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資產的重構重組正進入有序調整階段。
最近央行釋出了最新金融數據,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800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09萬億元接近腰斬,11月社融增量為2.34萬億元,上年同期為2.46萬億元。
數據背後,是一場風險資產的重組重構之旅。金融系統加大對不良資產處置和地方債務化解方案確定後的快馬加鞭,正在資產端與負債端開啟。
11月份各省用於債務置換的特殊再融資債券共計發行約1.16萬億元,主要用於置換銀行貸款、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高置換比例對11月銀行信貸產生技術擾動。這在分部門的數據中得到佐證,11月企事業單位貸款新增2500億元,同比少增5721億元,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現了微改善。
如果說當前方興未艾的地方化債,是一個系統性風險資產重組重構,那麽當下各方正合力助推的企業並購重組,開啟的都是積極主動的有序風險資產重組重構;再結合之前央行啟動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及央行開啟國債公開市場買賣操作等,這場風險資產重組重構的風險緩釋策略安排醞釀已久。
存量風險資產的重組重構,反映整個經濟金融系統的激勵約束結構、溝通機制、營運模式和損益分擔機制等,正在面臨系統性重整重塑,各大市場主體需辨識清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做好各自的風險緩釋安排,既避免錯過機會,又要防止冒進踏錯經濟社會執行節奏。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將在明年穩步落實。為此,如何為「超常規逆周期調節」營造和騰挪出可施展空間,是有效貫徹落實明年經濟工作的必要條件。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這不僅表現為有效需求不足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還需克服如何有效修復政府、企業和居民三部門受損的資產負債表之難題,同時還需加大貨幣金融體系的流動性疏導和管控,暢通政策傳導機制等。畢竟,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日益加深的資產荒,及資產端不斷袒露的高風險敞口等,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超常規政策的有效落地和市場績效,任何一環出現疏漏,都將觸動經濟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風險閥門,這是嚴防系統性風險所不允許的。
為此,決策層做了積極有效的布局準備,這最突出地反映在央行提供了具有高度市場敏感適應力的流動性疏導解決方案。具體就是央行業已開始布局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二級市場買賣國債等,為這場關系全域的風險資產重組重估的有序推進,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疏通方案。
當然,包括地方化債等在內的風險資產重組重構,主要還是對風險資產進行了跨期重新布局和調整,讓風險後移。因此,當前包括投資者在內的各方,也需積極做好相應的風險緩釋準備。這需要探索和營造有效消化吸收風險的風險緩釋環境,可嘗試從兩個方面做好準備:
一是投資者需基於自身風險可承載能力,匡定自身的風險偏好尺度,並根據自身風險管理能力明確在不同風險場景下的最大可承受力,從而從個體層面做好風險不外溢。
二是監管部門應加速拓展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提高金融市場的風險吸收、消化和管控能力,提高市場對風險的載重容量,這就要求從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市場交易自由限度等角度,為市場投資者提供更多可有效管理和對沖風險的工具,真正透過市場交易將風險轉移到既有能力又有實力的市場主體之手。
要達到這種善果,護航方興未艾的風險資產重組重構,還需營造有助於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對話的風險緩釋策略環境,有效引導政策與市場同頻共振、合作賽局。這就要求決策系統在做宏觀層面的風險緩釋政策布局時,要預先搭建好與市場有效溝通的對話機制,以及市場能理解的資訊語意系統、市場主體利益訴求能無障傳導的溝通機制和風險損益補充機制等。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風險資產的重組重構是一項吐故納新的重生之旅,將風險資產透過重組重構配置到能善用的市場主體之手,風險緩釋就能真正長出新枝。因此,不纏結於沈沒成本的得失,讓風險價格真正自由表達市場預期,一切向前看,一切為了新生,是當前經濟社會的至善目標。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