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看待【夢想改造家】最新一期設計師陶磊引起的爭議?設計師應該遵循什麽樣的設計原則?

2021-11-23知識

自己也是設計師,也做過一些鄉村建設計畫,首先農村建「小洋樓」作為吃瓜群眾我覺得沒問題大家愛怎麽建怎麽建,但現在回到鄉村全是歐式「小洋樓」,已經成為了潮流真的讓人痛心疾首,作為設計師我不能成為抹殺自己民族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幫兇,我的計畫也會盡自己的力去引導業主看到我們自己的建築也是很體面很舒適的。

但是陶大師的做法確實也不太能適應鄉村,鄉村建設確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材料,施工工藝,施工條件,現場管理,鄰裏關系...很多問題需要考慮。我真的很好奇這樣的一個計畫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設計師是怎麽想的,去完整的看了節目。

要客觀的來說設計師是有水平的,很多地方可圈可點,空間上也沒什麽問題,紅磚的砌築手法上都下了大功夫,確實也做出了排列的美感,但在最終的呈現上室內的裝飾的美感沒能做出來,關鍵問題還是出在材料上面。

理論和想法都是很好的「建築最能打動的地方就是用它真實的材料和真實的建造來體現建築本身,而不是靠額外的裝飾來做它」結構本身就是裝飾本身,這些理論都是沒問題的,但是建築的靈魂是建築裏的人賦予的,脫離了建築使用者本身這就是耍流氓,關鍵你讓農村老頭老太太去適應你的美學體系?讓他們接受這樣的理論?

這是我在鄉村剛做完的一個計畫,我不敢說有大師們這麽有藝術性這麽有深度,但我自己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我知道作為一個在農村生活的人最大的一個需求就是:體面。這是不能夠忽視的,不管你設計師是什麽樣的大師,在這裏你的設計就是要服務於人,而不像是在城市裏拿著資本家和富豪們的錢來肆意的表達自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有再多好的理論,放到現實裏受制於材料和施工工藝農村它就是實作不了,像我們這種做了很多年的設計師,很容易就能在農村做出一個體面舒適的房子,本來有更好的跟符合民情的方式,非要去搞那麽些幺蛾子。

這是一棟百年的古宅,也是村裏僅剩的一棟古宅了,大家都紛紛蓋起了大平房,小洋樓,沒人還願意住在這樣的老房子裏。
老房子的已經非常破舊了,結構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因為房子年代實在久遠,結構也出現了安全隱患,最後我們選擇重建。

作為設計師,說實話我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如今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城市化,鄉村也越來越沒有鄉村的樣子,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每年回家過年那個兒時記憶裏的家鄉也越來越陌生,家家都在蓋「小洋樓」,人人都在追求西方化,一個民族文化的沒落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先輩們留下的美好事物,都被通通推翻和否定,一個民族幾千年的沈澱飛快的被洋文化覆蓋。眼看就快消失殆盡,我很想盡力留下點什麽。但之所以老百姓們會選擇小洋樓,就還是一個詞:體面。所以在沖突之下要想辦法去追求二者的平衡,得先滿足業主「體面」的需求,的想辦法讓大家開始覺得住我們中式的建築才叫「體面」,我們得在這裏種下這顆種子。

老房子原來砌墻用的磚是白色的,經過一定的年代後還是很漂亮,現在已經完全沒有生產了,但是這承載了一段歷史,如果要恢復曾經的那段歲月,這個特征也必不可少。所以我們盡量的保護性拆除,把拆下來的老磚都收集了起來。
然後把拆下來的老磚再砌回到建築的表面

經過重建後老房子恢復了曾經的榮光。

房子建成,當村民們來參觀的時候,我默默的站在旁邊聽取著大家的評價,大家再一次認可了老房子的價值,連跑出跑進的小孩子都大喊著:這房子好漂亮。我想我及格了,滿足了業主和大家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我的情懷,希望未來也還會有人能拉著孩子的手在這房子前面講述老一輩的生活,希望他們不會忘記我們的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沈澱下來的寶藏不要被遺忘。希望種下的這顆種子能讓村民們開始發現,住中式建築也是很體面的。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設計師,從真正的專業角度來分析,這樣的設計說實話也談不上什麽藝術性,也談不上有多高深,相信很多設計師也都能做得出來,我不用非得把自己的設計理念發揮到淋漓盡致,但這樣的居住空間我相信它會溫暖著住在裏面的人。

我做這個房子的造價連紅磚房132萬的一半都不到。一百多萬的房子在農村是什麽概念?大師們天天服務著動輒幾千萬上億的計畫,對這點錢可能還覺得預算緊張,但各位農村出來的應該都很清楚,一百萬這是一個多麽巨大的數位。

對比兩個房子的預算並非是要踩誰捧誰,還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我想表達的是本來有更省錢就能做出80分效果的方式,設計師非要追求剩下那20分,為了建築的語言的表達把預算都花在了建墻上,設計師一意孤行的灌註自己的理論,建築師裏有這麽一個小眾派別就是強調結構與裝飾一體,甚至覺得「裝飾有罪」。

看了節目,陶設計師在節目裏是很認真負責的,對現場建造要求也很嚴格,但是用力過猛或者說力用錯了地方,每套理論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局限性,過於執著的信奉某套理論,想用套理論去解決所有問題,最後必然要失敗,甚至用這套理論做了惡。

裸露的粗糙表皮,重復排列的紅磚確實有它的美感。但請問一個農村老爺爺有心思欣賞這種美嗎?一個生活在優渥環境裏的設計師,天天接觸的都是些高大上的東西,需求達到一定層次的滿足之後自然會開始欣賞粗糙自然的美感,關鍵人老頭這輩子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花了132萬就是為了房子能舒服體面一些,結果您又讓人住回去了?

還有請問這房子美嗎?大量的預算全部花費在磚墻的砌築上面了,那麽復雜的磚墻系統,最失敗的就是這個紅磚,設計師最後一定要堅持用原生的磚,說為了建築的在地性,為了節省預算,但這磚真的糙啊,您花這麽大功夫做的墻,結果上這麽糙的磚,不全毀了嗎?既然這樣為何不及時調整設計方案?不要執著於紅磚

室內的效果全毀在材料上了,但凡用效果好一些的紅磚,木材不要刷這麽醜的漆,地面自流效果做不好可以考慮換成水磨石,其實出來的效果還是會不錯的。

比如這個案例可以看到紅磚是有美感的,關鍵用的磚得幹凈,像這個圖裏一樣,同樣是紅磚,設計師固執己見一味追求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東西,堅持不用外地磚,導致最終效果差強人意,始終房子不是設計師本人住啊,全當自己的試驗場了。

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裏人,住這樣的房子裏誰體面得起來?在這樣的浴室裏洗澡誰開心得起來?唯一能說得出去的132萬造價,最後也變成了這個笑話裏最響的一個包袱。

這幾個圖要是你不說的話,估計大家都以為是房子改造之前的。

做設計師的大家也能理解有一些計畫確實會有完全脫離自己控制情況,最後在甲方的謎之自信操作下做出一些反智行為,遇到這種情況我往往就和甲方說我只有一個要求:千萬不要說這個計畫我有參與過。

一個計畫做成這樣,不會是設計師一個人的責任,其中的原因我們也不得而知,但如果設計師本身不能認可這樣的設計,相信總有辦法的,建設過程中發現苗頭不對就調整方案,調整材料,實在失控,至少也可以選擇結束,或者要求不要冠自己的名,如果我是設計師的話,我很明白這種計畫播出去,自己肯定要被罵的。最後既然冠了設計師的名,也播出了,設計師還出境了,說明設計師本人可能多少有點不知自,也許還覺得自己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