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是白底黑條紋,那麽性情不穩定的斑馬說不定就要向你抱怨了。
斑馬:我的皮毛和條紋多麽漂亮啊,你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一模一樣的花紋了。
雖然各有各的好看,
但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我們的底色都是黑色!
01 斑馬的條紋
對於斑馬條紋的成因,科學家們的意見比較統一。學界認為,斑馬身上的條紋一般形成於雌斑馬的妊娠早期,也就是說,斑馬的條紋是 「從娘胎裏帶出來的」。
在胚胎發育期間,斑馬 身體各部位的發育情況不同 ,所以幼崽出生後,身體各部位所呈現的 條紋也就有了長短寬窄之分。
除了作為同類之間相互辨識的主要標誌,科學家認為,黑白條紋還是斑馬在演化過程中形成的 保護色 ,這是它們保障自己生存的重要手段。
贊成這一理論的人認為:在開闊的草原和沙漠地帶,這種黑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在陽光或月光照射下, 反射出的光線各不相同,起到了模糊或分散其體型輪廓的作用 。
並且,地球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些條紋不明顯的斑馬,但都因為天敵的捕殺而逐漸滅絕了。
也有研究人員對保護色這一理論持懷疑態度,他們研究分析了非洲草原上的生態系,以及主要食肉動物的捕食數據,發現實際情況跟假設似乎有些出入。
研究發現, 獅子和獵豹等捕食者往往在很遠處就能釘選獵物 (還沒來得及看清楚條紋等細節)。
而且,分析數據表明,非洲獅捕獲斑馬的比例要高於普通野馬或野牛。這樣一來,保護色的說法就有些站不住腳了。
02 斑馬的「防蚊機制」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發現,斑馬的黑白條紋確實 是名副其實的保護色 。
只不過,這副皮相迷惑的不是獅子、獵豹等捕食者,而是無處不在的 牛虻、刺刺蠅等蚊蟲 。
可不要小看這些小個頭的蟲子,它們身上可能 攜帶著各種病菌 ,這些病菌會給動物造成錐蟲病、馬傳染性貧血、非洲馬瘟等致命疾病。尤其是刺刺蠅,它們最喜歡叮咬馬、羚羊和其他單色動物。
而 皮膚相對較薄的斑馬,全靠演化出黑白條紋這種防禦手段,才逃過一劫。
為了弄清楚斑馬的 「防蚊機制」 ,科學家們進行了各種實驗。他們甚至給普通馬兒披上黑白條紋的「馬甲」,來檢驗這種條紋樣式的防蚊效力。
研究數據表明, 蚊蟲在黑白條紋的「馬甲」上降落的頻率 比純白或純黑「馬甲」的 更低 。這是為什麽呢?
原來,黑白條紋並不能直接防止蚊蟲發現斑馬,但卻可以 阻礙它們降落。 當蚊蟲靠近斑馬準備降落時,往往會「忘記」減速,從而一頭撞在斑馬身上。
科學家猜測,斑馬的 黑白條紋混淆了蚊蟲的視線,導致它們在臨近降落時對距離判斷失誤,從而造成「翻車事故」 。根據這一特性,研究人員正在著手開發出新一代的戶外防蚊裝置。
03 斑馬其實是黑色的
不管是平原斑馬、山斑馬還是細紋斑馬,它們看上去都是白底黑條紋。然而, 斑馬的皮膚其實是黑色的 ,我們平時看到的 黑白條紋都是斑馬毛發的顏色 。
斑馬的淺色毛發一般都比深色毛發多,比如 它們的腹部通常是白色或者淺色,所以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白底黑色。
為了搞清楚斑馬 「黑毛變白」 的奧秘,科學家對斑馬毛發中的黑色素細胞進行了研究。
事實上, 斑馬的每一根毛發 ——無論是黑色還是白色——都是從一個 充滿黑色素細胞的毛囊中生長 出來的。
黑色素細胞的數量決定毛發和皮膚顏色的色素。大量黑色素堆積會導致毛發顏色變深,例如深棕色或黑色;而黑色素缺失會導致毛發顏色變淺,例如淡褐色或金色。 人類隨著年齡增長,頭發變白也是同樣的道理。
斑馬的黑色皮毛充滿黑色素,但白色皮毛中卻不含黑色素。
這就意味著,對於斑馬來說, 毛囊的預設狀態是長出黑色毛發, 而長出白毛條紋的毛囊 「關閉」了黑色素細胞 ,不產生色素。
遺憾的是,科學家對斑馬生成黑白條紋的具體生理機制尚不清楚,但他們在其他動物體內發現了相關的線索。
比如,非洲條紋小鼠 身上發現的Alx3基因。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基因在小鼠的淺色毛發上更活躍。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 Alx3基因間接抑制了黑色素細胞的生成,造成動物的毛發顏色變淺。
生物學家Michael Levine預測說:「很可能Alx3基因將被證明,在大多數甚至整個哺乳動物中都是一種重要的色素條紋調節器。」
導致斑馬呈現獨特條紋的也是Alx3基因嗎?目前學界還沒有定論,科學家們還在進一步的研究中。
【好奇號】 是一本全領域少兒通識雜誌,每期雜誌包括四大板塊,覆蓋科技、自然、歷史、文化、文學五個領域。【好奇號】也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少兒通識雜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