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知識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大部份都說人腦介面。是的,那是人機互動的夢幻形式,但是我覺得很難在可預期的將來看到吧。下面是我目前的觀點: 滑鼠和鍵盤的組合已經用了幾十年,確實是人心思變,但是怎麽變呢? 能取代滑鼠的東西滿大街都是,鍵盤還看不到任何希望。 滑鼠本質上就是讓人去操作機器展示畫面(2D或者3D)的座標和焦點的轉移和切換,用感應手套,用電子筆,或者觸控式螢幕,都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比如微軟最近推出的這個轉盤: 但是鍵盤,這個看起來非常古老,有點笨拙的方式,卻遲遲的沒有任何替代,甚至真正的挑戰者都沒有。很久以前,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有過一波語音熱,說以後的電腦非常智慧,能夠完美的理解我們的話,我們只需要說話,電腦做事情就好了。現在十幾年過去了,語音在大眾層面的普及還停留著Siri這個水平上。似乎大家對語音的新鮮勁頭也過去了。 這不是偶然的,並不是市場推廣力度不夠或者語音技術發展不完善,語音主要面臨著三個問題: 我們的自然語言註定是有歧義的,上下文相關的,乃至於情景化的。如果要電腦能夠明白無誤的理解,必須多少要和電腦的方式來一個妥協,那麽說話反而不自然; 語音並不是很多時候都適用,尤其是在人多的公眾場合; 我們人類在專心做事,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的時候並不喜歡說話,如果強迫我們必須透過說話來工作,比如寫論文,寫程式碼,很可能對生產率產生負面的影響。 在可預期的將來,不看好語音全面取代鍵盤,但是不否認語音的進步,比如在速記這方面,語音辨識現在已經超過大部份人類速記員的效率了。 鍵盤為什麽無可替代?一是因為互動的頻率高,二是訊號發送的時間的一致性和高度規律性。 人機互動的效率,歸根結底要看訊號發送的頻率;我們十個手指頭,每移動一次,上下擊鍵一次,就發送了一個訊號給電腦,這個頻率是可以做到非常快的,能超過手指速度的只有聲帶,但是聲帶的局限性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 相比之下,滑鼠則強制我們只能靠移動手臂,然後配合兩個手指頭來發送訊號,顯然效率上註定不能和鍵盤相比。就拿競技遊戲,比如星際爭霸做例子,遊戲玩的好的玩家,一定是對快捷鍵的套用非常熟練的人,我還沒看過誰只靠滑鼠能夠打出成績。同樣,優秀的打字員,也一定是對快捷鍵套用的出神入化,每次都用滑鼠一點一點的去選來選去,速度上不去的。 訊號發送的一致性。為什麽vim學習曲線這麽陡峭?還是有很多人去學?因為vim非常善於把變量時間的操作轉化成常量時間的操作。舉個例子:刪除一行,按「dd」,但是如果沒有快捷鍵的話,必須用滑鼠拉一行,然後按刪除,那麽如果這一行很長,需要拉的時間也越多;但是按「dd」的時間是固定的,就是擊鍵兩次。而刪除當前行之下的N行,如果我們選取的話,顯然n越大,我們用的時間越多,越不好預測時間,而vim的話「Ndd」就可以了。我們的大腦,喜歡這種可預測性和規律性,所以度過了前期的痛苦之後,vim往往就產生了黏性,讓人更加樂之不疲的套用快捷鍵,甚至用到網頁瀏覽和pdf瀏覽上來。 那我們看看目前什麽有潛質取代鍵盤呢?沒有,目前無論黑科技還是白科技,都沒有產生能夠與鍵盤的效率媲美的替代品。猜測一下的話,手是我們最靈巧的器官,下一個互動方式不管是什麽形式,應該還是和手有關,而目前鍵盤提高效率最大的瓶頸在快捷鍵,如果能有一種方式,讓人能夠保持訊號發送的一致性的同時減輕人們的記憶負擔,那麽就可以看作是鍵盤的更好的替代。蘋果的TouchBar算是一次嘗試, 因為TouchBar能夠根據應用程式的不同自動切換不同的快捷鍵,變相的拉低了快捷鍵的記憶門檻。等過一年看看蘋果使用者的反饋如何,不論成功和失敗,都能為鍵盤替代品的開發提供一些思路。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大部份都說人腦介面。是的,那是人機互動的夢幻形式,但是我覺得很難在可預期的將來看到吧。下面是我目前的觀點: 滑鼠和鍵盤的組合已經用了幾十年,確實是人心思變,但是怎麽變呢? 能取代滑鼠的東西滿大街都是,鍵盤還看不到任何希望。 滑鼠本質上就是讓人去操作機器展示畫面(2D或者3D)的座標和焦點的轉移和切換,用感應手套,用電子筆,或者觸控式螢幕,都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比如微軟最近推出的這個轉盤: 但是鍵盤,這個看起來非常古老,有點笨拙的方式,卻遲遲的沒有任何替代,甚至真正的挑戰者都沒有。很久以前,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有過一波語音熱,說以後的電腦非常智慧,能夠完美的理解我們的話,我們只需要說話,電腦做事情就好了。現在十幾年過去了,語音在大眾層面的普及還停留著Siri這個水平上。似乎大家對語音的新鮮勁頭也過去了。 這不是偶然的,並不是市場推廣力度不夠或者語音技術發展不完善,語音主要面臨著三個問題: 我們的自然語言註定是有歧義的,上下文相關的,乃至於情景化的。如果要電腦能夠明白無誤的理解,必須多少要和電腦的方式來一個妥協,那麽說話反而不自然; 語音並不是很多時候都適用,尤其是在人多的公眾場合; 我們人類在專心做事,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的時候並不喜歡說話,如果強迫我們必須透過說話來工作,比如寫論文,寫程式碼,很可能對生產率產生負面的影響。 在可預期的將來,不看好語音全面取代鍵盤,但是不否認語音的進步,比如在速記這方面,語音辨識現在已經超過大部份人類速記員的效率了。 鍵盤為什麽無可替代?一是因為互動的頻率高,二是訊號發送的時間的一致性和高度規律性。 人機互動的效率,歸根結底要看訊號發送的頻率;我們十個手指頭,每移動一次,上下擊鍵一次,就發送了一個訊號給電腦,這個頻率是可以做到非常快的,能超過手指速度的只有聲帶,但是聲帶的局限性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 相比之下,滑鼠則強制我們只能靠移動手臂,然後配合兩個手指頭來發送訊號,顯然效率上註定不能和鍵盤相比。就拿競技遊戲,比如星際爭霸做例子,遊戲玩的好的玩家,一定是對快捷鍵的套用非常熟練的人,我還沒看過誰只靠滑鼠能夠打出成績。同樣,優秀的打字員,也一定是對快捷鍵套用的出神入化,每次都用滑鼠一點一點的去選來選去,速度上不去的。 訊號發送的一致性。為什麽vim學習曲線這麽陡峭?還是有很多人去學?因為vim非常善於把變量時間的操作轉化成常量時間的操作。舉個例子:刪除一行,按「dd」,但是如果沒有快捷鍵的話,必須用滑鼠拉一行,然後按刪除,那麽如果這一行很長,需要拉的時間也越多;但是按「dd」的時間是固定的,就是擊鍵兩次。而刪除當前行之下的N行,如果我們選取的話,顯然n越大,我們用的時間越多,越不好預測時間,而vim的話「Ndd」就可以了。我們的大腦,喜歡這種可預測性和規律性,所以度過了前期的痛苦之後,vim往往就產生了黏性,讓人更加樂之不疲的套用快捷鍵,甚至用到網頁瀏覽和pdf瀏覽上來。 那我們看看目前什麽有潛質取代鍵盤呢?沒有,目前無論黑科技還是白科技,都沒有產生能夠與鍵盤的效率媲美的替代品。猜測一下的話,手是我們最靈巧的器官,下一個互動方式不管是什麽形式,應該還是和手有關,而目前鍵盤提高效率最大的瓶頸在快捷鍵,如果能有一種方式,讓人能夠保持訊號發送的一致性的同時減輕人們的記憶負擔,那麽就可以看作是鍵盤的更好的替代。蘋果的TouchBar算是一次嘗試, 因為TouchBar能夠根據應用程式的不同自動切換不同的快捷鍵,變相的拉低了快捷鍵的記憶門檻。等過一年看看蘋果使用者的反饋如何,不論成功和失敗,都能為鍵盤替代品的開發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