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個方面 ,大家已經說得差不多了,大概意思就是說,這個時代經濟發展的增速已經放緩,新一代年輕人面臨的增長空間已經很小了,在城市的生存空間也在被擠壓,無論怎麽做,都看不到混出頭的希望,只能艱難卑微地活著。
所以前幾年,日本講失業人的紀錄片裏,一個人說, 光是活著已經拼盡全力了 ,那句話才能火遍全網。
出處:
當然這麽說肯定會顯得有些太悲觀,太絕對 ,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和過去幾十年比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只是保證基本生活的便利而已,對於未來變得更好的那份希望,卻變得越來越渺茫。
我從幾年前就開始反復說,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60後,70後們所深信不疑的奮鬥哲學已經失效了。
沒有掌握技巧,而是盲目使用蠻力去奮鬥,大機率會落得一場空的結局,幹啥都是白費力。
我記得2014年,看諾基亞當時的CEO約瑪奧利拉在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同意微軟收購時,最後他說了一句話,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麽,但不知為什麽我們輸了。」 說完,連同他在內的幾十名諾基亞高管都落淚了。
那時的我也在想,有一些人,其實也什麽都沒做錯,只是早生了或晚生了幾年或幾十年而已,然後就失去了許多機會,到頭來還要被上一代人指責不夠努力,貪圖享受。
電梯理論說明,你能否快速到達頂層,在於是否能走入電梯,而不在於在電梯裏做了什麽。
而時代的紅利,顯然就是你人生的電梯。
現在,年輕人可以抓住的時代機遇越來越少,所以才會覺得沒有希望。
但為什麽會把這種沒有希望的感覺歸結到專業身上呢?
因為他們看不到別的行業,對別的行業也缺乏了解,總覺得別的行業會有比自己行業更多的機會, 總是盯著別人行業最好的,和自己行業最差的看,長此以往肯定就會有勸退心態了。
另一個方面則是,不同行業間的人互相缺乏理解,也不想理解。
當一個人自己生活工作都理不順,過不好的時候,他是很難有精力用平胡的心態去看待問題的。
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幹得多,拿得少,都覺得自己不值,都覺得自己虧了, 學醫的天天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四大天坑就不用說了。
工作後,程式設計師天天抱怨自己996,時薪其實不高,醫生天天說自己收入也不行,而且有醫鬧,是高危職業,公務員也抱怨自己收入不高,天天免費加班,還要應付各種上級檢查和考核。
這些人天天都在抱怨自己不劃算,不值,甚至連老板都天天抱怨自己是在給稅局,給員工打工的。
可是,真到了用腳投票的時候,又會有幾個人真的走?
這幾年我真正觀察到的,勸退卓有成效的那幾個行業,都是真的處在歷史低點的行業,比如傳統制造業,比如天坑行業。
而其他的行業,但凡比這些行業好一些的,即使行業內有人走,留下的空缺也會被處在歷史低點的行業轉行的人迅速填平,甚至溢位。
而真到了動真格,各行業的人聚在一起, 問你們願不願意互相換的時候,許多人都慫了 ,因為他們抱怨,他們勸退,只是一味地盯著比自己好的那部份看,而到了要不要換的時候,才發現, 大部份行業都比他們差多了,也內卷多了。
所以,這也是各行各業都在勸退的一個原因,大部份人都覺得自己不值,是因為他們只盯著比自己好得多的人看,卻忽略了客觀存在的數據。
而至於那些老板們的抱怨,就當他們是在放屁就好了。
我一直都在說,行業或專業是不會被勸退搞垮的, 如果一個行業能夠被大面積勸退,那說明這個行業本身就已經不行了。
事實證明,凡是能被勸退撼動的行業,都是處在低點的行業,而並未處在低點的行業的勸退,大部份時間都只是打嘴炮而已。
學醫的覺得勸人學醫,天打雷劈,殊不知,諸多985天坑專業學子都在跪求一個可以考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機會,哪怕學制再長幾年都願意。
至於如何辨別和確定一個行業的勸退程度,其實這也很簡單,你去看看名校的各專業歷年錄取分數線變化趨勢就知道了,電腦專業分數線這幾年穩定上升,而「21世紀的專業們」,都行情慘淡。
相應的,你也可以看各行業的招聘數據,同樣月入一萬的職位,有的專業普通211本科生就可以獲得,有的專業則雙985碩士也拿不到。
這時候,哪個專業/行業更勸退一些,你自己心裏就有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