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很多人難以接受真實的自己,總是試圖迎合他人的期待,這種心理背後的根源是什麽?

2024-11-30心靈

滿足他人需求、迎合他人期待, 不一定就是 難以接受真實的自己

要區分 親和力 軟弱

兩者的本質區別就是【 人格主體性】

保護好人格主體性 的前提下, 親和力是最佳化生存環境、人際關系、提高自我價值感的

有問題的是 無原則無底線地退讓 、或者叫 軟弱 。這是因為 害怕社會性死亡

事實上, 恐懼社死 另一種表現形式 就是 霸淩他人、誹謗誣陷、先下手為強

所以,也可以說 軟弱和霸淩互為表裏 ,所以才會有 欺善怕惡、欺軟怕硬、窩裏橫

兩者都難以表現出真正的親和力。

親和是建立在 真的喜歡人、親近人 的基礎上。

軟弱則是因為 害怕人、恐懼人 ,所以要 逃避社交攻擊

後者影響幸福感 一點都不奇怪。

有親和力的人突然被侵犯了,也會捍衛人格主體性。

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

打完架可能又變回去了。

現實生活中 沒有人是完美的 ,但是依舊 覺得人可愛

在互動的過程中,願意 相對真實 地展現自己、同時看見 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閃光點

有基本的社交安全感:相信人類的善念,即便遇到了惡人惡事、盡力而為化險為夷。

人間是黑暗,但還是喜歡人、親近人。

想咋樣?

軟弱則 恰恰相反

軟弱的人受到攻擊可能會一下憋住、難以做出有效應對。

平時卻會主動侵犯看起來比自己弱小的人 (因為自體感弱、需要刷社交存在感)。

人格主體性】 沒那麽夯實, 合理施展權力的邊界感 會差一點。

一不小心就侵犯別人。

事後又不能接受這樣的自己,不願意承認自己幹過的事。

這也是因為害怕社死。

這種恐懼情有可原

——社死其實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死亡。

其背後就是「關系中的存在感、安全感、自我價值感」不足。

中國是關系社會。從小受過霸淩孤立的人太多了。為了逃避社死,很多人會不擇手段。

成年以後,多多少少都需要透過個人努力把這一塊補上。

否則就會陷入新一輪霸淩和被霸淩的死迴圈。

要積累自我價值感和存在感,要先學著去做一些自己熱愛的事、發展一些特長、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內核,然後在不同的團體中積累正面的社交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