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對於有心理問題但不願意接受心理咨詢的人,心理咨詢師是否能給到有效的幫助?

2021-03-02知識

看你自己是什麽樣的職業狀態的咨詢師

假如你已經是資深的咨詢師,不缺來訪者,那你當然不需要做什麽。

假如我們自己還是個小白,還在學習階段,又沒有個案還學人家大咖,說不求不助,你不是把自己玩脫了嗎?

就講我自己個人的體會吧,我在學校做咨詢,也有很多學生是不願意來心理求助的,或者來了也不願意心理咨詢。

有些學生,做了很多工作,人家還是不願意接受心理咨詢,那麽經過風險評估後,如確實沒有風險,就告知有需要可以再來咨詢就結束。

剩下的大部份學生都是會透過工作得到幫助,有些學生就會轉為真正接受咨詢的來訪者。

我會做什麽樣的工作呢?

1.問事實性問題,通常會把學生的很多情況多做一些了解,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會覺得老師確實比較有耐心,問很仔細,體現出專業性,他自然會相信你。這個部份很考驗咨詢師的基本功,不僅要有很好的共情能力,而且問的問題要能夠體現專業性,因為很多學生自己去看過醫生,也查過很多資料,所以你專不專業他很能聽得出來。2.問啟發性問題,有些問題本身也會給學生帶來其他的思考,促進他去考慮一些他之前沒有考慮過的方面,比如說,將他現在的情緒和他的家庭關系做聯系,將他現在的情緒和他對未來的焦慮做聯系等等。透過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明白他現在的情緒狀態或者負面情緒,也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也就是說不是透過簡單的轉移註意力或者等待就能夠解決的,需要和專業人士一起探討,會更好的理解。

3.宣講心理咨詢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設定。例如說心理咨詢是如何工作的,如何起效的,它的作用結果,局限性等等。工作設定包括一些基本的工作流程,例如說時間安排,工作的內容,比如說探討情感,自由聯想……大部份同學都對心理咨詢有一些了解,不過往往都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會存在一些錯誤的部份。所以需要我們咨詢師把這些基本的設定、過程清清楚楚的講出來。

如果說學生不願意做咨詢,也並不等於說咨詢師什麽事情都不做,假如說經常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我們也可以主動到他的班級或者社群去做宣講,提高其他同學的相關意識和知識。

比如說總是有宿舍矛盾發生,那麽可以到班級裏邊或者學院進行宿舍關系的相關系列心理健康講座,讓同學們了解宿舍矛盾發生的原因以及緩解的措施。這既可以直接對當事學生有些幫助,還可以改善或者緩解他周圍的環境,對他也有幫助。

咨詢師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和人脈,去邀請其他的專家來進行講座,或者到學校坐診咨詢。因為學生可能不認同心理咨詢的知識和方法,但可以透過其他學科例如教育學的、社會學的理論和知識來去解釋同學們的心理困惑,疏導心理問題。或者同學們可能不信任學校的心理老師,那可以邀請醫生來做講座或者問診,有些同學可能更願意跟校外的老師去述說自己的困擾,或者是求助校外的醫生。

總之我們的態度很重要,有心理問題最好得到得到幫助,對他的成長肯定更有作用。但是這過程當中我們做的太多就會給來訪者壓力,有點變成強制人家做心理咨詢。但是我們做的太少也不好,不符合倫理,同時也不利於自己的專業成長。假如說沒有來訪者,於是我們就認為不求不助,去看書,去報培訓,那其實還不如主動去多做一些,開發些來訪者。實幹才能帶來真知。

至於說幹的多和幹的少之間的度如何去把握,肯定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對不同的從業階段的咨詢師這個度是有變化的,就像我前面講的,你是小白,你就要多幹一些,主動一些,你是資深咨詢師,你可能就會更多的去等待。對不同的來訪者也不一樣,有些來訪者你主動一些,可能很可能他就會願意接受你的幫助,而有些來訪者你可能就要更被動,給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