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實體/物理界面與數位化相結合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終極形式則是寧靜技術(Calm technology)所倡導的「隱匿」的界面。
首先,實體界面的優點是數位化界面不具備的:傳統紙張等實體界面能帶給我們的觸摸感,而這種這種觸覺刺激,能夠給人的大腦以更強烈的意識感和體驗感。螢幕的未來應該是融合物理和數位體驗。這裏舉一個案例:日本富士通實驗室的一個探索。透過在紙張等實體界面上增強觸控界面,實作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無縫數據傳輸: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3704373824634880這個系統透過提取手指的顏色和輪廓特征來辨識使用者手指的形狀。其他控制相機影像的顏色和照明,具體取決於周圍的環境光。糾正單個手指之間差異的技術可以穩定地提取使用者的手指,這樣手指受環境和個體變化的影響最小:
透過增強使用者指尖的影像,該系統能夠獲得足以進行觸摸檢測的精度級別,該技的指尖跟蹤速度為每秒300公釐/秒,從而能夠遵循自然手指運動。
而隨著普適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發展,我認為人機互動界面的終極形式還是寧靜技術(Calm technology)所倡導的「隱匿」的理念。「技術應無縫地融入我們的生活,而不是讓我們時時感到技術的戰栗與恐懼;我們不會消失在電腦空間中,而是電腦將消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在平靜互動(calm interaction)中,人們不會一直遭受資訊「轟炸」,而會因為互動而感到「安心」。出色的互動設計讓人們可以用最少的精力實作目標。
寧靜技術(Calm technology)這一理念認為:影響最深遠的技術應該是隱匿不見的,它們如纖維般融入日常生活,絲絲入扣,直至不可分辨。舉例來說,一雙舒適的鞋子、一支好用的鋼筆,乃至星期天早晨給訂報的家庭送【紐約時報】這樣的活動,它們在技術含量上絲毫不遜於個人電腦。為什麽前者常常令人平靜,而後者卻常常令人暴怒呢?我們認為其中的差異就在於它們占用註意力的方式不同。
寧靜技術的實作有賴於普適計算的普及,普適計算又稱普存計算、普及計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這一概念強調和環境融為一體的計算,而電腦本身則從人們的視線裏消失。在普適計算的模式下,人們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資訊的獲取與處理。
舉個例子,雖然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生活在聯網裝置時代,比如,我們很少閱讀關於洗衣機的文章,也不太會去參加洗衣機技術大會。但是,這樣的裝置就在我們身邊。為它們提供動力的是第一種普適技術:電。電已經融入我們的環境,所以我們只能看到它對其他技術的影響。如果電腦和其他裝置能像電一樣隱於無形,不需要任何維護,那麽世界會是什麽樣子呢?韋澤和布朗所設想的技術會讓我們回歸生活而不是脫離生活,會給我們帶來歡樂而不是焦慮,會培養人際關系,會讓我們更有人性。在他們所預見的世界裏,我們把技術當作工具,而不是被技術奴役;我們用技術進行創造,而不是消費;技術不再是我們前進路上的障礙,而是我們與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間的紐帶;技術讓我們回歸自我,並重新與他人聯系在一起。同理,對於手機、電腦等智慧產品的界面而言,未來硬生生的UI界面越來越少,反而界面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寧靜技術(Calm technology)對未來界面的描述:普適計算更加智慧,界面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去。我們需要做的可能僅僅是一個手勢,一句語音回復。沒有必要像現在這樣每天花大把時間面對著幾寸的手機螢幕
參考:
https://www. fujitsu.com/us/products /computing/peripheral/scanners/fcpasolutions/capture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