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非常反感父母的幹涉,這是為什麽?我該怎麽調整自己的心態?

2024-08-23心靈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 控制型教養方式(control parenting)。

這裏的控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方面指 物質上 嚴格控制;

一方面也指 情感上 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願。

控制型教育方式的家庭長輩往往存在以下觀點:

「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不要不是好歹」
「你要聽話」等外衣。

控制型教育大多壓榨的都是「獨生子女」或者是「家裏的長子長女」,當然也不排除所有子女都被家庭長輩所「控制」。

對於 「情感控制型父母」 來說,他們的世界裏只有題主,一切都是為了題主這個孩子,父母這麽多年來操持家庭確實也受了很多苦,但與此同時, 父母把所有的情感、所有的人生、所有的未來都壓在了題主身上。

這或許就是壓得題主喘不過氣的原因。

大多讓被控制者感到不適的父母型別: 便是「情感控制型父母」

想要解決問題,我們首先來了解父母控制你背後的原因。

什麽是情感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情感勒索 : 尤其是親子之間的情感勒索,常常以愛之名,很難被察覺,即使被察覺,也會被多年互動習慣產生的內疚、愧疚、自責等痛苦壓倒,不知不覺又回到「被控制」的舊模式。

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系與重要的人的關系,為了不想要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復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情感勒索涉及六個重要特征:

·勒索者提出 「要求」(demand)
·被勒索者想要 「抵抗」(resistance)
·勒索者讓被勒索者感到 「壓力」(pressure)
·如果被勒索者沒有接受,或者反駁,勒索者持續 「威脅」(threat) ,例如用金錢、關系的破裂等等讓被勒索者不得不就範;
·被勒索者 「順從」(compliance) ,於是看起來雙方的焦慮好像解決了,但其實是被勒索者「被摸頭了」;
·勒索者食髓知味,於是下一次又 「舊事重演」(repetition)

在親子關系的「情感勒索」中,父母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互動模式,他們知道自己怎麽的方法可以讓子女「乖乖就範」,控制型的父母本身很難去共情子女的需求,所以大機率不能指望父母自己的「覺醒」,主動放棄控制。

對於長期陷入「情感勒索」的人來說,還很容易形成 「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的模式,認為無論自己嘗試什麽,都會導致不好的結果,不如索性聽從對方。

看到這裏,不知道題主是否已經形容了 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這在很多現實的問題中也有所體現,舉個例子:「如果我足夠優秀,在外漂泊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他們也就無話可說,不然只有在他們眼皮底下晃蕩,他們才安心。偏偏以我的能力,只能找到一份很一般的工作,只能依靠考試來獲取他們心目中的好工作了。」

很多被勒索者的認知中,似乎只有「足夠優秀」,才能「不聽父母的話」。

但實際上,無論何時你都可以堅持自己的需求, 這與你優不優秀,並無關系。

你不需要功成名就,不需要找到父母眼中的好工作,你需要的只是,過好自己的人生。

但,過好自己的人生,確實需要承擔責任和代價。

代價就是,有可能你自己的選擇,真的「看起來」比不上父母提供的「穩定工作」。

這也是許多被困於原生家庭中的成年人,很難繼續完成獨立的重要一步,因為他們無法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而被父母控制,雖然痛苦,但也能帶來安全。

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完成自我獨立,而自我獨立的重要標誌,就是明確以及堅持自己的權利。

親子關系中的邊界感

親子關系之中,也需要存在健康的邊界,突破邊界的關系,只會讓另一方感覺到被吞噬和窒息,因為這段關系裏已毫無自己的喘息空間。

美國心理學家隆納·理查森在【超越原生家庭 】一書中提到焦慮是一種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情緒,從根本上說它是對未知事物的一種恐懼,焦慮會讓人感到虛弱無力,容易受到傷害。

因此,我們大家都學會了用某種特定的方式來躲避焦慮。

對父母而言:

他們的焦慮通常源於內心深處的脆弱和恐懼,他們無法忍受總有一天孩子會遠離獨留 自己一人,這份對孤獨的恐懼讓他們只能不斷抓取身邊人,透過讓對方順從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即使知道孩子痛苦,也不肯放手。

對孩子而言:

也就是題主來說,焦慮主要來自於「愧疚」。因為母親如此脆弱,如此無助,題主的任何自我獨立的決定都意味著要面對母親的憤怒和痛苦。在緊密的控制型親子關系中,一旦有人要脫離這段關系,對雙方內心來說,都往往意味著「背叛」。

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如此煎熬的一個階段:

一方面是遠離那個「只有自己」父母的愧疚,一方面是自我獨立的需求。

而任何違背父母意願的意願都可能會遭遇父母的憤怒和指責、甚至痛哭,於是這份愧疚又可能會衍生出自我指責,自我懷疑——

「我是不是做錯了」
「我是不是不應該為自己而活」
「我是不是說錯了話」等等。

於是一次次的交流就會以 「順從」 「忍讓」 結束,畢竟這是多年來題主與父母形成的一種「默契」——只要題主聽話,雙方就不會起沖突。

但只要題主在繼續成長,這種內心想要獨立的渴望就不會消失,反而會越來越強,於是又會出現下一次沖突,開始迴圈。

如何化解父母的控制欲呢?

· 放下對父母的不合理期待

題主最大的困境,或許在於即不希望父母傷心,又希望能自我獨立。

換句話說,就是希望自己的獨立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要實作這樣的目標,除非父母主動完成人格和心理上的成長,變成一個能夠自我情感豐沛穩定同時還能夠去接納孩子情感需求的人。

而這對於父母這個年齡的人來說,幾乎是很難達成的事情,因為這麽多年他們已經習慣了用控制你的方式讓你們的關系牢牢綁在一起。

題主在嘗試獨立的路上,大機率會遇到父母的憤怒和情感控制,因為獨立就意味著你們的關系邊界開始重新建立,這種重新建立的邊界對於雙方其實都是陌生的,需要雙方慢慢磨合。

另外也不要陷入一個誤區,獨立不意味著「疏遠」父母,也並不意味著你不愛父母了,這些認知都是「愧疚感」的一種體現。

· 爭取早日經濟獨立

初入社會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如果這時候孩子去向家裏尋求幫助,控制型父母可能會利用這一點,讓孩子再次順從和聽話。

如果這類事情一再發生,也會進一步加劇孩子獨立過程中內心的掙紮和矛盾,所以優先取得經濟獨立,是完成自我獨立長征之路的重要一步。

· 主動改變與成長

父母的控制欲,本質上也是因為父母內心的脆弱和恐懼,是情感上的需求,而當孩子成熟成長了,擁有堅定的內心和強大的內心力量,那麽成長後的孩子也可以反過來療愈脆弱的父母,推動父母的個人成長過程。

但要達到這最後一步,題主首先需要在痛苦中完成自己的心靈成長。

· 尋求專業幫助

在自我覺醒和自我成長的路上,布滿荊棘和痛苦,習慣於被控制的那一方需要尋找和重建自己內心的聲音和溝通能力,這個時候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可以讓這段路途少走許多彎路。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

我是 @爭小小-爭渡心理 ,有任何心理困擾,都可以咨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