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參考訊息】近日刊發文章【從0到10萬列,見證高水平對外開放走深走實 中歐班列為世界貢獻合作共贏樣本】,全文如下:
列車轟鳴,汽笛聲聲。
重慶團結村中心站,一個個印有「中歐班列」圖示的深藍色貨櫃整齊堆放,橙黃色吊車忙碌作業,一列列班列裝載完畢,駛向遙遠的歐洲。
近日,第10萬列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發車,這支「鋼鐵駝隊」迎來新的裏程碑。13年前的2011年3月19日,中國第一列中歐班列「渝新歐」也是在此出發。
兩千多年前,連線歐亞的著名商路——絲綢之路,見證了「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輝煌。如今,奔跑在亞歐大陸上的中歐班列,恰如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隊穿越時空的投射。從0到10萬列,中歐班列跑出發展「加速度」,助力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合作共贏,見證著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與成效。
11月15日,第十萬列中歐班列-X8083次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在重慶團結村站準備發車。(唐奕 攝)
從無到有跑出「加速度」
13年前,「渝新歐」班列的誕生,源於重慶等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迫切需求。曾經,重慶的產品出口,要麽向東經沿海地區「漂洋出海」,耗時過久;要麽透過空運,費用極高。
備受物流不暢之苦的重慶,將思維和視野向西拓展,「渝新歐」班列應運而生。它將重慶與沿途的哈薩克、俄羅斯、波蘭和德國等國家緊密相連,從陸運角度看,中國西部地區與歐洲的距離從40多天縮短至15天左右。
事非經過不知難。最初,橫亙在「渝新歐」面前的是一道道難題——貨物每到一個國家都要開箱檢查,手續繁瑣;沿途溫差最高可達70℃,不少產品難以承受;途中的安全問題也是一大擔憂。
克服這些難題也成就了「渝新歐」的一次次成長——經過與沿線國家溝通,「渝新歐」實作沿途海關監管互認;針對沿途低溫難題和安全問題,重慶研發出保溫材料和貨櫃衛星定位跟蹤系統。
後來,成都、鄭州、義烏、西安……越來越多的城市陸續開通中歐班列。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中歐班列發展駛入「快車道」。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15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貨值超4200億美元;年度開行數量由2016年的1702列增加到2023年的超1.7萬列,開行萬列所需時間由開行之初的90個月縮短為6個月。
如今,中歐班列已成長為具有強大放射線力、帶動力和影響力的國際物流品牌。
物流網路更密。中歐班列已從開行之初的單一路線發展成為一張密集的互聯互通網路,基本覆蓋亞歐全境。目前,鐵路部門在國內已鋪畫時速120公裏的圖定中歐班列執行線93條,聯通125個城市;在國外,中歐班列已通達25個歐洲國家的227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的100余個城市。
「帶貨」能力更強。翻開第10萬列中歐班列的貨單,膝上型電腦等電子資訊產品、汽車整車及零配件、機械工業配件、家用電器等貨物品種豐富。班列開行之初,貨物是單一的電子資訊產品,如今貨物品類已拓展至53個大類5萬余種,年運輸貨值由2016年的80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567億美元,今年以來運輸貨值已達580億美元。
合作共贏創造發展新機遇
「贛州家具產業發展壯大,離不開中歐班列的帶動。」在江西贛州國際陸港,江西三友家具有限公司經理廖祥說。
曾經,贛州家具出口國外只能透過海運或空運。中歐班列開通營運後,贛州家具產品可經鐵路直接運往歐洲,比海運時間大幅縮短,比空運成本大幅降低,為市場拓展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10余年來,這支「鋼鐵駝隊」穿越崇山峻嶺、戈壁沙海,助推中國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以重慶為例,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大通道的開通,吸引數百家全球電子資訊上下遊企業陸續落戶,助推重慶崛起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資訊工業基地之一。全球汽車品牌整車廠、零部件廠商紛紛落戶,助推重慶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之一。
在二連浩特,作為中歐班列中通道的重要口岸城市,當地倉儲、運輸、貨代等相關服務業快速崛起;在烏蘭察布,中歐班列帶動進出口貿易及相關產業快速增長,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合作共贏,休戚與共。中歐班列也給沿線國家帶來發展新機遇。在德國杜伊斯堡動物園內,有一座享譽全國的中式園林,修繕這座園林的幾十噸古建材料,連同作為禮物的黃鶴樓同款「龜蛇鶴」銅雕,正是搭乘中歐班列而來。
如今,德國的汽車、波蘭的牛奶、荷蘭的起司、哈薩克的面粉……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商品搭乘中歐班列快捷進入中國,共享市場紅利。
荷蘭物流企業新絲綢之路物流公司醫療保健運輸銷售主管傑夫·莫萊納爾斯接受記者視訊采訪時說:「我們運輸的藥物等產品對時效、溫度的要求很高,中歐班列對我們非常重要。」
「企業平均每周透過中歐班列運輸20余個控溫貨櫃的貨物。」莫萊納爾斯說,中歐班列能同時滿足企業開拓歐洲和亞洲市場的需求,為荷蘭醫藥企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沿著中歐班列的行駛路線,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在亞歐大陸上不斷湧現。
在德國杜伊斯堡港,中歐班列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出2萬多個就業機會;在哈薩克,建在糧食產區北哈州的愛菊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與中歐班列聯動,進一步擴大了哈薩克農產品出口規模……
攻堅克難向著更美好的未來
正如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隊穿越沙漠不可避免會遭遇「沙塵暴」,「鋼鐵駝隊」的成長之路也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貨運量劇增、境外物流環境多變,中歐班列也面臨著考驗:訂艙開始緊張,沿線口岸壓力增大……中歐班列實作高品質發展,需要攻堅克難的魄力和韌勁。
中歐跨裡海直達快運路線是其中的創新探索之一。最近,一列滿載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駛出成都國際鐵路港。與傳統中歐班列路線不同,這趟列車將在哈薩克阿克套港換裝後,換乘輪渡穿過裡海,然後經鐵路、公路聯運抵達喬治亞提比里斯。
如今,更多積極的變化正在發生——
多式聯運短板加速補齊。沿線國家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大資金投入,提升運輸效率。今年以來跨裡海中歐(亞)班列同比增長24倍,成為中歐班列新的增長點。
9月底,阿拉山口站新建綜合查驗場建成投用,阿拉山口站準軌、寬軌接運能力分別提升15%和30%。結合擴能改造工程,阿拉山口站完善運輸組織方案,壓縮非作業時間,充分釋放運輸潛力。
「從單一路線到‘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立體國際貿易運輸網路,中歐班列讓亞歐交通暢行無阻。」喬治亞國家鐵路公司總經理戴維·佩拉茲說。
產品供給正進一步豐富完善。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郵政物資、跨境電商、冷鏈等特色班列,構建起中歐班列多元化產品體系。同時,鐵路等部門大力開展科研攻關,解決一系列重點產品運輸難點:研發獨立蓄熱控溫貨櫃、破解新能源汽車和消費型鋰電池鐵路運輸安全難題……
「10萬列只是開端,未來中歐班列將越‘跑’越好。我們將加快拓展國際合作網路,積極參與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著力構建‘通道+樞紐+網路’執行格局,打造產運貿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高品質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說。(記者 趙宇飛 李曉婷 伍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