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大家有沒有見過體制內特別剛的人?

2024-08-23心靈

真正剛的人,往往都是為民請命的人,往往都是出於國家大義的人,往往都是為真正弱勢群體發聲的人,往往是反復調查實際研究出結果的人。

下面這篇文章是李昌平同誌給總理的信,

我叫李昌平,今年37歲,經濟學碩士,在鄉鎮工作已有17年,現任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含著淚水給您寫信。
我要對您說的是:現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一、盲流如"洪水"
開春以來,我們這兒的農民快跑光了。連續二十多天來,"東風"大卡車(坐不起客車)沒日沒夜的滿載著"外出打工"的農民奔向祖國四面八方的城市。我們鄉有40000人,其中勞力18000人。現在外出25000人,其中勞力15000多人。
今年人員外流和往年比有新的特點:
一是盲流。過去一般是有目的的流動,今年多數農民是抱著碰"運氣"和"要死也要死在城市,下輩子不做農民"的一種負氣的心情外出。
二是人數多、勞力多。過去外出打工的主要是女孩和部份富余勞力,現在是男女老少齊外出。
三是棄田撂荒的多。過去出門一般都待田轉包出去後再出門,今年根本不打招呼就走人。外出的人數還在上升,估計今年全鄉棄田棄水面積將達到35000畝,占全鄉總面積的65%。現在我們全力以赴做調田轉包工作,估計今年至少要撂荒20000畝以上。

二、負擔如"泰山"
我們這兒的田畝負擔在200元/畝。另外還有人頭負擔100 400元/人不等。兩項相加350元/人畝左右。一家五口種地8畝,全年經濟負擔2500 3000元(不含防汛抗災、水利等勞動負擔)。農民種地畝產1000斤谷子(0.4元/斤),僅僅只能保本(不算勞動負擔),80%的農民虧本。農民不論種不種田都必須繳納人頭費、宅基費、自留地費,喪失勞動力的80歲的老爺爺老奶奶和剛剛出生的嬰兒也一視同仁交幾百元錢的人頭負擔。
由於種田虧本,田無人種,負擔只有往人頭上加,有的村的人頭負擔高過500多元/人。我經常碰到老人拉著我的手痛哭流淚盼早死,小孩跪在我面前要上學的悲傷場面。我除了失聲痛哭外,無法表達我的心情。痛苦與無奈一切盡在哭泣中。今年的負擔還要加,您說這是怎麽回事啊!少壯去打工,剩下童與孤,又見負擔長,唯望天地哭!

三、債台如"珠峰"
1995年,約有85%的村有積累,現在有85%的村有虧空,平均每村虧空不少於40萬元。90%的村有負債,平均負債60萬元以上,月利率20‰。1995年約有70%的鄉鎮財政有積累,現在90%的鄉鎮財政有赤字,平均赤字不少於400萬元,平均負債不少於800萬元,月利率高達15‰。村級負債每年增加10 15萬元,鄉級負債每年增加150萬元左右。農民負擔一年比一年重,村級集體虧空一年比一年多,鄉鎮財政赤字一年比一年大。我們棋盤鄉不搞任何建設只交上面的稅費,發幹部的薪資,支付債款利息,收支兩品,鄉村每年凈虧1000萬元。這樣下去基層組織和政府怎麽運轉?

四、幹部如"蝗蟲"
90年棋盤鄉吃稅費的幹部不過120人,現在超過340人,並且這種增長的勢頭無法得到控制,新上任的領導無法頂住內外壓力,不得不濫用權力安排一幫子人吃"皇款",年年有新官,幹部增長何時休?官取於民,民取於土,落在水上,打在泥上,農民怎麽受得了!

五、責任制如"枷鎖"
"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曾讓億萬農民歡欣鼓舞。可是現在農民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必須貼自己外出"打工"的血淚錢。負擔的日益增加,價格的逐年回落,被農民視為生命的土地已成為農民的沈重包袱,聯產承包責任制被
農民視為套在他們脖子上的枷鎖。出生在集鎮,就不要人頭負擔,出生在農村就年年交人頭費幾百元,這是多麽不公平啊!

六、政策如"謊言"
中央扶持農業的政策,保護農民積極性的政策,很難落到實處。近年來,沒有對農民發過貸款,即使有極個別的其月利率在18‰以上(高利貸)。沒有按保護價收過定購糧,相反,國家收糧還要農民出錢做倉容。國家不收糧,農民自己消化還要罰款,甚至沒收。農民負擔年年喊減,實際負擔額極個別地方雖沒有增加,但農民收入下降了,相對負擔卻是年年加重的。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且能如此玩兒戲,幾億農民不相信中央的農村政策,這種後果將是可怕的

七、假話如"真理"
謊言講一百遍便像是真理。現在真話無處說。上級來領導只聽農民增收就高興,匯報農民減收就批評人。有典型,無論真假,就記錄,就推廣。基層幹部觀言察色,投領導所好,到處增產增收,形勢大好,所以真話聽不到了。如果有人講真話、實話,馬上就有人給扣上帽子"政治上不成熟,此人靠不住。"
我今天給您寫信報告基層情況是一名基層黨員應做的工作,是講政治、講正氣的表現,是符合黨章規定的。可是我卻經歷了近三個月的思想鬥爭,因為我自己也覺得給您寫信是"不成熟"的表現,是"靠不住"的表現。現在會說假話,並且透過媒體把假話變成"真理"的人,被視為"成熟"的人,有培養"前途"的人。現在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幹部不出假典型,不報假數位,不違心說話,不違心做事,做實事求是的幹部太難,太難啊!
我在農村工作已有17年,先後擔任過四個鄉鎮的書記,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沈重過。我不知道全國的情況,至少我說的情況在湖北省有一定的代表性。現在農民太苦了!農村的工作太難了!農業潛在危機太大了!
九十年代初期,總書記親自下鄉調查研究,"三農"問題得到又快又好的解決。現在億萬農民再一次呼喚黨中央國務院關註農村、農業、農民,為農村的發展拔開雲霧,指明航向。
站在一個基層幹部的角度,我建議中央從四個方面著手解決"三農"問題。

一、1 堅決剎住浮誇風。
請您給全國發一封信,再一次告誡全黨實事求是,反對浮誇風,重申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浮誇與跑官買官是同胞兄弟,都是以升官發財為目的,以犧牲人民的利益為代價。跑官買官的人,多半都是喜歡搞浮誇的人。浮誇風是農民負擔過重的思想根源。

二、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農業的根本問題是農民積極性的問題。農民積極性不僅僅是農業的根本問題也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調動農民積極性,一靠中央,二靠地方。

從中央而言。
要減免農業稅。中央要帶頭減農民負擔,中央政府完全有這個實力。中央要加大農業計劃和政策保護的範圍。加強對農業、農村、農民保護的力度。制訂區域種植計劃,減少大宗農產品種植面積。制訂農業生態保護計劃,增加西部北部植被面積。制訂糧食對口援調計劃,保證產糧區糧食有市場,退耕還林、還牧、還漁的地方有定價糧供應。強化糧棉保護價政策。制訂支農貼息小額貸款政策。制訂土地金融政策促進土地有序、有償流轉,加快集鎮建設步伐,促進二、三產業發展。制訂小集鎮建設、居民建房專項貸款政策。制訂商品糧基地大型水利設施國建、國有、國管政策。發行國債幫助各鄉村放下高利貸包袱,後由縣鄉村逐年還國債。適度通貨膨脹,提高農產價格。

從地方而言。
要下大力減少吃稅費人員。至少要減到90年的人數,至少減1/2;要合村、合區、合鄉。就湖北荊州而言1000人以下的村要合並。20000人以下的管理區要合並,60000人以下的鄉要合並;要加快政府"退"的步伐。政府不能包攬一切。鼓勵社會辦學、社會辦小農水,社會辦試驗場等等;④要實行負擔改革,把眾多的收費稅機構合並,實行"一票制"。
凡只收費,以收費代管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部門人員要進行清理,其職能由政府的農辦等內設辦組室代替;幹部離任實行"兩審制",即"審編制",任職時人員編制是多少,離任時不能增加。"審赤字",任職時財政和村級集體"赤字"是多少,離任時不能增加,只能減少;吃稅費幹部實行未位淘汰制,確保幹部能上能下得到執行。
基層幹部千萬不能終生制,鐵椅子。要堅決杜絕幹部家庭化。有不少鄉鎮幹部的親化嚴重,就那麽大一點地方,老子是領導,兒子、姑娘、女婿、侄子都在一起當幹部。群眾稱為"一人當官,雞犬升天"。一家只能留一人當幹部,原從哪裏來,現在到哪裏去。

三、強化群眾監督,嚴治腐敗,確保政令暢通,取信於民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現在農村政策很難執行。農民講:"經是好的,關鍵是歪嘴和尚把經念歪了!"近些年來,有些幹部因貪占挪等問題被依法判刑,可仍就還保留工作籍,照發薪資,照常享受幹部待遇,這些情況還比較普遍,群眾稱為:"官官相護,無法無天。"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監督不夠,腐敗懲治不嚴。96年中央釋出13號檔以來,全國通報了很多加重農民負擔致死人命惡性案件,處罰了一些鄉鎮幹部。鄉幹部是"羊官",替罪羊而矣!其實問題出在下面,責任本在上面。鄉鎮幹部的違紀行為都是上面"逼"的,上面裝清官,下面做羊官,這就是"官官相護,無法無天"的根本原因。
任何形式的監督,都不如群眾監督,現在農村要加強能代表農民自身利益的組織(農會)建設,代表農民講話,行使監督權力,確保中央農村政策嚴肅執行。授權於民,取信於民。授予一定數量的人民代表或農民聯合簽名罷免縣鄉不合格領導的職務的權力。

四、鼓勵改革創新,加強調查研究,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政策路線,制定結合實際的農村政策
現在問題成堆,不改革沒有出路。聯產承包責任制要完善,農村負擔辦法要完善,縣鄉機構要改革,農村基層組織要創新,工作方法方式要創新……。"穩定壓倒一切"被一些人片面理解,以為穩定應該壓倒發展,穩定應該壓倒改革。中國有十億農民,農民最有創新精神,農村的基層幹部最了解農村的實際,很多人也有很高的學歷和很強的能力,應給予他們講台和改革創新的寬松環境。
農民和農村的基層幹部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很多文化產品把他們貶低得一錢不值,其實他們艱難,甚至忍辱負重地支撐著整個國家和民族。農民用100畝地的純收入養活著一個國家幹部,自己卻外出打工謀生。基層幹部受盡各種屈辱完成各種稅費,自己薪資卻無著落,拿著"白條"回家過年。如果縣以上領導幹部都能象王任重同誌那樣,每年能在鄉鎮工作兩個月,和他們一起研討問題,探求政策,我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就不會發生,農村、農民、農業問題決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我說的都是實話,但不定正確,請您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