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勇立潮頭:2024年的深圳,交出了一份模範答卷

2025-01-11心靈

2025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

在全球化與中國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深圳的發展,不僅關乎世界觀察中國的視窗,也關乎中國發展的轉型。

2018年,深圳的GDP第一次超越香港,成為大灣區經濟總量第一大城市。迄今為止,深圳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已經多年霸榜中國第一,並延續至今。

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深圳,深圳,被賦予了超越經濟特區的新歷史使命:

1.深圳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2.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提高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

3.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率先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

圍繞著國家和人民的三點期望,盤點過去一年,深圳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去年一年,中國擴大了對很多國家的免簽力度,同時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商的政策。

在此情況下,作為「先行示範」的深圳,在擴大對外開放的範圍和力度上,表現顯眼。

去年6月,深圳連發3份2024年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圍繞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門檻、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持續最佳化外商投資服務等提出了105條主要任務。

首創公證文書跨境電子化流轉、音視訊「雙錄」簽名等方式,讓境外投資者實作足不出戶、網上一窗通辦商事登記。

某外資企業法定代表人楊進業是港籍人士,高興地對媒體描述:

「原來我以為需要到深圳線下辦理註冊,預留了三天時間。沒想到在香港就可以線上操作,半天即可完成。」

「雙錄」簽名可以實作純線上申請操作審批,此舉是全國範圍內的首創性舉措,而深圳也正是透過這樣的「小切口」,去促成營商環境「大變化」,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可能也正因如此,深圳已經連續4年獲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創新創業的活力源泉。

2024被稱為中國低空經濟元年,但關於低空經濟,很少人知道,是深圳率先在全國試點推廣的。

早在2023年5月,深圳就成立了低空經濟專家委員會。

無論是「空中的士」通勤新模式的打造,還是低空送外賣、空中遊覽、航拍航攝、編隊表演+燈光秀等旅遊娛樂消費計畫,都是在深圳率先推廣,而後才掀起全國的「低空熱」。

去年,深圳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興建低空經濟中心,推廣無人機末端配送業務,培育發展低空制造、低空飛行等新增長點。

目前,深圳已建成各類低空起降設施249個,規模全國領先,被譽為「世界無人機之都」。

隨著基礎設施的領先建設,深圳還搭建了國內規模最大、場景最豐富的5G-A通感試驗網路,實作了高空幹線民航貨機和低空末端物流無人機的有效銜接,大大提升物流運輸時效,全方位支撐低空經濟創新套用場景落地。

深圳和珠海的空中交通縮短至20分鐘,並預計2026年起開始載人飛行 圖片來源/中國之聲

面對當前如火如荼的新能源產業,深圳也是更進一步。

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作超充站、充電槍的數量,全面超過加油站、加油槍,在先行中彰顯新擔當,在示範中創造新奇跡。

目前,深圳的新車電動化滲透率已超80%,累計建成超充站超900座,充電設施總量超40萬個

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綠色先鋒」。

福田區筆架山公園內,華為光儲充超級充電站試營運

新質生產力突破,吸引了大量的創新企業聚集。

最新數據顯示,深圳市商事主體總數突破435.95萬戶,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57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48萬家,專精特新企業達1.08萬家,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4105.83億元,躍居全國城市首位。

與此同時,深圳企業還在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設立了1.06萬家企業及機構。

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深圳企業對外實際投資額102.1億美元,居全國城市首位。

無論是先行示範,還是對外開放,深圳的這份成績單,都是遙遙領先的存在。

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如何把紙面上的數據,轉化為人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是深圳對於「現代化強市」的思考。

所謂民生,就是解決好老百姓的身邊事,最要緊的事。

2024年,深圳穩步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出了「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周半天計劃」等諸多改革,並在全國率先推出,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在采訪中,不少家長反饋,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很大,每天學校能保證有戶外運動,讓孩子的心情變好了很多。

「熱烈支持這個政策,感謝有為政府的擔當,希望真的繼續下去!」

教育是祖國未來的搖籃,醫療則是維護人民健康的保障。

2024年,深圳將「最佳化醫療健康服務供給」作為市內10項民生實事之一,努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全年新增床位8000張以上,建成市質子腫瘤治療中心、市二醫院大鵬醫院等13個醫療衛生重大計畫。

還率先成立全國首家醫學人文質控中心,承辦第二屆南方醫學人文大會,釋出醫學人文建設十大目標,推動人文標桿醫院建設,創新推出「先治療、後繳費——信用就醫」等看病就醫便民惠民舉措。

在全市公立醫院建設「一站式」患者訴求服務點,開通「訴求通」二維碼及電話,落實「接訴即辦」,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改善患者看病就醫體驗。

在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深圳還積極推介吸引外商獨資醫院的獨特政策、區位、市場、平台優勢,與新加坡綠葉醫療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計劃建設國際醫療總部和外商獨資專科醫院,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於方便看病問題的期待。

在居民的娛樂休閑方面,深圳首次提出「公園群」的建設,讓城市中部的「五園」——梅林山、銀湖山、筆架山、蓮花山、中心公園實作生態、無障礙的互聯互通、連片成網。

深圳人才公園

為了加快打造樂享生活的宜居城市,2024年,深圳高標準建設全域公園城市,累計建成公園1302座。

在此基礎上,打造出了光明科學公園(北翼)、人才公園二期等網紅公園。

創新在公園引入Ai人工智慧裝置,給群眾帶來了科技感十足的新體驗。

多倫多大學教授理察·佛羅裏達曾提出過著名的「 3T理論 」(人才Talent、技術Technology、包容性Tolerance)。

他認為,未來的創新城市必須重視「 創新生態系 」的構建,不能簡單依靠政策優惠來吸引人才,而是要打造完整的創新鏈條和宜居環境。

這和深圳的發展路徑可謂不謀而合。

科技加生態的突破性體驗,「山、海、城、園」的有機融合, 深圳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經濟創新的同時,更是打造一流的生態人居環境,樹立了現代化城市的典範。

深圳葵湧濱海藍帶騎行道開放

值得關註的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對深圳提出了「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的新定位。

如果說前40年「經濟特區」的定位是為了讓深圳成為改革視窗, 那麽,國家對牽頭粵港澳的發展,不僅是給到了經濟發展上的期望,更是給到了政治上的期待。

對於這個新的歷史使命,深圳也是不負所托。

美國有紐約灣,中國有粵港澳大灣區。

在這大灣區內,深圳打造出了灣區黃金地帶——前海合作區,前海一頭連著香港,一頭連著環珠江口100公裏「黃金內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

2024年,深圳主動推進前海合作區的改革開放,72項任務中,有69項已經落地,高水平打造深港國際法務區、國際人才港、前海涉稅服務業集聚區。

不斷重新整理改革的名片。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大幅提升深圳對內對外放射線能階 攝影/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此外,接近羅湖口岸的地下商業街也在2024年爆火,新商業街連線了羅湖口岸、羅湖火車站及深圳地鐵1號線羅湖站,集零售、餐飲於一身,已經成了港人北上打卡的新地標。

為了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體化,深圳還主動為深港青年提供了低成本的創業平台,推出「港人服務中心」,設立一系列便民服務,為抵深的港客提供貼心的問題解決方案和交通服務,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很多香港青年因此來深圳創業,極大促進了深港兩地的發展融合。

深圳港人服務中心,為港人北上各項需要提供貼心服務

除了經貿之外,深圳還拓展了更多的大灣區合作方式。

比如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就入駐了前海並成立香港辦事處,牽頭編制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建設方案】,和香港聯合開展了一系列的國際合作計畫、共享數據和資源,加快集聚了更多全球藥械高端創新資源,推動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高品質發展。

開放包容的大灣區,是深圳的名片,也是中國的名片。

2024年,深圳為迎接國際八方來客,在深圳灣口岸啟用了「免出示證件」通道,隨著深圳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等政策措施落地,不僅刺激了深港兩地居民「雙向奔赴」,更是吸引了廣大海外遊客。

數據統計,去年深圳累計迎送出入境人員已突破2億人次,創歷史新高。

從率先致富到融合發展,深圳真正做到了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了一國兩制和改革開放。

對於外界而言,深圳一直都是觀察中國經濟發展及其改革動向的焦點,而深圳也用一份完美的答卷回應了國家和人民的期待。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新的一年,讓我們期待深圳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正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