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個傻到太後寧可舍棄她的美貌,選擇貌不驚人宜修的傻白甜。
這幾天在寫端妃的同人,所以又重新看了原著的純元線和電視劇裏的純元線。
先說原著:
純元的故事要從原著的時間線,大周乾元朝二年說起,原著故事設定為架空王朝大周朝,四皇子玄淩登基改號乾元,母妃琳妃朱成璧為攝政太後,太後鐵腕誅殺攝政王穩定朝綱。
乾元二年,13歲的少帝選後,為鞏固家族地位,少帝和太後都預設皇後必須出自太後的母族朱氏,適齡人選有二。
嫡女朱柔則(正室陶夫人所出,15歲)
庶女朱宜修(三姨娘所出,15歲,柔則只比宜修大兩個時辰出生)
朱柔則的母親大夫人陶氏以為這皇後之位必是嫡女的囊中之物,不免沾沾自喜,但太後疼愛侄女,知道柔則雖然貌美,卻心善少謀,只能平安富貴一生,斷斷不能母儀天下安穩六宮,於是雖然貌不驚人,但沈穩有決斷的宜修。況且太後本人就是庶出,從小小的校書女史一路升位琳妃再到帝國的太後一路艱辛,並不在乎所謂嫡庶之別,她更在乎這皇後人選的手段心效能不能撐起這偌大的後宮。
太後說:「阿柔雖然貌美,但性子柔和,不足以母儀天下,安定後宮。宜修的性格,更適合在後宮生存。」大夫人對此十分不忿,她生來這樣美的女兒,怎肯不讓她入宮,於是她力爭:「宜修是庶出,不宜入宮為後。」
這句話,實在是太錯了。因為她在情急之中忘記了,太後也是庶出。
(以上為官方宜修番外【夜深沈】)
太後是庶出,皇帝也是庶出,愚蠢的大夫人,一句話便同時得罪了兩位貴人,於是太後更堅定了心意,聘朱宜修入宮為嫻妃,只等生子後便立為皇後。太後深謀遠慮,更一直防著柔則和皇帝見面,免得橫生枝節。而此時的柔則也早早就許配一位手握實權的撫遠將軍之子,只等出嫁。
這裏其實就是第一處明證,純元毫無心機,以至於太後根本不看好她能坐穩皇後的位置,寧可給她找一戶武將人家的嫡次子許婚,武將家裏人口簡單家世清白,非常適合純元這樣的性子。
如果純元是個心機婊,綠茶婊,那太後肯定開心壞了,直接就定下純元做皇後了,嫡女+心機+美貌,朱家從此富貴無憂。
大夫人對此非常不滿,氣量狹小的她不能體會太後疼愛後輩之心。(太後早早看出柔則沒什麽心機也並不聰明,入宮只會害了她。),暗自等待機會好出這口惡氣。
恰逢宜修在宮中懷孕了揚眉吐氣,一直生活在姐姐陰影下的她,在那一刻還是忍不住炫耀之心,以嫻妃的身份宣召朱柔則入宮拜見自己,想讓柔則也嘗嘗屈居人下卑躬屈膝是什麽感覺。
而另一邊由於是幾乎算預設了未來皇後的嫻妃召見,又是自己第一次入宮,性葛文婉的朱柔則便聽從了大夫人的安排,按品大妝入宮覲見。
大夫人的意圖,書裏並沒有明說,也許她是想警示宜修,就算地位尊貴怎麽樣,柔則的美麗就是天下最強大的武器,也許大夫人只是單純的覺得,你地位再高也沒我女兒漂亮有什麽好得意的,反正柔則就這麽入宮了。
太液池,芙蓉柳
年少的皇帝遠遠地見到了朱柔則。
名動天下的第一美人。
一見癡心。
他瘋狂,他癡迷,他不管懷有身孕的宜修,也不理會太後的訓斥,鐵了心腸要求太後把純元嫁給他。
他甚至不管純元已有婚約在身。
我從前不知,太後為何要防著這對本是親眷的男女相見,甚至玄淩,從未見過我艷名遠播的姐姐。太後的遠見,遠非我可知。那一天,我只是本著一腔喜悅,想見見自小事事處處高明於我的姐姐,感受一下終於可以在她面前揚眉吐氣的感覺。而一樣不服輸的大夫人,居然如此盛裝打扮姐姐,讓她耀眼地出現在紅墻闌幹之中。命運,在那一刻放棄了我,轉而向姐姐投去青睞的目光。
(以上為官方宜修番外【夜深沈】)
皇帝的決心逼退了所有人,畢竟他是皇帝啊,而且因為太後在原著裏和攝政王有私情,母子二人一直有心結,如果此時再違拗皇帝的心意,太後也擔心母子決裂的慘劇。
於是太後無奈,只好嘆一聲冤孽讓柔則入了宮,另選了一位翁主(郡主)嫁給那位將軍,又好生安撫才算平息此事保住了皇家顏面。
純元嫁入後宮後,和皇帝日久生情琴瑟和諧,善待後宮諸妃,宜修氣郁之下產下皇子封為嫻貴妃,但孩子胎裏不足,三歲時便因為高燒去世。宜修的孩子去世不久,純元診出身孕,大豬蹄子竟然讓宜修去照料純元的胎,宜修暗中準備下手。而純元的專寵令後宮分成兩派,一派如端妃心悅誠服安然度日,一派如苗氏甘氏妒恨難言,宜修又在其中挑唆,終於有一日苗氏在純元面前說了極不恭敬的話,被純元罰跪,而純元和苗氏自己都不知道苗氏已有身孕,導致苗氏流產,純元自責傷身,宜修趁機下手,純元生下死胎難產而亡。
臨死前,純元請皇帝一不要遷怒太醫二要善待宜修,並對無聲地宜修說了句「對不起」,撒手人寰玉殞香消。
這是第二處證明,純元不是傻子,她死前已經明白了就是宜修害死了她和孩子,但是她已經選擇維護妹妹保護妹妹。
純元死後,查清了真相的太後對宜修日復冷淡。
再說電視劇:
電視劇和原著的劇情相差不大,最大的差別就是純元入府的時候,雍正還沒有登基,由於雍正登基時間較晚,出現了幾處bug,我先梳理一下電視劇線。
當年,雍正還是王爺,冊封宜修為側福晉,端妃為側福晉,宜修有孕後,柔則奉旨入府(沿用原著設定非自願),二人之前從未見過,雍正對她一見鐘情,求太後冊封柔則為福晉,太後不能違拗其心意。宜修心情郁結中生下孩子,皇子胎裏不足,三歲去世了。
這裏結合清朝的一些制度說一下我個人的猜想,那就是純元為什麽「奉旨入府」。
清朝很少很少很少有側福晉扶正的例子,我只查到一例是清朝入關前,皇太極的側福晉烏拉那拉氏阿巴亥,是側福晉扶正,還不得善終。入關後這種基本絕跡,據說是為了防止妻妾相爭,幹脆徹底斷了側福晉扶正的念頭,如果嫡福晉去世,就重新選秀,寧可從外面再娶進來。
或者太後為了烏拉那拉氏的榮耀準備改改這種潛規則,但當時的皇帝(康熙)明顯是不樂意的,因此才有了有一個非常詭異的旨意,讓未嫁之身的純元奉旨去照顧有孕的妹妹,就是暗示太後和烏拉那拉家,你們拿一個庶女當我兒子的嫡福晉,是不是看不起老子,趕緊給我換嘍。
也可以看作是貼合歷史的bug,反正當時的四阿哥對純元是非常喜愛的,以至於他承認是他執意要讓純元做福晉。
而端妃、皇後、太後也都在側面承認純元的善良和笨笨(好聽的說法)
這是最直接的證據,以這三巨頭的心機之深,眼光之毒,都承認純元的性格善良柔軟,可見是真的。反之,如果純元都心機真的這麽深,怎麽可能被宜修輕松害死一屍兩命呢?
皇後曾經說過,純元死了還能像以前一樣護著她,幫著她,就說明純元在家的時候對宜修是很不錯的,就是因為大豬蹄子的騷操作,宜修才恨上了純元。
一些快問快答:
- 純元是不是喜歡果郡王
謠言。
推算一下年齡,電視劇開頭皇帝40歲,果郡王25歲,那麽純元成親的時候,果郡王才5、6歲,放過這個孩子吧。
2. 純元入宮的時候是不是跳舞故意吸引皇上
姐妹,你看看甄嬛跳輕鴻舞的時候穿的是輕紗舞衣,才能翩若驚鴻婉若遊龍,而冊封時候穿的是毛熊一樣的大禮服,誰能穿著那麽厚的大衣服在北京的冬天穿花盆底跳驚鴻舞啊,那應該是叫毛熊之舞,胖如橘貓壯如冬熊。
3. 純元是不是故意穿的很華麗吸引皇帝
不是。
原著裏是以朱家嫡女,將軍家的待定正妻的身份拜見未來皇後,所以按品大妝,而且甄嬛在原著裏是貴嬪,位份大致相等。
在電視劇裏,其實姜忠敏說的是:「那件衣服頗有吉服的儀制」,而且後面還跟了一句「和娘娘的這件不是很像,只是現在只有這件抵得過」。
很多人看到這裏,就在心裏直接給純元定性了,把這件衣服=封妃的禮服,其實根本沒那麽高的規格,連平替都算不上,美妝博主說MAC某色號是TF的平替,不代表MAC=TF。
蔣忠敏這句話說的非常曖昧,就是在引甄嬛上鉤,反正你穿也要穿,不穿也得穿。
4. 宜修的孩子去世和純元有沒有關系
沒有任何關系,宜修是懷孕的時候被大豬蹄子氣到了,又早產傷身,孩子生下來身體不好,三歲的時候發起高燒,這在古代沒有青黴素就是不治之癥。
不治而死的意思是「病了沒有治好,去世」
5. 純元為什麽罰跪側福晉
這點電視劇和原著一樣,說兩個側福晉對純元大不敬,這在古代是很嚴重的罪名,為什麽要罰跪兩個時辰(4小時),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作者榴槤子分不清古代的時辰和小時的區別,她以為一個時辰=1小時,其實她想要表達的2個小時。
第二個說法是,因為古代宮廷女子不能被隨便毆打(夏冬春不服),打壞了身體以後留疤了就不能侍寢了,所以就以「不傷肌體」的體罰為主,比如罰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