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隔941天後,克雷站上NBA球場,不再一瘸一拐。
一次行進中的拋投,讓人覺得「克雷居然還有這招?」,然後是一次不常見的持球變相、加速、飛起灌籃,臉上突現一些緊張過後的釋然。
17分3板1助攻,那個曾經聯盟最令人恐懼的「二號射手」,仿佛回來了。
大家在同一天都在稱頌克雷的回歸,那些質疑、擔心、否定都慢慢消失,一片歡騰。
就在克雷復出的前一天,不知道有多少人關註了CBA,看到了林書豪0分的那場比賽。
我錯過了直播,但是在看到林書豪數據統計「0分4板5助5失誤」的時候,我特意去找了錄像來看。
面對一水「這叫外援?」「比本土球員還廢物」「零書豪」的言論,我試圖從比賽錄像裏去發現,林書豪這場比賽打成這樣的原因。
我發現,在比賽裏林書豪很難透過一對一,拉開空間進行突破殺傷;他嘗試了一次弧頂三分,沒中,此後沒有再試過三分出手;面對孫銘徽「瘋狗般」的防守,書豪表現得像一個菜鳥一般,多次被對方直接斷球,轉換成快攻上籃。
最明顯的一個回合,書豪試圖走右側,被孫銘徽封死,於是他改走左側,孫一個上步掏球,書豪轉身,孫順勢將球切走。
後衛在半場持球,特別是教練希望你控制比賽節奏時,這個後衛往往是防線的最後一道——
意味著,你被切球後,你的身後無人防守,對方可以直接上空籃。
所以我能理解雅尼斯教練在整個下半場只給了林書豪3分鐘的上場時間,全場15分鐘,大部份時間都給了另一位外援吉勃遜——後者全場18中11,得到36分。
這就是很現實的籃球世界,球場上的表現不好,仿佛一切都是錯的。
新冠初愈,大家會質疑林書豪的身體是否恢復到可以比賽的狀態,33歲的年紀,200萬美元高薪,都成了千夫所指的理由。
7場比賽,每場平均12.4分,真是命中率和失誤都排在外援倒數前5位。之前被大家認為書豪區別於其他外援的點,是他能很好組織隊友——但是當他被孫銘徽一個箭步將球斷下,轉身試圖用手臂去拉拽孫的時候,一切的辯護都有點茫然。
克雷在兩年多,一身傷病痊愈,依然能在籃球鋼鐵叢林中飛起灌籃,外線發炮;而書豪看上去似乎逐漸淡出大家的視線,他的榮譽和親和力,在球場表現之外顯得有些單薄。
籃球的世界,很現實,當一個球員不再能貢獻更多的時候,他的評價就會急轉直下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球員會在知道自己不適合比賽的時候,選擇換個賽道,走下賽場。
如果克雷復出之戰不是17分,而是7分,那麽發生在林書豪身上的事,在克雷身上也會重復一遍。
我還是希望書豪能找回一些狀態,安然打完這個賽季,不求每場平均20+,只是將北京隊帶回正軌。
我也渴望看到克雷更多的高光時刻,像他兩年前那樣。
就算他們回不去曾經,但他們曾經帶給我們的,我依然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