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北伐(18)
主筆:朱暉(閑樂生)
東晉末年,江東的道教起義風起雲湧。元興二年(403年)正月,也就是孫無終被殺的那個月,天師道軍再次出動,盧循命其姐夫、司馬徐道覆再次入寇東陽。建武將軍劉裕率兵迎擊,於二月八日大破徐道覆,盧循逃回永嘉,劉裕又追上去打敗了他一次,並斬其大帥張士道。盧循只得放棄永嘉,一路乘船南逃至晉安郡(今福建一帶,治所侯官縣,今福州鼓樓區),然後從這裏再次遁入了大海啊他的故鄉。不過這次他沒回舟山群島,而是繼續向南方廣州方向逃去。劉裕遂回師山陰。此時已是該年六月,大丞相桓玄以此功勞又給劉裕加官彭城內史,南彭城郡是南徐州最大的一個僑郡,桓玄此時篡晉更急,所以需要進一步籠絡劉裕等北府新生代將領。
劉裕回到山陰後,碰到了一個久違的故人何無忌。自從一年前劉裕與何無忌與劉牢之做切割,辭官回到京口後,沒倆月劉裕就得到桓玄啟用,何無忌卻一直賦閒家中。這不是桓玄偏心,而是何無忌身份太特殊了,他既是劉牢之的外甥,又曾是司馬元顯之子東海王司馬彥璋的屬官,小彥璋被斬首時(司馬元顯才21歲,其子有多大可想而知),何無忌還在集市上痛哭了一場,得到時人贊許。所以,當何無忌透過老友吏部侍郎曹靖向桓玄傳話,希望得到一個小縣縣令的職位,桓玄卻不答應。何無忌認為桓玄遲早要對付自己,深感危機,遂偷偷前往山陰面見劉裕,勸他趁軍隊在手,起事反抗桓玄。
事關重大,劉裕不敢擅自決定,遂請來了當地土豪孔靖來商議此事。
孔靖,字季恭,出身於孔子之後會稽孔氏。自孫吳建國以來,會稽士族的政治地位就相對弱於吳郡士族,永嘉南渡後,僑姓士族主要亦是與吳姓士族聯合控制東晉王朝的政治格局。會稽士族地緣上、文化上都呈現弱勢。但會稽孔氏出自孔子之後,無論文化底蘊還是政治層次上都高於虞、賀、魏等其他會稽士族。孔靖的高祖曾祖都在東吳官至太守,祖父孔愉則是東晉初年的名臣,官至尚書仆射、鎮軍將軍、會稽內史,封不亭侯,追贈車騎將軍。孔靖的父親也官至太守,其叔孔安國更「以儒素顯,孝武帝時甚蒙禮遇」,在朝廷裏擔任左將軍要職。顯然,會稽孔氏乃屬於門地二品的高級士族,【晉書】之所以要在這裏稱其為「土豪」,是因為孔靖此時正服喪在家,無法就任朝廷給他的建威將軍、山陰令之職。而且,作為經營會稽長達兩百年的本土大族,孔氏在山陰擁有規模驚人的田莊與產業,稱之為土豪再合適不過。
北府諸軍在東土剿天師道時軍紀很差,可只有劉裕軍隊從不搶掠百姓,其背後自然是有「金主」的,這金主就是我們的孔土豪了。史載其「曲意禮接,贍給甚厚」,贊助了劉裕大量軍餉。
我們都想和土豪交朋友,可孔土豪卻為何要主動與劉裕交朋友呢?【南史·孔靖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當初劉裕東征孫恩,路過孔靖宅第,當時孔靖正在睡覺,夢見有神人對他說:「起!天子在門。」說完就不見了。孔靖覺得奇怪,趕緊走出門口,正好遇見劉裕。孔靖一下子就激動了,趕緊把劉裕請進門,與之結交,執其手曰:「卿後當大貴,願以身爲托。」
神人指示固不可信,但執手自托之事肯定是有的。很顯然,孔靖非常看好劉裕,於是成為了劉裕的「天使投資人」。而劉裕若要北上反桓,也需要孔家的後勤資助,另外,桓玄的祖母臨賀太夫人孔憲正是出身於會稽孔氏(註1);總之,以孔靖為首的會稽士族到底對桓氏政權態度如何,是劉裕如今急切需要確定的事情。
孔靖表示,會稽各大家族早就對桓氏的統治不滿了,我們支持你反桓,只不過在山陰起事,並不是最好的方案:「山陰去都道遠(約400公裏),舉事難成;且(桓)玄未篡位,不如待其已篡,於京口圖之。」劉裕權衡利弊,覺得孔靖說的很有道理,起兵不止是個軍事問題,更是個政治問題,弄不好就是造反叛逆,弄得好才是興復舉義,所以兵多兵少不重要,旗號與時機才重要。劉牢之的失敗便是最大教訓。而且,如今的會稽內史、征東將軍虞嘯父剛好是桓玄提拔上來的,會稽虞氏也是門地二品的會稽高門(註2),若要起事還得先過他這一關。
何無忌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好吧,那就再等等,畢竟桓玄篡位已箭在弦上,我們就讓箭飛一會兒吧。此後何無忌便常秘密遊走於劉裕和其他反桓人士之間,充當起地下聯絡員來。
果然,沒過多久,桓玄向篡晉踏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這年九月,桓玄操縱朝廷策命自己為楚王、相國、封十郡,加九錫。這些都是當年王莽、曹操、司馬炎篡位之前的標配,桓玄的箭已經飛起來了。
不久,劉裕受命留部隊駐紮山陰,自己趕回京口復職,繼續擔任徐州刺史、撫軍大將軍桓修的中兵參軍。
在如今桓氏政權中,負責軍務的是劉裕上司桓修,負責審批詔令、輔政決策的是中書監王謐,負責執行詔令、主持政務的是錄尚書事桓謙。而桓謙身為桓玄在東晉朝廷的代言人,自然有必要去京口試探劉裕等北府諸將對於桓氏代晉的態度。
於是,在一次會面之後,桓謙突然遣開旁人,問劉裕道:「楚王勛德隆重,朝廷之情,鹹謂宜有揖讓(指晉帝禪讓),卿以為何如?」
劉裕沒有表示異議:「楚王,宣武之子(桓溫謚宣武),勛德蓋世,晉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
桓謙大喜:「卿謂之可即可耳。」
有了北府兵代表劉裕的支持,桓玄兄弟自然就大大放心下來了。這些門閥貴公子一生順遂,對於劉裕等人並非完全不忌憚,但他們自負門地,根本不相信劉裕這些出身低微的兵家子能對自己造成什麽威脅,所以很輕易的就相信了劉裕的效忠表態,於是開始加快進度,大膽執行起了他們的篡晉計劃。
註1:關於孔憲出身,此據王素先生的論證。參閱王素:【試述東晉桓彜之功業】,載【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1期。
註2:會稽虞氏乃東吳易學家虞翻、東晉功臣虞潭之後。會稽四姓為孔、魏、虞、謝。虞氏與孔氏齊名。虞嘯父「少歷顯位」,與孝武帝關系親近,官至門下省首長三品侍中,後因參與王恭之亂被廢為庶人,桓玄篡位後被重新啟用。劉裕崛起後,會稽孔氏的勢力亦隨之增長,超過其他三族。桓玄被平定後,朝廷便將虞嘯父免職,讓孔靖擔任會稽內史。孔靖後來也成為劉裕造宋的佐命元勛,隨之北伐後秦,又隨之建立宋台。劉裕遂拜其以為宋國尚書令,加散騎常侍,但孔靖謙讓不受,乃拜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孔靖退休之時,劉裕還特意召集群僚在彭城戲馬台為他賦詩踐行,「作者百餘人」,其中謝靈運的名作【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就是當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