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前提本身就不存在,因為1945年蘇聯和中共是準敵對關系,雙方的關系一度惡劣到幾乎打起來的地步,矛盾極其尖銳,蘇聯根本不可能向中共提供大規模軍事援助。
蘇聯在1945年的戰略重點一直是歐洲方向,在遠東,史達林的態度是非常柔和且低姿態的,最高目標也只是獲得一個穩定的不凍港。
史達林一開始的目標是日本北海道和北方四島,要求駐軍和接管北海道,後來這一要求被麥克亞瑟強硬拒絕,然後史達林慫了,轉而把目標換為謀求沙俄時期在中國東北的權益。
史達林這一設想最初是在1944年12月14日,他透過美國總統特使哈裏曼向羅斯福傳達了相關意向,表示想要重新獲取沙俄在東北的殖民特權,羅斯福經過考慮後,在1945年2月8日與史達林的會晤中同意了史達林的要求,美蘇雙方的這一共識成了後來雅爾達陰謀的基礎,這造成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領土損失——外蒙古獨立。
羅斯福同意史達林的要求也是有條件的,蘇聯可以獲得在東北的權益,但作為交換,羅斯福要求史達林必須支持國民政府,勸阻中共的革命,史達林則同意了羅斯福的要求。
史達林為了兌現給美國方面的承諾,在二戰末期派兵大舉進入了中國東北,也就是蘇粉念念不忘的所謂「八月風暴」,在蘇粉嘴裏,「八月風暴」是蘇聯出兵支持中國抗戰,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罔顧事實,「八月風暴」的真實目的是兌現史達林和羅斯福之間的約定,在日本行將戰敗之際,恢復沙俄時期在東北的殖民權益。
蘇軍進入東北之後,大肆紀念沙俄對中國東北地區的「征服」,還順便給日俄戰爭中死球的俄國人修了紀念碑,隨後在已經造成既成事實的情況下,與國民政府簽署了為期30年的【中蘇同盟友好條約】,並在該條約的基礎之上,與國民政府簽署了【關於長春鐵路之協定】【關於旅順口之協定】【關於大連之協定】,基本上恢復了沙俄在東北的殖民統治。
需要指出的是,此時東北和外蒙的實際控制權就掌握在蘇聯手中,【中蘇同盟友好條約】對於國民政府來說實際上是城下之盟。當時國府的外交總長是宋子文,宋子文在與蘇聯方面就外蒙獨立問題和蘇聯的東北殖民權益問題談判時,向蘇聯方面提出的交換條件是,蘇聯可以享有沙俄時期的殖民特權,但必須承認國民政府在東北的領土主權,以及不再插手新疆和不再支持中共。
說白了就是用蘇聯在長春鐵路,旅順,大連的殖民權益以及外蒙獨立,換東北和新疆的主權完整和蘇聯不再支持中共革命。
史達林在透過【中蘇同盟友好條約】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後,開始履行對美國方面的承諾,積極勸阻中共革命。
當時中共和蘇聯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尷尬的,中共並不知道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媾合,更不知道蘇聯為了獲得在東北的殖民權益早就已經把自己給賣了,在蘇軍最初大舉進入東北的時候,中共方面還一度把蘇軍進入東北視為自己繼續革命的有力因素。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中共領導人在七大的會議上曾經說
「很希望國際無產階級和偉大的蘇聯幫助我們」「國際無產階級的援助一定要來的,不然馬克思主義就不靈了」。
中共對蘇聯出兵東北為自己提供幫助寄予很大期望,於是在抗戰末期積極發起進攻,努力收復失地,試圖盡快與進入東北的蘇軍發生接觸。
1945年8月11日,朱德釋出了延安總部二號令,命令八路軍呂正操部從山西,綏遠等地,向熱河,察哈爾地區進發。
張學詩部從河北,察哈爾等地,向遼寧,熱河進發。
萬毅部從山東,河北等地,向遼寧方向進發。
李運昌部從河北,熱河,遼寧邊境,向遼寧,吉林進發。
除了東北方向外,中共也在華北,華南,華東方向努力進攻,當時中共的進攻戰線非常廣闊,北起蒙古,南至江淮,這場攻勢是中共乃至中國軍隊在整個抗戰期間對日軍發起的最大規模攻勢,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戰略進攻,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收復失地運動。
最典型的例子是當時中共華中局試圖在上海策劃一場起義,透過策動地下黨,江湖會黨,反正偽軍和愛國群眾,在上海發起全面暴動,然後中共主力部隊從城外發起進攻,雙方裏應外合,一舉收復上海,這個計劃準備的非常充分,籌備的極為周密,連當時黃浦江上的碼頭工人都不上班了,天天擦著槍準備動手,中共中央在1945年8月20日向華中局的復電中明確提到「你們發動上海起義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望徹底執行此方針,並派我軍有力部隊入城協助,其他城市如有起義條件,照此辦理。」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起義只是當時中共策劃的一系列配合全面反攻的大城市起義之一,本來按照中共的計劃,打算在北平,天津,唐山,保定,石家莊等地策劃一系列起義,和上海一樣,內部發起暴動,配合外圍部隊進攻,一舉收復這些失地,特別是北平胡天津,當時中共在這些地方長期潛伏,城市內部的地下黨和民間武裝實力充沛,群眾基礎紮實,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快完犢子了,實施起義的條件非常成熟,再配合華北各地治安戰的成果,中共對於收復北平胡天津是很有把握的。
如果這些系列起義能夠成功發動,中國人是很有希望靠自己的力量收復這些大城市,而不是等著日軍來投降的。
而歷史的諷刺之處就在於此,就在中共復電華中局和晉察冀分局準備發動系列大起義的同一天,即8月20日當天,史達林這個坑貨唐突給中共中央發電,堅決反對中共全面反攻收復失地的主張,反而要求中共去重慶與國民政府談判,說白了就是為了兌現自己對國府的承諾,要阻撓中共發起反攻,占領大城市,不準中共自己去收復失地,只準中共坐等著讓日本人來投降。
在8月20日發過一次電報之後還嫌不過癮,唯恐中共不聽話,在8月22日又發一次電報,內容一模一樣。
這下中共方面才明白過來,蘇聯和國府已經達成協定了,自己被賣了。
大勢至此,已無他法,於是8月21日,中共中央發電報給華中局,讓華中局終止上海起義,8月22日又給各局發電報,撤銷了策劃系列大起義,收復大城市的計劃。
當時中共從上到下對蘇聯方面簡直怒不可遏,不來幫忙也就算球了,還扯後腿,另外中共當時也第一次意識到蘇軍進入東北的目的是為了恢復在東北的殖民統治。
8月23日,中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上做出了決定,一是參加重慶談判,二是明確了蘇聯這個球國家屁用不頂,三是不讓派部隊那就先派幹部,能爭多少是多少,部隊伺機而動。
於是,有了後來的重慶談判。
可以這麽說,重慶談判這場毫無意義,雙方都根本沒有談判誠意的鬧劇,是史達林硬逼著中共逼出來的,國共雙方誰都沒有真把這場談判當回事,內戰已經不可避免。
蘇聯與國民政府以及美國的這一串媾合交易,再加上對中共的出賣,使得中共和蘇聯在東北問題上的政治立場發生了激烈對立。
原本蘇聯和中共之間應該是基於意識形態的盟友關系,但現狀是蘇聯為了獲取在東北的殖民權益而在與美國的交易中選擇了支持國民政府,換言之,國民政府在東北的存在,是蘇聯在東北殖民權益得以存在的前提,兩者的利益實作了相當程度上的相互繫結。
這就是中共在東北面臨的局面,不僅要對付國民政府,還要對付美蘇媾合下形成的蘇聯在東北的殖民權益,蘇聯在東北就算不方便直接下場和中共對抗,顯然也並不樂見中共在東北取代國民政府,對中共的態度說好聽點是冷淡,說難聽點是抗拒。
在1945年中共麾下的武裝力量進入東北的時候,蘇軍連印刷機和紙張都不肯提供給中共,多次發生過蘇軍扣押中共幹部,解除中共武裝力量武裝的事件,以至於當時中共東北地委和山東分局只能低聲下氣的請求蘇軍不要解除中共武裝。
蘇軍還嚴禁中共在蘇占區活動,並明確提醒中共,能否在蘇占區活動,只能由中國的中央政府,也就是國民政府來決定。駐東北蘇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的代表貝魯羅梭夫還飛赴延安,直接向中共中央發出口頭警告,要求在蘇軍撤出之前,禁止中共軍隊進入蘇占區。
蘇聯這種抵制和防範中共的態度在1945年10月發生了軟化,起因是倫敦五國外長會議談崩,美蘇之間在會議上就遠東局勢問題徹底鬧掰,蘇聯拒絕參加美國牽頭搞的遠東咨詢委員會。作為回應,美軍開始運輸國軍大舉進入東北,一艘美軍軍艦進入大連,其艦長還無視蘇軍的阻攔,強行上岸視察周邊,此事嚴重激怒了馬利諾夫斯基,麥克亞瑟態度強硬的要求美國政府授權他全面阻撓蘇聯染指暖水。
這對於一直把東北視為自家禁臠的蘇聯而言顯然是難以忍受的,但蘇聯此時色厲內荏,外強中幹的一面又一次暴露出來,美國染指他們的勢力範圍,他們卻不敢和美國正面對著幹,只敢慫恿中共替他們出頭。
於是他們對中共進入東北的態度發生180°轉變,從冷淡抵制變為熱情主動,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不僅提供幫助,甚至比中共自己還積極,一副猴急的嘴臉。
先是允許中共軍隊在蘇占區自由活動,繼而又允許中共更換長春市除市長外的其它城市官員,還禁止國軍進入長春,最終的結果是國軍雖然有美軍協助運輸,但未能從營口,大連和葫蘆島登陸東北。
不僅把大批繳獲的日軍裝備交付給中共,還反復要求中共向東北部署不少於10萬,最好30萬以上的軍隊,要求中共全面接管東北的主要城市和工業中心,甚至還畫大餅,表示蘇軍可以提供武器裝備,通訊器材,交通工具,甚至願意和中共方面協同作戰,還一度要求中共中央從延安遷往東北。
這種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要求明顯是居心不良,是單純的把中共當作一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一次性工具,試圖讓中共為了蘇聯在東北的權益去強出頭,去充當阻撓美國力量滲透東北的擋箭牌。
但蘇聯承諾的援助也是當時中共急需的,特別是如果蘇聯能夠轉變態度,那將非常有利於中共進入東北,相比較蘇聯承諾的援助,當時中共更需要的是蘇聯在政治姿態上的轉變,於是中共開始遵照蘇聯的指示開始積極行動,大批派遣部隊和幹部進入東北。
但搞笑的是,蘇聯對中共的好嘴好臉維持了不到一個月,態度很快就再一次發生轉變,國府為了與中共爭奪東北,對蘇聯軟硬兼施,一方面加強與美國的協作,向東北運輸更多兵力,並且命令東北行轅撤回華北,另一方面試圖透過出賣更多東北權益的方式來換取蘇聯停止對中共的支持,國府駐東北的經濟代表張嘉在和蘇聯方面就東北經濟權益問題談判的時候,奉國府的命令向蘇聯方面讓渡了大量利益,給予蘇聯更多特權。
拿到好處的史達林態度迅速變化,在1945年11月17日,蘇聯方面通知國府可以進入長春和沈陽,並且非常樂意給國軍提供協助,明確承諾「蘇聯將嚴格遵守中蘇之間的條約,以前不會,今後也不會幫助在滿州地區的中共」。
國民政府對此非常滿意,表示蘇聯如果願意幫助國軍進入沈陽和長春,而且願意解除中共在東北的軍隊的武裝,那麽蘇聯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推遲撤離中國東北,對這種承諾大為滿意的史達林在11月20日給予了積極答復,表示將積極協助國軍進入長春和沈陽。
於是就這樣,蘇國雙方再次達成合作,中共又一次被蘇聯給賣了。
距離上一次要求中共加快向東北派兵,把中央遷往東北還不到一個月,蘇軍再次開始嚴格限制中共軍隊,在蘇聯對國民政府給予積極答復的1945年11月20日同一天,蘇軍通知中共東北局,表示將把長春鐵路沿線的所有城市全都移交給國民政府,要求中共軍隊撤離到長春鐵路沿線50公裏以外,並且禁止進入蘇占區,禁止與國軍交戰,禁止中共阻礙中蘇條約的施行,命令中共交出已經掌握的政權,並且明確告知中共東北局「為了確保蘇聯的利益,在有必要的時候,將不惜以武力驅逐中共軍隊」
當時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曾經電令蘇聯駐旅順基地,要求蘇軍要堅決阻止「中國共產黨人在海軍基地內重建其政治和經濟生活的一切企圖」。
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被出賣,中共內部的暴怒可想而知,雙方的關系幾近破裂。
蘇聯方面的態度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發生180度轉變,這種朝秦暮楚,一日三變的態度讓中共徹底拋棄了對蘇聯的幻想,下決心要自己去爭取一切,在蘇聯出賣中共同一天的11月20日和11月28日,中共中央給東北局發出兩道指示:
「應迅速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基礎,並加強熱河、冀東的工作。」
「去控制各中小城市,次要鐵路和廣大農村,有重心的建立根據地,做長期打算。」
蘇聯的嘴臉讓中共方面徹底認清了其東北政策就是殖民政策的實質,身處東北前沿的陳雲、張聞天、高崗在11月30日發給中央的電報中明確表示「竭力避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蘇聯的援助上」,就差把和蘇聯徹底切割這行字寫在臉上了。
後來1945年12月,美蘇舉行莫斯科外長會議,雙方再次重申了對國民政府的支持,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的原話是「支持蔣介石是蘇聯的政策,在支持中國政府的問題上,蘇聯的目標與美國的目標並無二致。」
在12月30日,史達林會見了蔣經國,向蔣經國表態:蘇聯在延安只派了3名代表,由於對中共中斷重慶談判一事感到不滿,目前已經召回了這些代表,並且進一步表示,中共不是屬於蘇共的,共產國際已不存在,如果沒有中共方面的詢問,蘇聯便不會向中共提出建議,而自重慶談判之後,中共方面便再也沒有向蘇聯詢問過任何建議,蘇聯完全支持並承認蔣介石政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如果中共再次向蘇聯方面詢問建議,蘇聯將按照給蔣經國的回復的精神,向中共方面提出建議。
國民政府對此極為滿意。
中共則怒不可遏。
當時國共內戰已經事實爆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奉命訪華調解國共矛盾,莫斯科為了維護蘇聯在東北的殖民權益,不僅拒絕了與馬歇爾共同調停國共矛盾的請求,還嚴厲敦促中共停火。
莫斯科反復電告中共,阻撓中共在東北與國民政府開戰,表示一旦開戰,會有「全軍覆沒及惹起美國入滿之絕大危險。」
雙方的關系已經惡劣到中共開始尋求和美國接觸的地步了,當時中共最高領導人表示要積極加強與美國方面的聯系,還在馬歇爾調停期間讓周恩來告知馬歇爾「我要出國首先會去美國。」足可見當時中共方面對蘇聯的不滿已經到了什麽地步。
蘇聯完全把實作自己的遠東利益,獲取不凍港,進入暖水的希望寄托在與美國的媾合以及與國民政府的交易上,以支持國民政府為條件,換取蘇聯在大連、旅順和長春鐵路等地的殖民權益,他對中共三番兩次的出賣和背叛,對國民政府的威逼和脅迫,都是為了這一最高宗旨服務的。
順便一提,一貫熱衷於左右橫跳的史達林後來在東北問題上的態度又發生過一次轉變,那是1946年,那一年蘇聯貿易部門公開與東北人民民主行政委員會建立經濟關系,並給予中共在東北的軍事行動以極其有限的支持。
原因也很有意思,當時蘇軍在東北地區逐步撤軍,但還有不少部隊滯留在東北,當時【中蘇同盟友好條約】已經簽署,而條約明確規定了蘇軍必須撤出東北,滯留在東北的蘇軍被國際輿論普遍視為對【中蘇同盟友好條約】的違背和破壞,美國方面為了加快蘇軍撤出,在1946年2月11日對外公布了【雅爾達密約】的全文,並且報道了蘇軍撤軍進度的緩慢,蘇軍有意拖延撤軍和蘇聯在東北地區的殖民特權。
這些訊息的公布引發中國輿論一片嘩然,中國人猛然發現,當年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身上的慕尼黑陰謀居然在中國身上又一次上演,而且還是發生在二戰結束之後,主使者居然還是蘇聯。
同時1月16日還發生了國民政府負責東北接收工作的地質學家張莘夫被殺事件,這起事件被認為是蘇軍制造的,這兩起事件導致重慶、上海、南昌、北平、南京、青島、漢口、杭州、長春等地爆發大規模的反蘇示威遊行,要求蘇軍盡快滾出中國。
國民政府瞅準這個時機,發表了措辭極其強硬的聲明,重申中國享有對東北的完整主權,此事之後,面臨巨大輿論壓力的蘇聯方面只得加快撤軍步伐。
蘇軍駐紮東北的時候,蘇聯在東北的權益基本上可以由史達林乾綱獨斷,但蘇軍撤出東北之後,蘇聯實際上就失去了牽制國民政府,維護自己在東北殖民權益的手段。
恰逢當時蘇聯與國民政府的談判陷入僵局,國民政府之前給予蘇聯大量特權是打算阻止蘇聯支持中共,而現在蘇聯和中共鬧翻了,這些特權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給予蘇聯方面,一向好說話的國民政府談判代表突然變的空前強硬,在涉及航空企業,內河航運企業,重工業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的人事任命,是先撤軍後簽經濟協定還是先簽經濟協定後撤軍等關健問題上寸步不讓。
美國負責調停國共矛盾的馬歇爾也鼓勵國民政府頂住蘇聯壓力,堅決對抗到底,指出了時間拖的越久對蘇聯越不利這個關鍵問題,於是國民政府幹脆讓自己的代表團離開長春,讓蘇聯方面要談事情就來重慶談,雙方的談判徹底陷入僵局。
於是史達林轉頭又想到了被自己之前棄之如敝履的中共,狗臉一翻,又開始和中共接觸,企圖從中共手上得到他們從國民政府手上得不到的一切。
蘇聯為了表現對中共的支持,采用了一種突然撤軍的策略,也就是撤軍前不做任何通報,而是暗中告知中共,讓中共準備好接管蘇軍撤出的城市,例如1946年3月8日,蘇聯方面突然通知中共東北局,將在第二天半夜突然撤離撫順、吉林、沈陽,讓中共方面做好準備接管這些地區。
中共方面對蘇聯這種首鼠兩端的態度作何感想,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經歷反復的背叛和出賣後,雙方顯然已經不是什麽同誌加朋友的關系,更不存在蘇聯大規模援助和武裝中共的可能,說直白點,在1945年到1946年那個檔口,指望美國武裝中共的可能性都比指望蘇聯要高,起碼美國人不像史達林那麽說話當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