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歷史上有哪些打臉的故事?

2015-04-03心靈

元至正二十年,天下大亂,朝廷庸臣當道,民間食不果腹,應天府(今南京)算得上少有的安全之地。
這天傍晚,紫金山上的靜覺寺,小僧正要閉上寺門,一香客一腳踏入,稱天黑路險想借宿一晚。
關門的小僧見此人長相兇惡,不敢直接回絕,便讓他在門外等候,自己則跑向寺內詢問住持。

香客並不帥氣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哪管住持同不同意,推門進了寺廟。他閑庭信步地走在寺廟中,看著夕陽余暉下泛著紅光的一切, 陷入無限的回憶中。
「夕陽西下,施主若是上香請明日再來。」
聽到聲音,香客回過頭來,看到一身錦衣的住持,心中不禁一嘆,「真是與這亂世格格不入!」
住持看到香客的面容,吃了一驚,眼前之人雖說相貌醜陋,但器宇不凡,尤其掛在腰間的軍刀,雖未出鞘,但殺氣騰騰。
「此人不是將軍,就是強盜!」
如今天下不平,官似匪來,匪似官。住持守得一方清凈,哪裏敢得罪這種人,萬一盛怒之下,一把火燒了禪院,自己可沒有本事在這亂世之中生存,所以沒怎麽考慮,就同意眼前之人在此留宿。
給香客備足晚飯,住持回到禪房怎麽也睡不著,恐怕夜深人靜時,面相兇狠的香客會為非作歹,與其被動待宰,不如主動出擊。
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把他請到自己禪房更妥當一些。畢竟強盜只為求財,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傷及性命,大不了給些錢財以求平安。
「施主,住持有請,前去禪房講禪論道。」
香客剛睡下不久,聽到小和尚的話,心裏哭笑不得。他知道,住持定時被他嚇住了,大半夜的講什麽禪,論什麽道,無非是看管著他罷了。
隨小和尚來到禪房,與住持相對而坐。

「施主,哪裏人氏?」住持打量著衣著樸素,面帶兇色的香客,強裝鎮定地問道。
「濠州人。」
聞言,住持心中一驚,那位從元廷手中搶得應天府的不也是濠州人氏,莫非眼前之人也是義軍一員?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又開口問道:「施主,做何生計?」
「四處漂泊,仗劍天涯而已。」
「我觀施主面露殺氣,如今天下大亂,莫要逞匹夫之勇,不如擇一良業,閑來無事時研究佛法,可悟人生至理。」
「敢問住持,何為人生至理?」
住持心中竊喜,談起佛理就有說不完的話,只要熬到天亮開了寺門,就不怕眼前之人為非作歹。
「境忘心自滅,心滅境無侵。人生如夢幻泡影,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見香客久久不說話,住持臉露鄙色,心道:「白瞎了一幅兇神惡煞的長相,在佛法面前不也是乖乖就範。」
正當住持沈浸在自娛自樂當中,香客突然放聲大笑,站起身來,抽出腰間軍刀,將泛著寒光的劍柄架在住持的脖子上。
「施主若是要錢,我都可以給你,只求留我性命!」
看著額頭冒汗,驚慌失措的老和尚,香客問道:「禪師心境了得,難道也會害怕?如今天下大亂,都是因為百姓無飽腹之食,無暖體之衣。若是天下天平,誰願意四處漂泊?哪像你們這些人,亂世之中得一處茍且,有吃有喝,大談虛空心境,不管民生疾苦,是在可恥!」
說完,香客寶劍回鞘,朝自己的房間走去。
住持被這幾句話鎮住,楞神片刻,望著香客的背影,心裏明白,這是一個深不可測的人,不禁大聲問道:「貧僧有眼不識泰山,敢問施主姓名?」
香客沒有停留,出了禪房。
第二天,住持早早地起身給香客送去齋飯,卻發現屋內空無一人,只有墻壁上留下四段詩句: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故事講到這裏,相信很多人已經猜到,這個夜遊寺廟的香客就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寫下這個流傳至今的故事。
當時的朱元璋正與陳友諒交戰,這一仗也關乎著朱元璋的前途命運。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朱元璋以二十萬軍隊,抵擋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心裏不害怕是假的,但這一仗必須要打,並且一定要勝利!
因為,失敗的代價誰也承受不起,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基業將付諸東流。
從堅守洪都,到鄱陽湖戰役,朱元璋與陳友諒打的有來有回,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占盡人和的陳友諒輸給了天時地利的朱元璋。
也是在這場戰役中,朱元璋身邊湧現出多個將領人才:有勇有謀的徐達,運籌帷幄的劉伯溫,不怕死的常遇春,鋼鐵戰士朱文正,火器先鋒鄧愈,亡命之徒薛顯等等。
相對於其他朝代的歷史,我更喜歡明史,喜歡從一介布衣到開國皇帝的朱元璋。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這是偉大的創業過程,也是辛苦的守業過程。朱元璋能成功,少不了機遇與手段,他的手段我們只能借鑒,不可以照搬,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處事之道。
【明朝那些事兒】講了大明前後300年的歷史,在遵循歷史的前提下,運用小說的寫作手法將歷史人格化,讀起來不再枯燥乏味。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說:「過去寫歷史的人都拘著,生怕哪裏做得不合適,【明朝那些事兒】寫得很輕松,寫得很好!」
明史學家毛佩琦贊揚【明朝那些事兒】說道:「明月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近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
【明朝那些事兒】是近幾年來不可多得的歷史讀物,喜歡歷史,喜歡明朝和朱元璋的你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