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來訪者脫落時,咨詢師應做那些工作?

2020-06-20心靈

在大多數情況下,來訪者脫落,提供服務的一方並沒有什麽可以做的。主動聯系對方的做法並不建議,甚至可能會打擾到對方,我們應該尊重對方的選擇,所以咨詢師也不一定能找到脫落的原因。

在私人執業中,我一般在做完第一節評估後,不會主動預約下一次。 特別是我常做飲食障礙癥,如果我做完了評估或診斷,向患者介紹了治療方案和目標後,除非是患者強烈要求預約下次,不然我會告訴患者先不要預約,回去考慮一下我提出的治療方案,然後再做出決定。如果患者真的選擇接受治療,那麽可以屆時聯系診所的前台,再和我預約。

總之,如果患者在第一節當場想預約下次,我一般希望TA可以「說服」我TA的確是想這麽去做的。我希望看到TA是認真的,那麽我也是認真的,這樣做起來心理治療才有可能起到效果。

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是: 很多時候患者並沒有準備好,他們可能還處在一個「搖擺不定」的位置,想要做出改變,但是同時又害怕改變現狀。 這個時候,如果治療師過於強勢地預約下一節,甚至預約接下來好幾節,反而會出現「趕鴨子上架」的情況,並不是特別有效,而且還浪費來訪者的錢。而且如果患者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後也會取消預約甚至臨時「消失」,這樣對於治療師的工作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特別是飲食障礙癥患者,當我告訴他們,接下來的治療需要「定時進食」、需要增加食物攝入、需要增加體重時,很多人是會打退堂鼓的,這我完全可以理解。 因為很多時候人要跌到了「人生的低谷」,才會有做出改變的勇氣和決心,才有毅力和動機去忍耐改變過程中的痛苦。

不少時候,患者沒有足夠的動力進行心理治療,是因為沒有體驗到真正的低谷,所謂」haven’t hit rock bottom」。這個時候,你去說服TA,去鼓勵TA,去給TA推一把,不一定會有效。還不如給TA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TA自己去想想,再做出決定。 有的時候TA需要跌落了好幾次,才有可能做出持久的、顯著的變化。當然,我們希望這個過程最好不要發生,但有的時候,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

很多的時候,患者脫落和這些因素完全無關,比如患者感覺和治療師不那麽匹配,患者想要接受的治療並不是治療師能夠提供的,患者感覺治療時間太長費用太高等。 對方不一定會告訴我們,對方也不一定完全清清楚,對方可能會覺得直接說出來會不舒服, 所以倒不如第一節結束的時候不急著去預約,讓患者自己事後自己選擇。對於患者和治療師,這都是更「體面」和「人性化」的設定。同時,也有效地減少了患者的「篩選治療師的成本」。

如果是一名符合資質、經過系統培訓、有勝任能力的咨詢師/治療師,應該有很多患者排隊等著要看,所以並不需要擔心「自己不預約,患者就全跑掉了」的情況。 事實是,我的臨床實踐中,大多數人會再事後自行選擇再次預約,展開治療。而且,選擇留下來的人,一般治療動機更強、我們之間會有更好的合作關系、大家對治療方案有更多的共識,如此治療效果會更好。

對於我個人來說,在第一節評估後不直接預約患者,而是讓患者主動來預約的做法,減少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脫落的機率,因為這麽做容易找到和治療師更為匹配的患者。

其實這樣的做法來自於醫院系統裏經常采用的information session或者叫orientation session,可以轉譯為「宣講會」或「迎新營」。 比如我們即將展開一個團體治療小組,一共有10個空位,我們根據自己的數據知道一般邀請20-25個排隊等候的病人,可以找到12位元願意開始的病人,然後大概到最後會剩下8-10位病人完成治療。

這樣我們就邀請20-25位病人來聽一場「介紹會」,負責的治療師上去說一說接下來這個團體治療小組的計劃、時間、內容等,同時回答大家的任何疑問,然後有興趣的病人可以當場或一周內報名。 如果真的是特別歡迎,我們可以擴充到兩個治療小組。這樣就主動剔除了那些目前可能還沒有準備好的患者。

以上。