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朱元璋要承認元朝是正統呢?

2022-08-13知識

元明革命,與其說是民族革命,不如說是階級革命。元末的階級矛盾遠遠大於民族矛盾,甚至很多所謂的民族矛盾,其實質也是階級革命。

例如劉伯溫在我稱之為其革命宣言的【郁離子】中,不止一次以各種寓言形式抨擊元朝的蒙古與色目人躡高位,而漢人卻只能沈淪下僚的現實,但是在他的抨擊中,重點並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因為蒙古與色目的貴族化而帶來的階級矛盾。一直到劉伯溫投奔朱元璋的最後一刻,其實他還是希望元朝能夠變得更好,更加重用漢族知識分子的。

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麽那麽多人認為朱元璋不應該承認元朝是中華正統,因為華夷之辨麽?

實際上,從公元938年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到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再到公元1368年大明建國,北方大部份地區在四百三十年的時光中,都是處於我們所說的「蠻夷」統治。如果我們按三十年一代人來算,四百三十年也就是十四代人,很多人認為,別說十四代人,即使千萬代人,你也不應該忘記自己是華夏人。

實際上,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知識分子,都是容易遺忘的。老百姓沒太多華夷之辨,只要有人能讓他們豐年能溫飽、饑年不免於死亡,他們就覺得很滿足了;而知識分子,也是容易馴服的,錢穆在【讀明初開國諸臣詩文集】中很疑惑的一件事是:

當漢高之興,人盡曰暴秦當亡。而明之崛起,為之下者不欲言暴元,又不忍言胡元。

元末明初之時,知識分子對於元朝的感情是相當深厚的,無論是開國文人之首的宋濂,還是謀臣之首的劉伯溫,還是在野詩人之首的高啟,都認為元朝是一個在漢、唐、宋序列之下的正常王朝。

而朱元璋對於元朝的感情更是十分微妙,很多人認為【明太祖實錄】「檄諭齊、魯、河、洛、燕、薊、秦、晉詔」中的: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是一種常態化思維,其實,這是一封獨一無二的詔書,在建國前朱元璋所有的對內詔書中,以「胡虜」稱呼元朝,十分少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元朝和漢唐等,並無二致,他的大明取代大元,也只是「湯武革命」的一種。

漢唐及元 ,懦君承祖業,權由奸佞所持,因有大赦之說。 【赦宥詔 】 洪武七年十一月
「洪武元年」秋七月戊子,廖永忠下象州,廣西平。庚寅,振恤中原貧民。辛卯,將還應天,諭達等曰:「中原之民,久為群雄所苦,流離相望,故命將北征,拯民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孫罔恤民隱,天厭棄之。君則有罪,民復何辜。 前代革命之際 ,肆行屠戮,違天虐民,朕實不忍。諸將克城,毋肆焚掠妄殺人,元之宗戚,鹹俾保全。庶幾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 伐罪安民 之意。不恭命者,罰無赦。」

甚至,朱元璋對於自己光輝的、被後世高舉為「民族革命」的起兵之事,也從來只是強調自己被逼無奈而從亂軍,最後群滅了作亂的各路草莽,從而得上天眷顧,繼承大統。這種無可奈何的感情,無論是在朱元璋描述自己、還是描述嶽父郭子興的起兵之路,都是著重強調的。

在描述自己投身義軍的原因時,朱元璋很無奈的說:

上以四境逼迫,訛言日甚,不獲已。乃以閏三月甲戌朔旦抵濠城,入門。【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

在描述自己嶽父郭子興起兵的原因時,朱元璋表示,我們家老丈人當初起兵並不是想主動的造反,而是被人騙了,在朱元璋親自過目的【滁陽王廟碑】,其表示:

元末民間有造言者, 王誤中其說 ,信之甚篤,忽不事業,而 妄散家財 ,陰結賓客。

誤中其說 」、「 妄散家財 」,體現了朱元璋構建的一種郭子興無奈起兵的想象,因為在朱元璋心目中,他們真的只是起兵造反,而不是所謂的「民族革命」。

這種對元朝的微妙心理,還體現在其決定北伐之前,對於王保保等人的態度,按照「民族革命」的想象,北伐是一件無比光榮的驅逐韃虜的站在道義制高點的事業,直接喊著「驅逐韃虜」一路推過去就行了,其實不然。朱元璋知道自己北伐的最大敵人是王保保等人,為了讓自己師出有名,朱元璋給王保保等人扣的帽子並不是「韃虜」,而是他們是元朝的「曹操」:

戊戌,上遣使以書送元宗室神保大王及黑漢等九人於元主曰:「曩者,天棄金、宋,歷數在殿下祖宗,故以韃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國與民為主……如以義旗而興為將者,李察罕、張思道、李思齊,雖能殄滅妖寇,功已高,權已重,豪傑之誌在焉?殿下不能誰何,尤甚於 妖人之作亂 也。 蓋其心不異曹操奉漢獻帝於許下 ,殿下豈不知之?前妖人之作亂、權臣之跋扈,非妖人易於作亂、權臣易於跋扈,此蓋殿下不能體祖宗所為,故天將棄之,如棄金、宋之時事,不可救。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五】

因此,朱元璋北伐打的不是異族,而是王保保等曹操之輩。

甚至,朱元璋在其BOSS韓宋政權三路北伐一敗塗地,李察罕攜大勝之勢準備南下橫掃的時候,朱元璋也有過像張士誠一樣歸順元朝的打算,因為朱元璋一直是個非常現實的人,「民族革命」這種弘高理想,連知識分子都不信了,不要指望從小吃不飽飯、十七歲父母雙亡的朱元璋能明白。

關於朱元璋曾經試圖投元的朦朧思想,一直被隱藏在重重黑霧之中。直到在【方國璋神道碑】中流露出了點滴痕跡,方國璋和方國珍是一起起兵的,方氏集團在元朝和群雄之間左右逢源,當朱元璋勢大後,也一邊表面臣服朱元璋,一邊與元朝關系緊密。當至正二十二年,韓宋政權已經搖搖欲墜、大元官軍如日中天時,元朝有招安朱元璋的打算,朱元璋也有效仿張士誠的意圖,於是,左右逢源的方氏集團成了中間人,【方國璋神道碑】記載:

朱口璋侵衡、婺,公計使可使召來之, 二年始得其情 。於是朝廷遣尚書張昶等來,與公會議,至台,將由婺以趨集慶。

可惜,當年李察罕就被田豐等降軍謀殺,直接導致李察罕軍隊四分五裂,無力難顧,並且,方國璋此時也死於苗軍之手。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這時招安之事自然成為了無稽之談,而朱元璋也趁機開始了南方的掃蕩。

參照【方國璋神道碑】並不是想說朱元璋沒有原則,實際上沒有原則是朱元璋的最大的優點之一,他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他對一切崇高而縹緲的東西沒有太大的執著,他可以投奔濠州紅軍、可以成為小明王部下,甚至在情況嚴重時,也可以歸順元朝。

和種族無關,只和利益有關。

關於如何看待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問題,我十分認同蒙古學大家亦鄰真教授的一段表述:

內蒙古的歷史是中國史的一部份。中國歷史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過去時代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多民族的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五十多個兄弟民族構成的國家共同體。中國歷史的全體,是由中國各民族歷史構成的。中國各民族的歷史都屬於中國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近一千萬平方公裏領土上發生的歷史都是中國的歷史。 (亦鄰真【內蒙古古代史中的若幹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近一千萬平方公裏領土上發生的歷史都是中國的歷史 」,只要發生在如今中國國土上的歷史,都是中國的歷史,並不存在什麽朝代的歷史不是中國的歷史這一種說法,元朝的主體是如今的中國,清朝的主體也是如今的中國,為什麽不承認?

我也是漢人,但是我實在不明白有的人對於自己所為的「漢族」身份,那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可能這就是【狂熱分子】中所說的:

一個人愈是沒有值得自誇之處,就愈容易誇耀自己的國家、宗教、種族。

有的人說,我們漢族創造了那麽輝煌的歷史,憑什麽不能瞧不起那些蠻夷?

實際上,當你以為別人是蠻夷的時候,別人也是這麽看你的。

在袞布紮布所著的【恒河之流】(1725年),有關於「五色四藩」的記載(或者說想象):

所謂五色五(四之誤)夷者,有史書中稱,青色蒙古、紅色漢兒、黑色吐蕃、黃色撒兒塔兀勒、白色莎郎合惕雲雲。 此為五色。因語出蒙古,故其余四(色)為(蒙古之)外夷。 亦有書雲五色如前,而四夷者謂獨腳人樽地國、女兒國、胸目人國、狗頭國也。

同樣的描述也出現在佚名所著的【大黃史】(十七世紀中葉)中:

吐蕃金座王有十個兒子,其年長五子未給其年幼五弟分家產,故其年幼五子出走,成為五色國。孛兒帖赤那成為青色蒙古氏,另一子成為白色莎郎合惕(氏),另一子成為黃色撒兒塔兀勒(氏), 另一子成為紅色漢兒(氏) ,另一子則成為黑色唐兀惕(氏)。所謂四藩,即此五(氏)之四為另一(氏)之藩。

一個認為漢人是蒙古人的外夷,一個認為漢人是吐蕃人的後裔。

換言之,就是誰也別瞧不起誰,在各自眼裏,他人都是蠻夷。

這個道理,幾百年前的劉伯溫就已經說得很清楚:

故中國以夷狄為寇,而夷狄亦以中國之師為寇,必有能辨之者,是以天下貴大同也。【郁離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