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在絕大多數關系裏,如果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覺,總會有很多自己滿意或者不滿意的部份。
再就是如果我們真的信任一段關系,覺得一段關系能接納自己,就不會避諱表達自己的攻擊性。
咨詢裏幾乎沒有人會單純的想攻擊咨詢師,更多是透過攻擊,確認自身的主體性,表達自己的需求:自己真實的需求能得到認可、重視,情感能得到整合,痛苦能被看見,能和咨詢師建立聯系,能得到一些幫助……
這部份是需要咨詢師學會去理解的,而不是先入為主的覺得這一定是來訪者的什麽問題——也有很多來訪者的攻擊性來自咨詢師理解不夠。
也只有咨詢師能全然的和來訪者待在一起,這時候咨詢師的判斷、分析才是有意義的——有不少來訪者的攻擊性其實來自咨詢師不能和來訪者在一起,或者只是假裝在一起,並沒有看到來訪者真實的需求。
不過,如果來訪者一上來就看咨詢師不順眼,在兩個人完全沒有合作的基礎的情況下表達大量無法解決的攻擊性,那這時候可能來訪者去找別的自己能信任的咨詢師會更好。
再就是,如果來訪者的攻擊是用行動而不是對話的方式表達的,會需要咨詢師重建兩個人對話的空間,也需要能控制一些破壞咨詢關系的行為。
理想情況是,咨訪關系能在一次次沖突中重建,攻擊效能被重新涵容並理解,也需要針對來訪者人際規則的部份做出一些教育工作。
但是,咨詢師也不要把自己當做世界上最後一個咨詢師,如果兩個人對話的空間真的無法恢復,那就需要結束咨詢關系並轉介咨詢,這樣對兩個人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