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粵宏遠( 000573.SZ,股價3.43元,市值21.89億元) 開盤一字漲停,這家東莞最早的A股上市公司在前一日晚間釋出公告,宣布擬透過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博創智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創智慧)約60%股份,交易完成後,博創智慧將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公告顯示,博創智慧主要產品為智慧註塑成型裝備。粵宏遠此前曾嘗試多元化並在近幾年多次提出轉型,但觀其歷史,缺乏高端裝備制造相關經驗,「在團隊儲備方面,雖然公司沒有現成的與之完全匹配的團隊,但工作會做在前頭,未雨綢繆,如並購順利,應根據具體情況使團隊保持穩定性,業務保持連續性、增長性,在此基礎上或進行必要的補充和調整,適應新的管理模式和市場需求」,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粵宏遠方面如是解釋道。
博創智慧則早有登陸資本市場的想法,其剛在2024年6月終止了為時兩年的科創板IPO歷程,在此之前,2020—2021年間公司就有一次科創板IPO終止經歷,2012年至2020年間還有4次上市輔導的嘗試,最後均終止。
每經記者查詢博創智慧IPO材料了解到,該企業主營產品是註塑機,2020年—2022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9.35億元、11.16億元以及8.19億元,與同時期的粵宏遠相當。
不過,全球註塑機市場規模是千億元級別,其中國內市場規模約占1/4,2022年在260億元左右,國內註塑機龍頭是海天國際 (1882.HK,股價20.65港元,市值329.57億港元) ,2022年收入達到123.08億元,博創智慧差距不小。
粵宏遠早已提出轉型,有較多嘗試
據粵宏遠介紹,為推動公司業務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公司擬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博創智慧約60%股份,目前交易尚處於初步籌劃階段。
具體方面,本次【股份轉讓之意向協定】簽署對手方為朱康建、吳尚清夫婦,及其控制的廣州偉康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共青城特利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青城海藍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青城得勝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記者註意到,朱康建、吳尚清夫婦未直接持有博創智慧股份,後四名股東的持股比例分別是34.22%、30.61%、9.69%以及2.00%。
「意向協定擬收購目標公司股權比例約為60%,最終還要以正式股份轉讓協定確定的比例為準」,對於股權之外的人員團隊問題等,粵宏遠在給記者的回復中表示,一般在收購股權中,人員團隊方面的整合或者承諾等安排都是重要事項,這些需要在完成審計、評估等工作後,由交易各方進一步協商確定,並以各方簽署的正式協定為準。
此外,粵宏遠還表示,公司目前以房地產開發和銷售為主營業務,同時經營再生鉛等業務。本次交易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公司將從傳統房地產業務向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轉型。
記者發現,粵宏遠多年來一直在尋求轉型的機會。例如,2023年9月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上,有投資者提問公司在房地產業務的基礎上,是否有考慮向養老地產、旅遊地產方向發展,當時,粵宏遠透露,公司曾作探討,但養老、旅遊地產計畫開發成本高、資金回收周期較長,於公司而言匹配度不是很高,無特別優勢。
此外,也有投資者建議公司轉型新能源,當時公司回復稱將在經營好基礎產業的前提下,積極探索產業轉型以及考察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其他新興行業的投資機會。
在此過程中,轉型裝備制造的方向逐步走向清晰。到2024年5月的業績交流會,粵宏遠提及,探索轉型方向傾向於國家支持鼓勵、合適體量的高端制造類計畫。
綜合來看,此前多次的嘗試中,粵宏遠有煤礦、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再生鉛等投資,其目前經營的業務繁多。2024年半年報披露,目前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住宅、商鋪、車位、再生鉛、原煤、工業區廠房租賃、水電安裝及維護服務等。
博創智慧兩度IPO均撤回
粵宏遠的嘗試轉型的時間裏,博創智慧也在多次謀求上市機會。
據博創智慧IPO材料介紹,早在2012年9月,公司便與中信證券簽訂A股IPO輔導協定,並於當年11月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但2013年底,因當時公司尚無法滿足中信證券的內核要求,該次上市輔導終止。此後多年時間裏,博創智慧先後嘗試透過英大證券、國金證券、民生證券上市輔導,但均無果而終。
直到2020年11月,博創智慧才首次向上交所送出科創板上市申請,但在被抽中現場檢查後,撤回了申請檔。2022年6月,博創智慧再次沖刺科創板IPO。對此,每經曾以【 10年4次終止輔導,博創智慧再闖IPO:亞洲最大鎖模力註塑機的制造商也有電動化苦惱 】進行報道。
需要註意的是,最後這一次IPO,博創智慧還更換了會計所,這也引起關註。問詢回復時,博創智慧解釋稱,撤回前次申報主要是因為擬對股權結構進行調整、證監會監管新規對保薦機構和公司律師核查工作的影響、公司2020年度境外銷售核查難度較大,以及前次申報前期的銷售環節存在部份單據瑕疵。
更換會計所方面,博創智慧則介紹稱原負責審計工作的計畫團隊內部人員出現較大變動,無法為公司的申報提供充分的時間和人手資源。
但最近的這次IPO,博創智慧最終也在2024年6月撤回。
從公開材料來看,博創智慧對外披露的收入數據截止至2023年上半年,最近一個三年一期(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數據分別是9.35億元、11.59億元、8.19億元和4.15億元,2022年有所下滑。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註塑機行業景氣度受下遊制造業景氣度影響較大,同時,海外市場已經成為註塑機需求的重要增長來源,因此,若制造業復蘇不及預期、海外市場拓展不及預期,會對註塑機需求產生不利影響。
市場規模方面,上述研報援引華經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全球註塑機規模為994億,2028年預計全球規模達到1414億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為4.5%。其中,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占全球市場規模的25.4%,2022年國內註塑機市場空間超260億元,2017—2022年CAGR為3.79%。
東莞正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過去多年,東莞是「世界工廠」的代名詞,但在近年已邁向深刻轉型之路。眼下,粵宏遠在多番嘗試後所選擇的高端裝備制造方向,也是東莞著力布局的重點產業。
據南方+報道,自上世紀80年代起,東莞從「三來一補」經濟模式起步,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鏈,彼時大量資金在這裏投資建廠,帶動了經濟迅速發展。到了1987年底,東莞已有「三來一補」企業2500多家,遍布全市80%的鄉村,加工產品涵蓋毛紡、服裝、電子和玩具等15大類4000多個品種。
在此過程中,粵宏遠扮演重要角色,其透過開發廠房和工業區,承接從香港、台灣等地向東莞轉移的產業,其中宏遠工業區開發便是所進行的最早業務。去年中旬,粵宏遠董事長、總經理周明軒還在媒體采訪中回憶,宏遠工業區一度人潮洶湧、企業雲集,1.21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有約10萬人在此工作和生活,「體量相當於一個小鎮」。1994年8月15日,粵宏遠在深交所上市,是東莞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國第一批上市的鄉鎮企業。
實際上,如前所述,時代浪潮中的粵宏遠經歷多元化探索。但業績卻幾番起伏,Choice數據顯示,近10年中,粵宏遠營業總收入最高超過12億元,最低的時候則不足4億元,2015年和2020年還出現虧損。
2024年12月末,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東莞市社科院聯合釋出全國首份以「制造美學」為主題的媒體智庫研究報告,其中提到,背靠雄厚的制造基礎和市場需求,東莞一直積極擁抱智慧制造,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正加快發展以工業機器人、工業母機等為代表的智慧裝備制造產業,展望2027年,東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產值將達到6000億元。
高端智慧裝備,是否能成為粵宏遠開啟新局面的一把鑰匙?後續如何借此參與本土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粵宏遠方面回復記者稱,公司作為眾多上市企業中的一員,在經濟開發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未來公司也將按照企業經營所需的要素加強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參與城市經濟發展行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