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小看古人了。
中國古代,縫合傷口那都是小兒科,隋朝時已經有文獻記載,當時的人們已經因戰傷開展了腸吻合術。
隋朝已經開始出現了比較精細的手術,如腸吻合術。該術式首載於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金創腸斷候】:「夫金瘡腸斷者,視病深淺,各有死生。
腸一頭見者,不可連也。
若腹痛短氣,不得飲食者,大腸一日半死,小腸三日死
( 這句話不一般,古代中醫已經從實用走向總結再到傳播,再走一兩百年缺血感染壞死,絕對能總結出來 。)
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
(迅速還納戰傷導致的腸道脫出)
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塗其際,勿令氣泄,即推內(納)之。
(相當於做減壓,然後增加斷端炎癥來促進愈合,避免漏)
腸但出不斷者,當作大麥粥,取其汁,持洗腸,以水漬內之。
(腸道如果汙染了要進行「古法消毒」)
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余日,稍作強糜食之,百日後乃可進飯耳。飽食者,令人腸痛決漏。常服錢屑散。
(全流食的營養支持)
這段文字描述了因為外傷導致的腸斷裂的急診腸吻合術手術治療,同時還記載.了術後的護理方法,以及術後的預後判斷。同時,要行腸吻合術.縫合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本書【金創成癰腫候】記載:「凡始縫其瘡,名有縱橫,雞舌隔角,橫不想當,縫亦有法,當次陰陽,上下逆順,急緩向望。」
古代因為缺乏對生物學微觀理解,沒有細菌引起感染這樣的概念
但能做到這一步,真的已經很讓人震驚。
從戰傷歸納、不同型別不同治療、清洗腸道、進食流食來營養支持。這些概念真的很超前 。
作為資深黑,我對於這些記載還是感到震驚的。
所以古人沒有你想的那麽無知,
中醫也不是一開始就搞天人合一金木水火,
很多東西,需要你自己多去看,多去了解,多和人溝通。
就像我一樣,我是抱著黑中醫的心態去了解中醫,結果發現在宋代以前真的博大精深,主要是最近這400年有點不爭氣。
多去和人交流,比如我和 @天靈no蓋 的中西醫battle,求同存異,互相理解,達成共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成為朋友也未嘗不可。
最後,想了解的,點贊以後這邊請。
最後附上一張昨天看的抖音,大家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