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心理咨詢的過程是怎樣的?

2013-05-04知識

我是一個典型的折衷派(eclectic)或者說是整合派(integrated)心理咨詢師,也就是說我不會固定使用一種或兩種療法,而會在自己的全部受訓背景和臨床經驗中,根據來訪者的需求和特點匹配,盡量選擇適合來訪者的方式進行咨詢。 雖然這並不代表所有療法我個人都做得很優秀,但相比用自己做得最好卻不適合來訪者的療法,個人還是覺得咨詢方法能盡量符合來訪者的特質和需要更理想些(當然,如果是實在無法匹配的來訪者開始就不會接,畢竟單個咨詢師也不可能擅長所有內容)。雖然咨詢中的很多細節是很難詳細描述或一概而論的,但咨詢的流程大體上是這樣的:


初次面談及超短程咨詢流程(1-2次)


初次面談通常會花20-30分鐘透過交談和詢問搞清來訪者情況和訴求,然後根據情況分以下三種方式展開:

  • 來訪者情況不屬於執業範圍 ,會為來訪提供我所知的轉介和相關幹預資源,然後直接結束。
  • 來訪者僅考慮單次或超短程咨詢 ,直接進入焦點解決模式,嘗試解決能夠立刻解決的問題,對於來訪者可以嘗試自助解決的問題提供相應流程和材料資源,對來訪者不可能自助解決的問題給出說明和原因,供來訪者參考。
  • 來訪者考慮較長的咨詢 ,進行進一步的咨詢規則確認和流程說明,為長期咨訪關系建立基礎,同時開始進行進一步的資訊收集和咨詢目標設定。 如果對方考慮的是短程咨詢,這部份會有一定壓縮。

  • 短程咨詢流程(3-12次)


    短程咨詢一般咨詢一開始雙方就會商定好大概的次數和頻率 (實際做的時候根據進度可能會有上下幾次的出入) ,然後就按照事先說定的目標和流程進行,盡量按計劃結束。 如遇特殊情況不能結束,則會雙方商定接下來的應對方式和安排。根據來訪者訴求不同,咨詢的展開通常會有幾種情況:

  • 尋求局部特定的認知或行為改變(通常是較輕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通常走短程認知行為路線,這類療法有近乎手冊式的執行方式。基本上第一次是目標確定,然後進行幾次問題分析和心理教育,再進行幾次認知改變和行為練習,或教育與練習雜糅推進,最後再做一兩次鞏固收尾,會有一些關於預防復發的討論和安排,6-12次一個療程結束。
  • 尋求具體問題解決或僅能負擔短程咨詢(通常是特定生活困境的應對) ,通常做法基本采取焦點解決方式,開始是確定優先解決的目標,發掘和肯定來訪者現有資源,然後在目標方向上解決一個或一部份具體問題,如果有條件,再把這個成功經驗進一步提煉或泛化,幫助來訪者學會套用類似方式解決其他類似問題。
  • 尋求職業咨詢 ,通常會首先了解來訪者目前的職業咨詢需求,提供相應測評和行業資訊,在來訪者進行測評後共同對測評結果進行討論和解釋,參考來訪者的背景和目前可獲得的行業資訊,幫助來訪者確定職業方向。同時也可能會包含簡歷修改、虛擬面試之類的內容,基本來訪需要什麽就做什麽,做完就結束。

  • 中長程咨詢流程(12-100次)


    通常對於中長程來訪,會花2-3次了解來訪者的全面資訊,並在同時制定出初期的咨詢目標。 在確定了首要目標後,即根據匹配出的幹預療法,開始對設定的目標進行幹預。 實際咨詢的流程和內容通常是根據來訪者的主要需求和咨詢目標決定的

  • 需求目標為具體問題解決和生活應對 ,根據問題嚴重程度,通常會走焦點解決或危機幹預路線,咨詢中會有較多對具體情況的澄清、討論和建議,雙方共同尋找根據目前情況對來訪者最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可能包含對接其他社會資源的成分。
  • 需求目標為情感支持和陪伴 ,通常會走人本主義或後現代療法路線,咨詢會以傾聽為主,伴隨相應合理的共情和肯定,並適時提出探索性問題,以期來訪者可以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同時逐漸獲得更多自我覺察和個人成長。
  • 需求目標為認知和行為改變 ,且具有一定的認知和執行能力,則通常會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咨詢中開始會以心理教育和技能訓練為主,使來訪者能夠首先有效應對目前困境,然後逐漸進入對認知模式和核心信念的討論和轉變工作上,以達成更長期、穩定、廣泛的改變。
  • 需求目標為依戀人格等根本模式的變化或長期創傷復原 ,則通常會走完形療法或心理動力路線,咨詢以探索體驗、獲得領悟為主題,可能在咨詢中進行一些實驗性活動(比如與不同部份的自己對話),或深入探討來訪者在日常生活或咨詢中的想法、情緒和關系體驗,循序漸進地將來訪者在過程中獲得的領悟整合到現實生活中,形成本質轉變。
  •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所談到的來訪者「需求」和「目標」是一個臨床判斷,不一定和來訪者自以為的需求和目標完全相同,但肯定會參考來訪者的情況、需要和個人偏好。並且在中長期來訪中,問題常常是多層次多角度的,所以在不同階段或議題上轉換不同方式,或同時采取兩種互相可以相容的療法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比如,如果長期創傷來訪進入咨詢時情況過於糟糕,為了穩定來訪者情緒和生活,就可能先進行危機幹預或改變認知行為,待來訪者準備好才會換到強調體驗和領悟的療法上。)


    不論采取何種幹預手法,咨詢中都會伴隨階段性的目標調整、效果評估、臨床反饋和體驗整合 ,分階段的方式主要是根據來訪者實際工作情況決定,但少則幾次,多則十幾次,多少總會涉及到一些這方面的討論,然後逐階段向前推進咨詢,或在不同階段解決不同方面的問題(比如先解決焦慮問題,然後解決和男友關系問題之類)。


    實際咨詢長度也是根據來訪者實際情況決定。目前臨床數據顯示平均上來訪者在咨詢中的受益在50次達到峰值,向100次逐漸下降,我這邊多數來訪也是會在50-100次之間結束。當然,也有不少幾十次以及一些超過100次的,這些也還是根據來訪者實際情況決定, 以來訪者有意願且仍能從咨詢中獲益為持續咨詢的標準 。


    咨詢結束流程(根據情況進行1-3次)


    通常咨詢結束的方式是比較統一的,不論是由單方提出或雙方同意,結束時討論的內容主題是差不多的,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 來訪者對結束的體驗,以及如何適當結束?
  • 來訪者從咨詢中的獲益,或將從咨詢中帶走什麽?
  • 來訪者希望與哪些認知、經驗和行為方式告別?
  • 來訪者結束咨詢後的打算和安排?
  • 以及來訪者對咨詢的其他正面和負面反饋
  • 當然,實際討論的時候,前面做的療法和咨詢長度不一樣,肯定討論的內容和時長不同。畢竟 結束咨詢本身還是針對之前咨詢的總括和結束,所以實際的結束方式和討論內容基本上跟前面做的療法和內容是對接的。


    一旦正式結束咨詢後,咨詢師就會完全切斷與來訪者的聯系。基本上咨詢師不會主動聯系來訪者,而來訪者如果想再度預約咨詢,也會根據到時咨詢師的情況再行商定,跟原本在連續咨詢中的安排會有較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