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李安邀。師姐
@東竹謙驗的回答很有啟發。
混搭規劃、景觀的個人從業經驗,和我笨鳥多思的習慣,對於風景園林學科的區別於其他建築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從目前的從業狀況和行業發展來看,還是有些實踐視角下的個人看法。
行業的從業狀況決定了學科的大部份的實踐競爭力。如果建築學的同誌隨便就能做個景觀,說明景觀的技術壁壘薄弱,反之,景觀設計師隨便能做個建築計畫,說明建築行業的技術壁壘低。
事實上,行業間的流動還確實存在很多,拋開純技術的部份,單單設計的來看,建築師可以做景觀設計,景觀師用點心,可以做建築設計。單純的設計角度談這些,會發現誰也不一定有太強的技術壁壘,無非就是設計感的差異。那麽兩者真正存在壁壘或者根深蒂固差異的地方可能就在技術領域與觀念領域。
所以能找到風景園林(景觀)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於觀念與技術的差異。 說句大不敬的話,國內的風景園林實踐發展還停留在歐美十幾年前的水平,領域也更為狹窄。大部份人的設計師在觀念上會認為美觀才是景觀的核心,殊不知,美觀怎麽能成為你的核心競爭力?當然也許美觀很重要。而景觀師的工作領域也往往在小尺度居多,尤以居住區景觀設計見長。如果看歐美國家的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會發現,景觀設計師的從業範圍已經不單單在景觀設計領域,城市設計的主要從業者並不是規劃師,而是景觀師與建築師在前線奮戰、拼殺。
從國內前沿的實踐看,如果說前幾年建築師在城市設計、城市規劃領域有所建樹,恐怕不能不說黑川紀章在國內的鄭東新區概念,來自杜拜棕櫚島的建築設計師師在上海設計的上海之魚。再來看最近的深圳前海規劃、目前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北京副中心(通州)的規劃。前海水城的概念來自景觀設計師JamesCorner,而北京的目前還未能有結果(相信設計的方法必定不同於建築師)。景觀主導的sasaki在國內詳細規劃、景觀設計、城市設計領域已開始頗有建樹。
而我理解的景觀師主導的設計與建築師主導的設計存在幾個關鍵的差別。這幾個差別也會成為我們風景園林學科的核心競爭力。
差別一:建築學是基於圖底關系中「圖繪」出發的設計,景觀學則基於圖底關系中「底繪」出發的設計。
早年實踐領域對同樣關註「圖繪」遠大於「底繪」,所以有了以上黑川等建築師在國際舞台、實踐領域大放光彩,而近年的變化,是隨著大眾觀念對於自然過程的關註,認識到好大喜功的圖形、美學設計,在自然過程面前,其實沒有那麽重要。「底繪」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圖與底正是建築師與景觀師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