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科技支撐堅實有力 中國經濟蓄勢待發

2024-12-28心靈
本文轉自【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全年經濟工作進行總結,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並對明年重點任務進行部署,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認真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戰略先導和關鍵支撐作用,加快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為以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提供根本支撐。
一、 中國經濟穩中有進、長期向好的根本趨勢更加明顯
2024年中國經濟執行總體平穩,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5%左右,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30%,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前,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紮實有力,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以人工智慧、新能源、高端裝備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智慧化改造和數位化轉型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高技術領域成為大國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
應當認識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穩中有進、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並未改變。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加依靠新質生產力形成新動能,新動能的培育從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創新。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是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是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和做大總量的動力之源,是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根本手段。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科技創新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以科技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圍繞夯實科技創新根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潛力活力全面發力。
二、 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推動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科技創新為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中國經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開辟了壯闊前景。
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為高品質發展夯實可靠物質技術基礎。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整體實力穩步提升,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3萬億元。基礎研究能力不斷增強,2023年基礎研究經費達2212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高到6.65%,並在量子資訊、幹細胞、腦科學、類腦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基地加快布局,國家實驗室組建執行,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科研能力不斷提高,重點行業科技領軍企業持續壯大。深圳-香港-廣州、北京、上海-蘇州和南京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動能。重大科技成果蓬勃湧現,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2023年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7.73%。C919大飛機實作商飛,5G率先實作規模化套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外貿「新三樣」揚帆出海,推動「中國制造」邁向更高水平。智慧網聯、無人工廠等推動產業數位化、智慧化加快發展,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8.6%,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7%,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產業綠色化轉型成效顯著,新能源汽車、光伏產量連續九年保持世界第一,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核電、特高壓輸電、智慧電網等走在世界前列,推動構建綠色經濟新格局。
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突破,為高品質發展築牢高水平安全底座。透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精準發力,中國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針對航空發動機、工業母機等短板產業,加強技術攻關,補齊產業鏈。針對5G、新能源汽車、能源裝備等優勢產業,強化與人工智慧、綠色技術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針對冶煉、鋼鐵等傳統產業,加快數位化、智慧化、綠色化技術研發與套用,升級產業鏈。深空、深海、深地等戰略高技術領域積極搶占科技制高點,北鬥導航系統實作全球化營運,潛水器載人譜系化發展,「地殼一號」鉆井深度超過9000公尺。科技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取得新成效,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
三、 持之以恒抓好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作高品質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我們要以提升重大原始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著力點,以更強科技創新能力更好抵消經濟發展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穩定預期、激發活力,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作「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增量」,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
強化頂層設計與戰略引領。需要立足當前和謀劃長遠相結合,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制定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分階段、分領域加快推進實施。以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能力安全建設為引領,針對重點領域和重點產業加強戰略部署、系統布局,強化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台、區域創新等方面統籌。
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深刻闡釋了什麽是科技強國、怎樣建設科技強國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要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強化有組織基礎研究,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完善體系化攻關體制機制,塑造非對稱制衡能力,扭轉重點領域「卡脖子」的被動狀態,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加強全球資源聚合,深度參與全球創新治理,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強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匯,提升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技與經濟結合,提升科技治理能力。
加快部署重大科技計畫。進一步布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積體電路、工業母機、儀器儀表、基礎軟體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套用。在鞏固已有科技優勢基礎上,超前布局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在新一代資訊科技、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凝練實施一批引領未來發展方向的重大科技計畫,積極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及時啟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套用示範行動,開展「人工智慧﹢」行動。
強化科技政策、經濟政策、社會政策協同。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以經濟政策為主線,以社會政策為保障,以科技政策為發力點和主攻方向,培育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防風險與強創新,把科技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科技政策與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同向發力、形成合力,不斷鞏固經濟回穩向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