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孩子會離奇地抑郁?

2020-10-28心靈

【知乎熱門內容】

真實案例。

有一天,一個近親屬忽然說他們的大女兒抑郁了。

女孩才16歲,自我感覺精神越來越差,可能在網上看到類似情況,自我診斷後,瞞著父母偷偷去了醫院精神科檢查——中度抑郁。

她父母在本地小城市交遊廣闊,有醫院的熟人偷偷通風報信,提醒他們多註意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適當引導和開解。

這事要放我的孩子身上,我一定大驚失色蹦起來。

但他們夫妻講述的時候,輕描淡寫,只有三分擔心,剩下的七分全是在表達不可思議,覺得非常古怪而離奇,最後夫妻倆一致得出結論:現在的小孩太脆弱了。

我當時提醒他們密切關註孩子的情緒變化,多聊天開導,他們哦哦哦,敷衍點頭,但可能覺得我大驚小怪,小題大做,估計兩口子也沒放在心上。

過段時間,我又詢問孩子的近況,夫妻倆居然像被我提醒了一樣,啊,那個事啊,哦哦哦哦,沒事了沒事了,可能她前段時間學習壓力大,現在挺好挺好。

好個屁。

那閨女越來越古怪:

——討厭一切親戚,普通親戚就算了,連最親近的直系親屬都討厭,從小照顧她長大的奶奶、姑姑,只要上門去,她擡頭看一眼,不說話也不招呼,直接起身回自己屋,上個月我去,也是一樣待遇。

——沒有朋友,沒有親近的同學,也沒有所謂的小姐妹。

——吃飯口味越來越古怪,刻意追求刺激性,什麽火雞面、螺螄粉、黑暗料理,越辣越好,越酸越好,越臭越好。基本不吃家裏的飯,一天三頓不是外賣,就是路邊攤和飯店。

——成績穩定下滑,從年級前十幾名到現在的一百三十來名。

都說現在小孩的抑郁癥高發,這還是我身邊目睹的第一個,覺得他們家是個很好的觀察樣本:

她父親開個小公司,基本天天在外應酬,他老婆說他從來沒有十一點前回過家,半夜不是搖搖晃晃自己回來,就是爛醉如泥被人送回來。

跟大女兒基本沒交流,唯一的交流是看成績單,指指點點大加訓斥:

——你這成績怎麽能考上復旦,怎麽能考上清華北大?沒有好學歷怎麽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以後怎麽養活你自己?

——每個禮拜給你的零花是500,上學打車,放學打車,天天吃外面的,每個月光你自己的生活費就超過三千,還不算衣服鞋。以後上班一個月掙五千,你連自己都養不活,餓死你。

今年疫情影響,小公司步履維艱,他憋得難受,有時候在家耍酒瘋,脾氣上來六親不認,連他母親都被罵的嗚嗚大哭。

只要他一回家,立刻嚇得兩個孩子戰戰兢兢。

他媳婦開著個店面,生意穩定,又忙店裏又忙照顧才幾歲的老二,對大女兒的成績基本已經絕望了,生活上嚴加管控,學習上放任自流。

每次老大要錢,她也跟丈夫一樣,拿成績單說事:

——我每個月給你2000,你倒是給我考回2000分來啊!

孩子想出去玩,不行,現在社會多亂啊,你一個小女孩,誰知道所謂的同學朋友在打你什麽主意,誰知道你們都去幹嘛,萬一闖禍了呢?那可是影響一輩子的事兒。

想請同學來家玩,不行,嫌亂,嫌吵。

孩子周一到周五正常上課,周六上午補英語,下午補數學,周末上午補物理,下午沒有。

整整一周,基本就半天的業余時間,哪兒也不能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家看電視睡覺,看電視睡覺,看電視睡覺。

除了分數,沒有社交,沒有人際,沒有愛好。

不抑郁才怪。

這孩子的「中度抑郁」出在哪兒?

從父母看來,他們給孩子的愛是滿分100,提供了優渥的生活環境,無時無刻不在督促學習,灌輸各種道理,幾百的衣服幾千的鞋,說買就買,幾千的零花,說給就給。

——你還有什麽不滿足,小小年紀為什麽還會「抑郁」?

——除了你自己不爭氣,脆弱,沒別的原因。

而從孩子的角度看來,父母的愛等於1——錢。

錢是唯一的愛,父母控制著錢,就能名正言順牢牢控制著她的一切,光明正大要求她拿「分數」來報酬。

——父母的愛,是有條件和目的的。

——愛只是手段,目的是「分數」。

時間久了,潛移默化,三觀稚嫩的小孩很容易把「分數」和「活著的意義」,「生命的價值」聯系起來。

——人活著是「手段」,「分數」才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高分數」意味著她的「高價值」,「低分數」意味著她的「低價值」。

——「分數」無形中與「人的價值」逐漸劃上了等號。

這種單一、片面而扭曲的價值觀,讓孩子跟這個世界的錨定聯系無比脆弱,像一張紙,說撕就撕,像一根繩,說斷就斷。

很多父母不理解,僅僅只給了孩子一個耳光,為什麽就要從五樓跳下去,從高架橋上跳下去?

現在的孩子怎麽這麽脆弱?

——不是孩子脆弱,是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的價值觀就是脆弱的。

——他跟這個世界的錨定聯系,簡單而脆弱,片面而扭曲。

換個角度:

你是父母一員,你工作的單位裏,同事冷淡,上司冷淡,老板冷淡,一切以「業績」說話。

沒有親密無間的同事關系,沒有良好和諧的工作氛圍,沒有和大家一起投入某個計畫和難關,並肩戰鬥,身處集體的歸屬感和驕傲感,薪水是這份工作的唯一價值和意義。

上班像坐牢,像受刑,痛苦不堪,天天自我安慰,看在錢的份兒上,忍耐忍耐再忍耐。

試問自己,你和這份工作,這個單位的錨定聯系,是不是也很脆弱?

一旦有另外一份還不錯的工作選擇,或者和同事上司起了沖突,你是不是很容易沖動之下作出決定,說扔就扔,說走就走,說辭就辭?

義無反顧,幹幹脆脆,毫不可惜,甚至都懶得回頭再看一眼。

這是不是跟那些當眾挨了一耳光,跟父母激烈爭吵,一怒之下跳樓跳橋的孩子,一樣決絕?

心理邏輯和行為邏輯上有什麽不同?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

應試教育裏,學習的本質比工作還殘酷——不是看你學會了什麽,做到了多少,是看你能打敗多少人。

如果大人的工作KPI不是看你完成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至少打敗50%的同行,或,打敗公司除了老板之外的所有人。

試問,又有多少大人能開開心心活下去呢?

——給孩子的愛就是愛,純粹一點,幹凈一點,別帶著目的,讓他感受到父母給與的飽滿熾熱的巨大情感的力量。真愛的力量會震撼人心。

——別站在施恩者的角度,試圖用錢來控制和綁架他。生了他就得負責養,這是本分,而不是恩德。

——孩子生下來就是個獨立的個體,不屬於你,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他自己,尊重他。

——讓他自己跌跌撞撞,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人際和社交,放手讓他去探索世界,紮下自己的根系。

——孩子只有父母這個根系,遠遠不夠,風險系數太大,一旦父母一方或家庭出現問題,孩子就像無根之木,很容易被連根拔起刮上天去。

父母最大的責任,就是不斷加強孩子與世界的錨定聯系,幫助和引導他認識朋友,擴大社交,拓展人際,培養愛好,讓這種錨定聯系緊密而不松散,堅固而不脆弱,多元而不單一,復雜而不片面,飽滿而不幹癟。

等他成年後,主根粗壯,深深紮入地下,側根茂密發達,牢牢鎖住大地,自然根深葉茂,再大的風浪都不怕。

心理有隱患的孩子,雖然外表一切如常,但根系被黴菌侵染,樹芯遭受蟲蛀,千瘡百孔,都不用風吹雨打,早晚一天,他自己就會承受不住自重而轟然倒塌。

@鶴邇 , @菡醬

家長天然會把考試成績當成唯一追求目標,因為考試成績是最為省心省事,並且與全社會的價值取向高度匹配的目標體系。而孩子的抗拒與掙紮,則是讓家長放棄對此目標的追逐,所以,越是執著於此目標不惜自我犧牲的家長,帶給孩子的壓力也越大。
所以,自殺孩子比例最高的是教師家庭。

這是徐凱文教授在北大做自殺危機幹預時收集的數據,自殺學生的父母職業分布, 教師、醫護、公務員位居前三。

其中29個教師父母樣本中,27個是中小學教師。

關於徐教授的相關研究,你們可上網自行搜尋。

題外話:

自從在某個抑郁癥問題下寫了個高贊回答,郁友們的私信接二連三,今天淩晨分時,還有個高中女生給我寫了千字私信,講述她的抑郁和痛苦,各位,我還沒徹底走出陰影,心有余而力不足,愛莫能助,恕我無能!

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文字,盡量回答一些類似問題,剖析自己的心路歷程,給你一些有限的借鑒和參考:

1、真正抑郁的人是什麽樣的?

2、你們都是怎麽熬過崩潰期的?

最後,這世界沒有救世主,沒有人踩著七彩祥雲來救你,除了你自己——自救——去看醫生,或,想辦法給自己找樂!

找我沒卵用,我只會用付費咨詢從你身上弄倆錢兒去打麻將,當然,你要是錢多不在乎,歡迎找我聊個幾百塊。

轉個圖,源自微博 @蕎麥chen,看看現在的孩子多絕望。

【記得點贊、喜歡+關註我 @劉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