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亂世佳人】中白瑞德真的愛郝思嘉嗎?郝思嘉對衛希禮的愛是因為得不到的執念嗎?

2021-11-23知識

1)

大概十歲的時候第一次看亂世佳人,當時完全是把它當愛情片看的,十歲的我就想不明白,艾希禮有什麽好的,幹啥啥不行,還動不動哭唧唧,瑞德船長那麽帥,那麽男人,郝思嘉是瞎的嗎?

十七八歲的時候看亂世佳人,我的理解也左不過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那一套。

郝思嘉是遠近聞名的美人,她善於並且熱衷於調情,幾乎所有男人都被她搞得神魂顛倒的,只有艾希禮是她一直搞不定的男人。

這個她搞不定的男人,娶了她看不上的女人——媚蘭,郝思嘉於是更介意了。她總想著「撥亂反正」。

再加上她跟艾希禮成了姻親,戰後甚至一起住,擡頭不見低頭見,艾希禮始終在那裏,活成了郝思嘉心頭的白月光。

直到媚蘭死了,死之前還拜托郝思嘉照顧艾希禮,也就是說,郝思嘉可以正大光明地對艾希禮下手了,她卻突然覺得索然無味,這時候她幡然醒悟,意識到她愛的完全是自己的想象:

「我愛的是我自己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當艾希禮騎著馬過來時,他是那麽英俊,那麽與眾不同,我就給他硬套上了那身衣服,也不管是不是合身。於是我就看不見他真正的模樣。其實我一直愛的是那身衣服,壓根兒不是他這個人。」

這是比較「言情小說」的解讀法。

但我最近重新看亂世佳人,又有了新的理解,郝思嘉會癡迷艾希禮——是作者一個富有深意的安排,是一個「叛逆者」對「殉道者」奇妙的感情。

2

在講郝思嘉和艾希禮的這些事之前,需要先做一個小小的科普。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小時候一樣,看亂世佳人的時候覺得世界觀都被顛覆了——

亂世佳人的故事背景是在南北戰爭時期,不是說北方自由州為了解放黑奴,所以才跟南方蓄奴州展開內戰的嗎?那,不應該是南方理虧嗎?為什麽光看電影,感覺南方紳士們正義凜然得很。

電影的開場,是一個發生在艾希禮家莊園的聚會,在這個聚會上,郝思嘉跟艾希禮表白被拒,同時還被瑞德偷聽到了。

但除了這個言情經典修羅場之外,這個聚會上還發生了一件事情——南北戰爭即將開打,南方的紳士們都信心滿滿,只有瑞德對南方的前途表示悲觀。

為什麽南方紳士們(包括艾希禮在內),會產生這種迷之自信呢?
而且,不是說南方莊園主剝削黑人,黑人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嗎?可是亂世佳人裏,郝思嘉的奶媽可有地位了,不像奶媽,倒像是管家。

郝思嘉的母親死後,她甚至有「代司母職」的意思。

最荒謬的一幕出現在電影中間,南北戰爭進行到後期,郝思嘉在街上遇到以前家裏的黑人工人,他表示自己要去參軍了——對,是參加南方軍隊。我小時候看傻了——人家要來解放他,他要打人家?


3

所有這些疑問,都需要先解答一個終極問題,南北戰爭為什麽會打?

首先排除一個錯誤答案,就是為了解放黑奴。

畢竟,1861年戰爭就開始了,1863年,林肯才頒布【解法宣言】,宣布要廢除奴隸制。

南北戰爭為什麽會打,要追溯到罪惡的奴隸貿易時期。

中學歷史課本上就講過,英國人在發現美洲後,開始大搞「三角貿易」:他們從本國出發,裝載果酒、煙草等雜貨,在非洲換成奴隸,再穿過大西洋,到達美洲,把奴隸賣給莊園主,買來蔗糖、煙草和棉花等一系列「農作物原料」,然後返航。

後來奴隸貿易停了,但美洲提供工業原料給歐洲,歐洲把這些東西加工成工業品再返銷給美洲的模式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美國南方土壤肥沃、氣候炎熱,所以當地形成了很多的大型種植園,郝思嘉心心念念的「塔拉」就是這其中的典型。

南方莊園主簡直有點英國簡奧斯丁小說裏的鄉紳那feel了。

那與此同時,北方在幹嘛呢?搞工業。

工廠、鐵路、汽輪、布匹……轟轟烈烈。

1817~1825年,伊利運河的開通連線了紐約和五大湖,這個工程使得各地的農產品可以相互運輸了。

要想富先修路,一旦各地可以「互通有無」,每個地區就可以只生產單一的、最適合當地的農產品。農業開始專業化和商品化。這一步也意味著,北方已經步入了市場經濟時代,而南方還是一個農業社會。

4

於是摩擦開始了。一個重要的分歧點,是關稅。

北方希望提高關稅,保護「民族工業」。因為北美的工業畢竟剛起步,肯定不像歐洲工業品那麽價廉物美,只有提高關稅,原生的工業品才會有競爭力,才能有更廣闊的市場。

而南方不樂意,為什麽?因為南方跟英國的經濟往來密切、友好,英國人買走他們的棉花,賣給他們便宜的工業品,他們就安安心心種棉花,這樣有什麽不好的呢?

而北方一旦對英國提高關稅,英國必然也會報復性地對美國整體提高關稅,那南方的棉花賣到英國,加了關稅後價格也變高了——全世界也不止美國南方會生產棉花,你貴我就買別的唄——銷量肯定受損。

賺得少就算了,這還意味著,南方以後買東西,要麽買加價後的進口貨,要麽就得乖乖買北方制造的產品。

南方人一算這個賬,怎麽算都不劃算,他們想,憑什麽?

5

當然南北雙方還有很多的爭奪:關於人:北方覺得你南方種植園把那麽多黑奴關著摘棉花,太浪費了,你把他們放出來到工廠幹活多好啊。

而且一旦黑奴成了自由人,就擁有購買力了。

又開啟了新市場。

關於地盤:當時美國拿到了西部一大塊地,這些地盤是拿來修鐵路造工廠,還是種棉花搞農業,雙方也爭執不休。

北方覺得南方搞蓄奴不道德,南方覺得北方工人每天在暗無天日塵土飛揚的工廠裏搞996,又比黑奴好到哪去?

總之,1860年,隨著林肯上台,矛盾激化了。

南方說,那我們各忙各的吧,我們結束聯邦——

南卡羅來納州透過「獨立宣言」,其他各南方州緊跟其後,並於1861年成立「南方同盟」,推舉傑弗遜·戴維斯為總統,南北戰爭正式爆發。

6

強調一點,當時美國,憲法規定,各個州是允許自由結束聯邦的。

也就是說,南方軍隊從程式上來說,確實沒問題。

但北方聯邦不想放人。

畢竟廣袤、富裕的南方意味著原料、人力、和市場。所以在南方宣布獨立後,北方聯邦政府不僅占據著南方要塞山姆特堡不肯走,還增兵了——於是,南方軍隊開了第一炮。

就這個開頭來說,南北雙方半斤八兩,也談不上誰更正義。

所以是不是能夠理解,亂世佳人裏的李將軍(勞勃·李)被奉為英雄。甚至有人為這位悲劇性的李將軍建了雕像。直到2020年,里奇蒙的李將軍雕像被潑了紅色油漆,寫上BLM(Black Lives Matter」,即「黑人的命也是命」)。

7

亂世佳人剛開始,在艾希禮家聚會的時候,南方紳士們都覺得能速戰速決,因為當時南方軍隊素質更好,而且英法看熱鬧不嫌事大,還給予了南方同盟支持。裏頭只有瑞德一個人潑了冷水,他雖然是察爾斯頓人,也是南方典型的「老派有錢人」,但他意識到了懸殊的工業實力差距:

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年產值15億美元,130萬工人,22000英裏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工業薄弱,年產值1550萬美元,工人僅11萬,鐵路也只有9000英裏。也就是說,這是南方一場註定覆滅的戰爭。

真的像原著【飄】裏寫的那樣:一切註定隨風而逝。

8

這一次看亂世佳人,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郝思嘉這個女人,真的,不愧是她——

嘴上說著對塔拉有感情,要重建塔拉,但她在第二段婚姻期間,也就是她搶了妹妹的前男友之後,因為她的第二任老公有一家小小的木材店,郝思嘉開始玩命賺錢:

當時南方百廢待興,正是賣木材的好時機,她於是開了一家木材廠,僱用的是犯人,跟北方人做生意。

也就是說,心心念念回到塔拉的郝思嘉,幹起資本家的活來那叫一個順手。

而她的朋友們,要麽死在戰場上了,要麽像艾希禮這樣,日漸消沈。這個細節非常有意思。我在寫這篇推文的過程中查資料,看到一個最有趣的說法是,南北戰爭是美國土改。

在土改過程中,「地主階級」要麽肉體被消滅了(戰死沙場),要麽階層下滑變成了工人,要麽像郝思嘉這樣轉化成了資產階級。

這個細節對理解郝思嘉這個人特別有幫助,她是一個多麽地,對宏大敘事不感興趣,卻又能夠在任何時代如魚得水的人啊。

她一開始就對這個戰爭很反感,因為戰爭意味著變化,會毀掉她的小日子。戰爭進行到後來,越來越慘烈,她無動於衷,照顧傷員的時候,她聽著他們的慘叫聲,她的反應不是同情和責任,而是太慘了我受不了了我要跑路。

南方戰敗了,她覺得也挺好的——艾希禮可以回來了。她跟北方人做生意,迅速地融入了「工業社會」,不帶一點心理包袱的。

9

但同時,郝思嘉對種植園有無限的眷戀:因為那意味著家園、秩序和回不來的無憂無慮歲月。

這種眷戀主要體現在她對塔拉和艾希禮的執念上。郝思嘉為什麽喜歡艾希禮,因為作者要安排她喜歡他——這不是一句廢話,艾希禮身上凝結的,就是那種南方紳士溫和、禮貌、腹有詩書教養的氣質——雖然不能轉化為生產力就是了。

郝思嘉是割裂的,她身上繼承了父親務實、肯幹、一種「蠻勁」,同時她又向往母親那種南方淑女的樣子:總是待人和氣,默默奉獻,是附近有口皆碑的好人。

人喜歡的異性,常常就是那個「想成為,卻無法成為的自己」。

不過我覺得——郝思嘉雖然口口聲聲想當母親一樣的淑女,但我覺得這種鬼話她就是騙騙自己,好讓自己心裏好過點,表示自己身上仍有家教的殘留——這就跟周樸園懷念魯侍萍也沒什麽區別了。

郝思嘉真正想要的如下

10

但其實擰巴的不止有郝思嘉,瑞德不擰巴嗎?

瑞德在這仗還沒打的時候,就預見了南方必敗的結局。

但是戰爭末期,他護送郝思嘉和媚蘭回塔拉,快走到的時候,他表示,就到這吧,我要去參軍了。

這一筆真的,神來之筆。

從故事性上說,瑞德護送郝思嘉到家,肯定沒有他半路離去更有看頭,這就給郝思嘉獨自重振塔拉埋下了伏筆;

從人設上說,一個南方大家族的叛逆者,一貫地嘲諷集體主義,在戰爭期間走私物品大發橫財的這麽一個人,突然要投身一樁註定失敗的事業,要為了註定失落的南方而戰鬥。

他整個人就從一個投機者,變成了一個「看透了一切的無意義,卻還是躲不過使命感」的悲情英雄。

從倆人關系合理性上說,也暗示了,瑞德雖然一直愛慕郝思嘉,但跟那些被她迷得頭暈腦脹的小男孩不一樣,他不是任由她擺布的。

再從合理性上說,瑞德作為南方上流社會的一員,除了錢,他更追求的是榮譽。

他跟郝思嘉其實不全然是一類人。郝思嘉是鄉下姑娘,而且她真的跟傳統格格不入,畢竟女人在南方傳統文明下要縮手縮腳當淑女太煩了,所以結尾郝思嘉幡然醒悟她不愛艾希禮——我覺得也暗示了她意識到她其實是屬於新時代的;

反觀瑞德,在南方文明即將崩潰的前夜,他終於流露了對它的不舍,大家族的逆子,到底也是大家族的一員。

所以細心地會發現,雖然是「情敵」,但瑞德沒有流露出對艾希禮的輕視,其實他反倒更能欣賞艾希禮身上那種「文明的痕跡」。

11

2020年,亂世佳人一度被下架,因為裏頭過度美化南方種植園,把莊園主跟黑奴的關系,描繪得簡直像一家親。這種情況可不可能存在?可能的。

這就跟中國古代買賣丫鬟,賈府丫鬟日子也過得不錯呢,比外面小門小戶的小姐過得更滋潤。但你說這是不是剝削?那肯定。最後HBO重新上架了亂世佳人,表示「好萊塢經典電影反映了它們制作時的社會背景,並邀請觀眾在當下觀看時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

12

我一開始也覺得這種政治正確有點過。

但仔細想想,這些年來,我反反復復地看亂世佳人,但總是把它當愛情片,當大女主片來看,我相信很多觀眾跟我一樣——這對一些群體來說,確實是殘酷的,龐大的痛苦被視而不見,我們只盯著人格和美貌都熠熠生輝的女主角。

1940年,電影裏飾演「黑人嬤嬤」的海蒂·麥克丹尼爾斯 Hattie McDaniel憑借這個角色得到了奧斯卡獎。

這是第一個黑人奧斯卡獎獲得者。

然而諷刺的是,由於當時的種族隔離政策,她甚至無法跟其他嘉賓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