原因進入一段異性友誼,這都會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如果想要將這種關系長久地維系下去,需要處理來自內外兩方面的挑戰[4]。

首先是在關系內部,兩個人之間如何界定這樣一段關系。如上文所述,吸重力是異性友誼中不可回避的話題。即使這段關系不是發端於戀愛方面的興趣,遇到一個令我們欣賞,值得交朋友的人,恰好又是異性,在反復的接觸中,也難免會暗生情愫。這種興趣既可能是生理方面的性沖動,也可能是情感方面的依賴,在更多的情況下是二者兼而有之。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這段關系就進入了一種不確定的狀態,直到一方向另一方攤牌,才塌縮成多種可能性中的一種:也許升級成戀愛關系,也許維持現狀不變,也許在現有的關系中加入了性的成分,也許一拍兩散。關系究竟會走向何方,取決於許多因素,沒法一概而論;能夠確定的是,只有雙方對於這段關系的本質和界線達成了新的共識,才能重新回歸到穩定的狀態。

除了關系內部的挑戰,異性友誼還要承受來自外部的壓力。即使兩個人真心地相信這是一段純粹的友誼,要想說服別人「真的沒有什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外部輿論的力量,也可能將這種關系推向各個方向:可能因為人言可畏,逐漸減少來往;可能為了躲避流言蜚語,轉入地下活動;也可能幹脆順水推舟,假戲真做。

總而言之,異性友誼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追問一段異性友誼是否「純粹」,可能是徒勞的;就像其它任何一種人際關系一樣,現實遠比一個標簽來得更加復雜。無論如何,異性友誼本身確實能帶來一些好處,比如幫助我們理解另一種性別的想法,提供特別的情感支持等等。至於這些好處是否值得我們為之付出,忍受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就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參考資料

[1] Guerrero, L. K., & Chavez, A. M. (2005). Relational maintenance in cross‐sex friendship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romantic int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69 (4), 339-358.

[2] Hart, W., Adams, J., & Tullett, A. (2015). 「It’s Complicated」—Sex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Cross-Sex Friendship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 1-12.

[3] Bleske-Rechek, A., Somers, E., Micke, C., Erickson, L., Matteson, L., Stocco, C., ... & Ritchie, L. (2012). Benefit or burden? Attraction in cross-sex friendship.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 29 (5), 569-596.

[4] O’Meara, J. D. (1989). Cross-sex friendships: Four basic challenges of an ignored relationship. Sex Roles , 21, 52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